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中药饮片规范化管理的路径探讨

2020-02-12 11:37吕慧芳文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饮片中药饮片数据挖掘

★ 吕慧芳 文林

(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

随着我国在中医药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其产业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在患者间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人们对高质量中药饮片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传统中药饮片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当下的互联网时代,亟待探索出规范化管理中药饮片的新路径。

1 “互联网+”背景下规范化管理

“互联网+”这个概念是李克强总理在我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从提出以来,“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所谓“互联网+”,其实质就是融合[1],是互联网与传统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从而推动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

规范化管理,就是在社会管理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而中药饮片作为治病救人的物质基础,同时又是一种特殊复杂的商品,因此只有对其实行规范化的管理才能使中药饮片发挥最大的作用,进而保障饮片的安全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保护患者的利益。

“互联网+”背景下中药饮片的管理就是“互联网+”与中药饮片其传统管理模式的融合,是将互联网作为基础设施和工具充分应用到中药饮片栽培、加工、流通的各个环节中,既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信息集成和共享作用及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作用,促进中药饮片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进而推动中药饮片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

2 中药饮片管理目前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中药饮片实行三级标准,包括《中国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省炮制规范》。虽然在相关药品的研发、生产、经营等环节建立了相对全面的规范,但由于中药饮片自身的复杂性及中药饮片在流通领域缺少相对系统全面、针对性强、与时俱进的管理措施[2],导致中药饮片出现掺杂杂质多、名称混淆、炮制不规范、养护不合理、含量不达标、无法溯源和反馈等现象。

2.1 中药流通领域渠道混乱无法溯源的问题 由于中药材有自然采收的特殊性,而且很多中药材品种还未实现规模化统一化的种植采收模式,法律上允许大部分的中药材可在集贸市场交易流通[3]。又加之制度不健全,药材的供应渠道管理仍然处于混乱的状态。部分经营主体不合法,药材缺乏追踪信息,造成了市场中中药材鱼目混珠,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

2.2 中药饮片企业生产不规范的问题 目前我国中药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生产条件和技术相对落后,环境恶劣[3]。从2002 年实施中药饮片生产企业GMP 以来,只有少数的饮片企业通过,而未通过的饮片生产企业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现象,如没有批准文号,不使用正规的厂房设备,染色,以次充好,掺假等。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2017 年第5 号通告披露,显示某些中药饮片企业染色、增重、掺假专项抽验的有关情况,84 批次红花、7 批次五味子、3 批次黄柏、6 批次黄连、28 批次延胡索、9 批次朱砂均检出存在染色问题;4 批次桔梗,存在增重和总灰分不合规定的情况;12 批次沉香检出松香,存在掺假问题和性状、鉴别不符合标准规定情况;17 批次没药、11 批次乳香均检出松香酸,存在掺假问题[4]。这一列问题都给中药饮片的市场规范化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3 中药房饮片采购、炮制、养护不科学的问题[5]当前医院的中药饮片管理中普遍存在着相关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采购不规范,缺乏高质量的炮制工艺及保管储存水平低下等问题。购货渠道不规范,如供货方合法资质证明不完善,不齐全,资质证明存在过期或未加印供货单位的公章等;炮制方法不合理,如某些中药饮片出现形态厚薄不均,出现生片、糊片,失去固有色等现象;药房对饮片的养护水平低,如保管过程中出现虫咬、霉变、走油等。

3 “互联网+”背景下中药饮片规范化管理

我国传统的中药饮片产业结构,产生于工业时代的产业链分工体系和市场体系。但是,产业链体系和市场体系都存在着自身巨大的局限性,如饮片种植、生产和市场流通在时间、空间上存在着隔离与不平衡,是饮片实现规范化管理的一大障碍。近年来在饮片业也逐渐实现了信息化,但主要侧重于采用信息化手段、设备,解决各环节内部信息流通的不便,所以还仅仅是“点”和“线”上的突破,仍无法克服体系局限性给管理带来的困难。要突破这一天然限制,需要的是个产业链间各环节的对接与协同。互联网可以有效的将各个碎片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流动的信息“网”,从而突破管理障碍,实现对产业各环节更加有效、有针对性,对整个产业链更加宏观、科学的规范化管理。

