解读家禽家畜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2020-02-11 13:05林翠梅
农民致富之友 2020年1期
关键词:禽畜疾病防治检疫

林翠梅

禽畜养殖业可以为人们提供大量的肉制品,在畜牧业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制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加,这也对禽畜养殖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禽畜养殖业必须保证其高品质及高产量。在禽畜养殖中,对禽畜产量、品质影响较大的因素就是禽畜的疾病问题,禽畜疾病的发生会严重降低禽畜产量,影响禽畜品质。为此,禽畜养殖人员必须重视家禽、家畜养殖过程中对相关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工作。下面就来介绍一下目前我国禽畜养殖业中家禽家畜疾病防治工作中的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1、家禽家畜疾病防治工作的现存问题

(1)饲养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由于我国禽畜养殖还处于较为零散的个体经营模式下,许多家禽家畜的养殖并没有规范、科学的管理模式,饲养管理水平较低。在养殖过程中,家禽家畜的生活环境往往较差,饲养区域内卫生条件较差,温度、湿度没有达到禽畜健康生长的标准。较差的饲养环境会加大禽畜疾病的发生几率,如果还不能保证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很容易爆发大规模的禽畜疾病。疾病的发生不仅增加了治疗疾病所需的成本,还严重影响了家禽家畜的健康生長。

(2)发病个体的幼龄化

近年来,在禽畜养殖中常常发现,家禽家畜疾病的发生越来越向幼龄化发展。禽畜幼体中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成年禽畜,而禽畜幼体的生命力又低于成年个体,这就造成了禽畜死亡率过高的问题。禽畜幼体由于本身处于生长阶段,对病菌的免疫力较差,因此更容易受到病菌的感染,无法保证禽畜幼体的生命安全,较低的成活率,不仅会让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如果病死的禽畜尸体处理不当,还会危及周边地区家禽、家畜的安全。

(3)致病原因复杂化

家禽、家畜在饲养的过程中,存在许多致病因素,诸多因素都可以引起禽畜疾病。致病原因的复杂化,也加大了禽畜养殖中对疾病的防治难度,许多养殖户没有充分了解禽畜疾病防治的相关知识,这也是禽畜疾病防治工作开展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在饲养家禽、家畜时,食槽、饲养环境、周边环境的卫生条件、病菌的传播媒介等都是引发疾病的因素,如果养殖户不能充分的了解这些疾病的诱发原因,就不能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同时也难以根除疾病对禽畜的威胁。

2、提高家禽家畜疾病防治水平的具体措施

(1)制定更加规范、全面的检疫制度

疾病的预防难度以及投入的成本,往往低于疾病发生后的治疗难度及成本,这一点在家禽家畜的疾病防治工作中也同样适用。因此,我国禽畜养殖业应该在现有基础上加强对家禽家畜疾病的预防管理,做好相应的宣教工作,提高个体养殖户的禽畜疾病预防意识以及相关疾病预防知识的掌握水平。相关部门应该坚决贯彻国家制定的检疫制度,动物检疫部门应该为此制定更加完善的检疫标准与条例,养殖户、养殖企业在从事禽畜养殖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条例标准,养殖过程中要定期向动物检疫部门进行养殖情况的报备,这样才能更加及时的发现禽畜类传染疾病并加以控制,将疾病的发生规模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2)做好定期审查

动物检疫部门应该定期对辖区范围内的养殖户、养殖企业进行审查,做好对养殖区域的实地考察,对不符合规定的养殖户、养殖企业进行相应的警告,责令进行整改或惩处,这样可以保证禽畜养殖的良好环境,有效避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另外,基层检疫部门的数量不足,检疫工作覆盖率较低也是影响禽畜疾病防治工作的原因。为此,当地政府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动物检疫专业人才的引入,增加动物检疫部门的数量,这样能有效提高禽畜疾病防治工作水平。

(3)禽畜养殖者应该提高对禽畜养殖的管理水平

禽畜养殖人员应该注重提高对禽畜养殖的管理水平,加强饲养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禽畜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在饲养过程中要做好进入厂区前的清洁与消毒工作。禽畜生活区域的卫生条件直接关系着家禽、家畜的健康,在选址时,必须远离居住区、工业区或重度污染地区,养殖禽畜的厂房应该选择在向阳、通风的区域内,同时饲养区的地势最好高于周围区域,这样可以保证良好的排水、排污能力。饲养禽畜时,应该每日对饲养区域进行卫生清洁,打扫地面卫生,做好对食槽、水槽或饮水器的清洁,在疾病的高发时期做好对厂区的消毒工作,可使用常见的高锰酸钾稀释液进行消毒。

另外,禽畜在生长过程中,要做好相关的疫苗接种工作,养殖人员应该积极的学习相应的疫苗接种技术知识,在这方面政府可以提供帮助,为培训学习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在接种疫苗时,也可以咨询动物检疫部门,寻求动物检疫部门的技术支持。做好疫苗的接种工作,可以让禽畜的健康生长得到保证,尽可能的减少传染类疾病的发生。

对禽畜的饲料、饮水也必须加强管理,饲料的卫生程度、营养程度也会影响禽畜的体质、免疫力,如果饲料不够卫生,饲料配比不够合理也会引起相应的消化道类疾病。同时,避免禽畜饮用沼泽、水坑中的死水,也能更好的避免寄生虫类疾病的发生。

3、 对家禽家畜疾病的治疗

通常情况下,做好对禽畜养殖区域的管理工作,有效的减少传染类疾病的发生。如果出现异常表现的禽畜个体,如果不能确定疾病种类时,可以及时与动物检疫部门做好报备,做好对病禽、病畜的隔离治疗,等待动物检疫部门的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的诊疗,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疾病的传播,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做好对禽畜养殖工作的管理,维护良好的卫生环境,做好禽畜饲料的管理工作,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治禽畜疾病的发生。相关部门也应该制定相应的监管制度,提供更加完善的技术扶持和政策扶持,这样就能显著提升禽畜疾病防治的工作水平,从而达到提升禽畜产量,促进养殖行业发展的目的。

(作者单位:363800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农业农村局)

猜你喜欢
禽畜疾病防治检疫
生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给禽畜配制饲料 搭配比例要合理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病死禽畜“后事”料理不是小事
2010-2012年我国6~17岁儿童鱼禽畜肉摄入频率
在检疫中常见的几种人猪共患传染病
羊快疫的检疫诊断和防制
加强产地检疫实现以检促防
关于鸡慢性呼吸道疾病防治的几点建议
Beagle犬定购、接收和检疫流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