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在恶性血液病患者症状群管理中应用现状及展望

2020-02-12 11:55白燕妮强鹏雅全晓荣
关键词:血液病情志专科

白燕妮,强鹏雅,全晓荣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液内科,陕西 西安,710032)

恶性血液病恶性程度高、治疗过程复杂、预后较差[1],随着化疗、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支持治疗以及细胞免疫治疗等技术的发展与成熟[2],其诊治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然而在患者治疗获益的同时常伴发各种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便秘、呃逆、疲乏、腹胀、失眠、焦虑、抑郁等,影响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3]。肿瘤症状群管理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我国的症状群研究起步较晚,尚处于初级阶段[4]。中医护理是基于中医理论发展起来的护理学科分支,在现代护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相对独立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操作,以脏腑学说为基础、经络学说为核心,通过刺激特定部位以调和气血激发相应器官来扶正祛邪、防病治病[5]。本文对中医护理在恶性血液病症状群管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探索恶性血液病患者症状群管理最优方案提供思路。

1 中医对血液病的认识

血液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发热或肝脾淋巴结肿大,属中医学“虚劳”“虚损”“血证”“血枯”“亡血”“急劳”“症积”“瘰疬”等范畴[6]。中医认为人体内的出血是由于气虚不能固摄血液而致血液溢出脉外,贫血是血虚的表现。故针对出血、贫血的患者必须先健脾和胃,再补益气血[7]。恶性血液病由于个体及治疗过程不同,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患者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可能表现为疾病原发症状,也可能表现为治疗所致的各种不适症状。观其症状体征,可予调水火、调脾胃、祛湿热治疗去其标,再予填补肾精以固其本[8]。对于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以及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运用健脾、运脾法以培补后天之本,促进气血生化之源,加速造血重建[9],减轻贫血、出血、感染、胃肠道等症状。

2 中医情志护理

中医情志护理是利用非药物手段干预来改变患者的心境、意识等心理状态的护理方法,能有效改善中晚期癌症患者的负性情绪,缓解癌因性疲乏状况[10]。精神与情绪因素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很大的影响,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难点。恶性血液病患者由于长期反复治疗,对其生理、心理造成巨大的痛苦,实施中医情志护理尤为重要。首先,应基于中医护理整体性原则,向患者客观讲解疾病的危害,使患者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态度;其次,应告知患者治疗疾病的方法及目前的进展,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王锦[11]应用中医情志护理联合中医膳食干预改善了淋巴瘤化疗患者的营养指标和心理状况。但目前对中医情志护理的研究内容较为宽泛,与西医心理护理的区别不明显,尚未能充分凸显中医特色。因此,临床应制定易于操作的、个性化的、特色鲜明的恶性血液病中医情志护理方案。此外,对中医情志护理干预效果的评价受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这将是今后护理人员研究的重点。

3 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髓,辨证指通过“望”“闻”“问”“切”收集患者症状、体征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辨清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何病、何证;施护是指护士根据辨证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案[12]。目前,临床上根据恶性血液病特点实施个性化辨证施护方案的研究较少。周霞等[13]根据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压疮分期的不同,采用辨证施护促进疮口的愈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及生活质量。对恶性血液病患者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基础,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思维方法,用辨证的原则认识和分析病情,根据不同疾病的不同治疗阶段进行辨证施护,制定针对性个体施护方案还需护理人员持续不断的努力。

4 中医护理技术

近年来,专家学者们围绕恶性血液病的中医护理技术干预也做了很多探索性研究[14-21]。有单项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也有多种中医护理技术的联合营养,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患者免疫功能、外周血象和营养水平,预防和控制了化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了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但目前已有的研究均为随访时间短、小样本观察研究,且对技术组合的合理性、疾病辨证分型与干预技术相关性等方面的研究缺乏深度,尚需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及前瞻性研究。

5 展望

5.1 在血液病病房开展中医护理知识培训,培养具备中医护理专业技能的专科护理人才

中医护理以其“简”“便”“廉”“验”的优势在血液病患者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当前,我国中医专科护理发展尚处于起始探索阶段,专业认可度不高,辨证施护能力不足,缺乏科研意识与政策支持力度。李丽等[22]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肿瘤科护士对参加肿瘤中医专科护士陪训的需求较高且意愿较强。而在针对恶性血液病以放化疗及免疫治疗为主的综合医院内,中医护理的实施仍以医生为主导,缺乏专科护理人才,全国范围内也仅在部分一线地域的大型医院有中医专科护士。因此,未来期待中医护理能在全国各地实现专科化快速发展,进一步促使中医护理与现代护理理念及医学模式的融合,尝试在多专科领域培养中医护理人才,对推动中医理念的广泛认可和专病特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2 建立恶性血液病中西医结合综合护理方案

中西医结合护理从中医和西医的各自优点中取长补短,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有利于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改善患者病情[23],适用于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护理。齐雯雯[24]对3例妊娠合并白血病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患者的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和改善。中西医结合护理是中医整体观的体现,也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内涵的体现。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综合管理有望成为改善恶性血液病患者身心负担、提高生活质量的可行性方案。

5.3 开展以中医护理为特色的恶性血液病延续护理模式

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护理应在患者治疗期、间歇期、出院观察期、疾病终末期持续进行。因此,应结合卫生保健政策,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实现中医护理社区化,以便捷、安全、有效的方式做好患者院外症状群管理,使患者的院外生活能有质量、有尊严。

综上所述,症状管理是提高恶性血液病患者生活质量的重点和难点,临床护理人员应该树立整体护理观,在西医护理的基础上,开展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提高中医情志护理、辨证施护能力,使中医护理与现代护理模式结合、院内与院外延续护理相结合,构建科学、全面、特色化的专病症状管理方案。

猜你喜欢
血液病情志专科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病患者的应对策略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