3.1 “互联网+”背景下中药饮片管理平台系统的构建 构建中药饮片管理平台系统,系统的数据来源主要来自中药材基地、药材供应渠道、生产企业、医院中药房及线上和线下药店,涉及饮片栽培、采收、加工、流通各个环节的时时数据,未来的数据源还可能来自目前已有的信息系统、外部导入的数据源及传感设备。系统的数据是当前系统程序按模块式结构设计,各模块可利用该数据库系统和网络平台有针对性搜索及读取工作所需要的数据,也可根据权限同时读取多个数据库的信息[6]。该系统最突出特征之一,就是可以大规模推动协同与共享,数据在线化后流动性强,形成了“活的”数据,使数据随时可以被调用和挖掘,使数据随时可以在整条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之间以最低的成本流动和交换,打破以往信息化下数据仅仅封闭在某个部门或环节内部的局限性。这种新协作方式,远远超过传统的分工与合作结构,促进了产业链间连接方式的升级,通过“互联网+”背景下中药饮片管理平台系统的构建将饮片相关信息数据化、在线化、共享化,可有效加强对饮片的监督和管理。通过管理平台对产业链管理同时可以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作用,使饮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高效率流通运作,以最终实现整条饮片供应链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利润的最大化。

3.2 “互联网+”背景下中药的编码及溯源体系的建立 2015 年5 月29 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中药方剂编码规则及编码》《中药编码规则及编码》《中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编码与表示》等中医药国家标准[7]。这一系列标准的发布实施可使中药材实现“一物一名”、“一名一码”,物、名、码相统一,可以有效避免“同物异名”、“异物同名”的混淆现象,杜绝中药材、中药饮片以劣充优、以假乱真。

在一物一码技术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赋予中药材特有的二维码身份标识。通过给栽培的中药材贴上专属的二维条码电子标签,可利用外部传感器记录药材栽培、炮制加工、检测、配送、销售等各环节的关键信息。通过互联网把各环节的数据信息对接起来,使饮片专属身份标识携带的内在信息流动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同时借助互联网呈现的逆向过程,从消费者在线开始,零售、到分销、再到生产加工,一直追溯到上游的原料养护和种植,使中药饮片生产和使用各环节可追根溯源,真正实现中药饮片“来源可知、去向可追、质量可查、责任可究”。另外,借助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中药质量溯源体系,可以进一步促进饮片贸易公平、公正、透明化。

3.3 “互联网+”背景下中药饮片贮存与养护管理[8]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对贮存方式,贮存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等)进行信息化实时监测管理。采取科学化管理的方式,建立各单位内部的参数数据库并定期将数据库导入构建的中药饮片管理平台系统,同时可参照饮片管理平台系统数据库最新发布的数据定时录入、更新本单位内部数据库,便于确保存储过程中管理、调配等药库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及规范化,如参考单位内部及平台系统中类似单位的数据经验,全面评估库房中所有的中药饮片,按所需贮存的最佳温度、湿度、日光等条件进行分类、分库编码贮存。

依托建立的饮片管理系统,建立饮片分柜定位编码表。把系统中的饮片进行信息添加,建立饮片与所属柜号之间的唯一对应关系。然后通过管理系统中的查找功能,实现所需中药饮片的精准定位,为中药饮片的出入库管理提供极大的方便。同时可根据柜号实现便捷的盘点,盈亏的具体数量和金额可快速统计并可选择选择相应柜号进行打印。

3.4 “互联网+”背景下药房和药店饮片出入库管理[9-10]中药饮片的采购首先需要拟定采购计划,采购数量的拟定需要参照饮片管理系统检索到的饮片库存及近期的产销变化。通过检索已建立的饮片编码,并查阅本单位管理系统的库存信息表,提取附有库存提示信息的饮片采购计划单,再结合饮片库存及平台系统数据显示的饮片产销变化科学的更新各单位的库存上下限,并对自动生成的计划单进行合理的修改,同时可根据需要对周计划或月计划单内要采购的饮片进行某种规则的排序并进行打印。

购进的饮片,经主管药师验收后,仓库管理员只需要根据采购计划表,通过饮片管理平台或者外部传感设备扫码直接导入购进的中药饮片编码,然后再直接导入所购进中药饮片的采购数量、价格、生产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家、发票号等,不用再一一录入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等信息,有效防止手工录入产生的错误信息。

中药饮片的销售出库,出库人员只需首先确定出库饮片的名称编码和数量,然后在管理平台中输入其名称编码及数量,确认无误后完成出库,减少库存,同时打印附有该批次中药饮片溯源码的销售清单,以备患者登陆饮片管理系统或扫码追溯饮片的相关信息。

