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对撞”

2020-02-12 05:12易小燕
科学大观园 2020年1期
关键词:论争对撞对撞机

易小燕

该不该建“超级对撞机”,这是科学界内部争论多年的重大议题。尽管,杨振宁、王贻芳、丘成桐等科学家,曾就此展开激辩,但尚未达成共识。近日,因一篇名为《杨振宁的最后一战》的网红文章,该议题再次进入公共舆论场,引起热议。

网红文章以春秋笔法,通过“利益”“结盟”等词,将科学界再正常不过的争论,演绎为充斥八卦的“权力之争”。有媒体批评道,“用‘宫斗解读杨振宁王贻芳对撞机之争,是把科学庸俗化”。

科学从不回避争论。在科学史上,对科学发展起到積极作用的争论比比皆是。如:化学中的氧化说与燃素说之争、生物学中的突变论与进化论之争、光学中的微粒说与波动说之争、物理学中的近距论与超距论之争、玻尔与爱因斯坦关于量子力学完全性的争论、关于太阳系起源的争论……

即使是被科学实践判为错误的学说,对科学的发展也起到过某些有益的作用。例如,现已证明是错误的热质说,就曾启发英国科学家布莱克建立了量热学理论;启发法国科学家傅里叶创立了热传导理论;启发法国科学家卡诺提出了理想热机的卡诺定理。

值得注意的是,有价值的争论其本质和目的均是:通过理性论争,渐次剔除错误的、模糊的、片面的认识,进而不断获得更精确、更普遍之真理。

在是否要建“超级对撞机”这一科学议题上,不论是杨振宁先生的反对,还是王贻芳先生的力挺,均是基于各自科学认知所做的专业判断,讨论双方都以理服人、就事论事。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保罗·纳斯曾说,“科学的一个重要本质就在于要竭尽所能去证明一些东西是不正确的,如果一个观察和试验的结果和一个想法并不符合的话,那么这个想法就应该得到否定或者加以修正”。

无疑,在得出答案之前,双方需继续进行高质量的辩论。我们相信,决定最终结果的,是科学论证,是逻辑规则,是实验检验。经由理性论争确定下来的知识,必然纯粹客观、价值无涉。

这个发生在顶级科学家之间的科学“对撞”,于大众来说,是了解科学知识、强化科学素养的绝佳契机。令人欣慰的是,在网上出现了这样的声音,“顶级科学家之间的争论,让我系统了解到很多专业的物理知识。而科学的事情我们不懂,那就交给专业人士去决断”。

猜你喜欢
论争对撞对撞机
中国高能物理项目再受瞩目
恒定电流测试题
南海争端解决方案的学理分析
什么是对撞机?
试论“新旧戏剧论争”对传统戏曲的否定
论中国新左派与自由主义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