3.5 “互联网+”背景下中药饮片的销售管理 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在中药饮片管理平台上建立一个消费者模块。坐诊医生可以把患者的电子药方共享到消费者模块上,平台上就会显示就诊相关信息,包括处方信息。患者登录这个平台,可以选择去药房或是药店买药,煎药以及送药服务,平台将会根据情况显示取药的最佳时间或送药上门的时间。促进实行医药分开,解除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传统观念,降低患者的就医成本,缓解医患关系。患者可以根据医生服务态度、处方药效、配送耗时长短,对坐诊医生及药房、药店进行评价,其他患者可以通过反馈择优选择。此外,入驻这个平台的药房或药店需通过审核和与平台签订《中药饮片代煎及药品配送服务协议》,进一步确保患者的利益。

3.6 “互联网+”背景下中药饮片的数据挖掘管理 数据挖掘技术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加工、处理等,挖掘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搜索提取出隐藏在其中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11]。互联网带来了信息的加速流动,为数据挖掘提供了广阔的数据资源,充分利用好这些数据就像我们拥有了“显微镜”“望远镜”一样,能够窥探到复杂事物背后的新世界,发现其内在秩序,使数据更成为了另一重要的生产要素。

数据挖掘都是有目的性的,在互联网+”背景下对中药饮片进行数据挖掘,首先要基于中药饮片管理平台系统及其他相关数据库进行数据集成,有目的性创建数据库,然后基于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数据挖掘的手段和方法很多,有关联规则挖掘、分类、预测和聚类等几大类,最终数据挖掘的结果以一种美观并且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如文字描述,数据表格、各种图表等[12]。例如对潜在的不良反应、最佳的生长温度进行研究时可将挖掘出的数据进行关联聚类[13],发现项集之间即中药饮片各项信息之间有意义的关联,又如利用贝叶斯网络[14]将各饮片的数据复杂的变量关系在一个网络结构中表示,通过网络模型直观分析出饮片问题领域中的变量关系。经过挖掘得到的内在关联,可进一步为饮片种植、养护相关参数的设置提供借鉴,为发现产销变化、预测指导企业生产提供参考,为科学调剂和煎煮提供指导,为获得药性变化、不良反应规律,指导中医临床提供依据。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在管理中,可有效增强管理者收集、分析、加工、整合、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饮片管理效率、确保管理质量。

“互联网+”背景下对中药饮片进行规范化管理将有助于形成较完备的中药质量反馈机制并进一步促进管理的规范化。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在中药饮片规范化管理中虽然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在实践中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不同地区基础设施和服务发展不平衡、现有政策盲区和约束的问题。实现传统饮片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必须要有相关基础设备、良好的网络设施、网络服务及相关制度等作为保障,而且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过程中会必然会触碰到现有政策的盲区和约束,而不明确的盲区和明确的约束都会限制其发展,这就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政策制度和网络设施。其次,处理好数据保护与开放之间的平衡问题。平台管理系统构建涉及到整个产业链各环节相关企业的数据信息,而数据作为企业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资产,是关乎企业发展的重要生命线,应当给予保护,同时“互联网+”背景下又需要数据共享,所以既要在开放中保护,又要在保护中开放。最后,处理好管理平台与各企业内部管理系统的关系的问题。如医院模块,管理平台应在网络服务人员协助下设置平台各级权限及模块所属等,使管理部门和其他用户可根据权限读取所需信息。同时医院可根据内部管理及运营需要将饮片相关的其他信息进行内部共享及备案。内部管理平台的监督内容应远多于平台规定的内容,且内部可追溯年限要长于管理平台规定的时限。通过以上问题的解决,将为今后完善“互联网+”背景下饮片规范化管理指明方向,从而进一步推动传统饮片管理的转型升级,为人民群众安全、有效的使用中药提供可靠保障。

猜你喜欢
饮片中药饮片数据挖掘
基于电子舌的白及及其近似饮片的快速辨识研究
探讨人工智能与数据挖掘发展趋势
数据挖掘技术在打击倒卖OBU逃费中的应用浅析
不同等级白芷饮片HPLC指纹图谱
中药饮片市场监管乏力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作用及改进策略分析
中药饮片鉴别真伪的意义及相关方法
易混淆中药饮片安全用药举隅
饮片与免煎颗粒剂治疗偏头痛效果比较
高级数据挖掘与应用国际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