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黄化弱苗及白穗的形成原因与防治对策

2020-02-14 22:17
江西农业 2020年15期
关键词:缺钾弱苗黄化

何 彪

(夏邑县植保植检站,河南夏邑 476400)

近几年,小麦黄化和白穗现象非常普遍,发病面积和区域逐年扩大,造成群体小、苗弱、穗小、籽粒秕、千粒重低、小麦减产严重,严重地块减产30%~50%,对小麦优质高产造成很大威胁。

1 小麦黄化弱苗及白穗的形成原因

1.1 营养元素缺乏导致黄化

1.1.1 氮肥缺乏 氮肥用量不足,小麦黄化表现最为明显,植株又矮又小,生长极为缓慢,叶片较窄,叶色淡,严重时基部叶片发黄,茎秆细弱,主茎直径在0.3 cm以下,分蘖少或几乎无分蘖,冬前次生根少,单秆独苗,生长瘦弱。氮素缺乏不仅仅是由于氮肥用量不足,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秸杆大量还田,秸杆在腐熟过程中吸收大量氮素,与小麦争水争氮,导致小麦缺氮黄化。

1.1.2 钾肥不足 目前,小麦由于缺钾而出现黄化的现象比较多。土壤缺钾,小麦生长受阻,就会形成黄化弱苗。麦田里长时间不施农家肥和钾肥或施钾肥很少;夏秋两季持续高产,钾元素大大消耗,急需补充,但是又没有及时施补,均会造成土壤严重缺钾。若小麦严重缺钾,整个叶片会变为红棕色或干枯状,直至坏死脱落,作物根系短而少,易早衰,易倒伏。叶缘发黄进而变褐是缺钾黄化的根本标志。

1.1.3 氮钾比例严重失调 钾能够促进植物光合作用,提高植物抗寒、抗病能力,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但钾肥比氮肥、磷肥价格偏高,因而部分肥料生产商在生产中会减少钾的用量,若长期施有这种低钾肥料,便会造成植株缺钾。再加上农民有意识地减少钾肥的施用量,如很多农民在氮肥已经施用充足后,又盲目继续增加氮肥,用来弥补施用钾肥的不足,最终导致氮肥用量过剩而钾肥缺乏,造成氮钾比例严重失调,使得小麦大面积黄化枯死。氮钾比例失调造成的小麦黄化通常是老叶发黄,进而变褐,叶缘焦枯似灼烧状,但叶中部、叶脉和近叶脉处仍为绿色。

1.1.4 中微量元素严重缺失 土壤养分不均衡,春季出现缺素症导致黄化死苗。当前,很多农户在制定作物营养方案时,没有贯彻全营养的概念,只注重施用氮、磷、钾3种元素,没有理解作物营养短板因素,导致土壤中作物生长的中微量元素严重缺失。

1.2 病虫危害形成黄化弱苗及白穗 地下害虫蝼蛄、金针虫会咬食麦苗根茎,使叶片发黄。特别是金针虫,会在春季气温回暖后咬食麦苗茎基部,甚至钻柱茎秆,受害重的小苗会干枯死亡,后期形成白穗。春季麦蜘蛛会吸食小麦叶肉组织营养,导致叶片发黄直至死亡。蚜虫也可导致麦苗发黄。

影响小麦黄化和后期白穗的病害主要有小麦纹枯病、根腐病和小麦茎基腐病。小麦纹枯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小麦受病菌侵染后,苗期会出现烂芽、病苗黄化枯死(发生在3~4叶期,初仅第一叶鞘上现中间灰、四周褐色的斑块,后因抽不出新叶而致病苗黄化枯死)等症状。拔节后病菌继续侵染,为害第一节间和第二节间,造成营养物质运输受阻,抽穗后茎秆逐渐死亡,形成白穗。小麦根腐病在我国各麦区均有发生,旱茬麦田发生较重。发病田一般减产20%~25%,严重的减产50%以上。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发生根腐病,为害植株各部位,表现为根腐烂、叶片有病斑、茎枯死、穗颈枯死等症状。苗期发病,小麦芽鞘和根部变褐甚至腐烂。发病轻的植株生长弱,不久枯死;发病严重的幼芽不能出土便枯死。分蘖期病株根颈部出现褐色病斑,叶鞘也变褐腐烂,无效分蘖增多、丛生,严重时幼苗枯死。小麦茎基腐病可致小麦减产20%~70%,而且很难根治,其表现症状为枯穗白穗、穗小籽少、根部容易折断。小麦茎基腐病是小麦生产中典型的土传病,病原菌附着在病残体上,在土壤中越夏越冬,从根茎结合部多次侵染麦苗。

1.3 耕作管理质量差形成黄化弱苗 连年使用旋耕机作业,造成耕层逐年变浅,导致小麦根系生长不良,容易遭受冻害、旱害,进而引起黄化和死苗。播种后镇压不实,通风透气,根系容易落干,春天出现黄化死苗。

此外,施药技术不当也会造成药害形成黄化弱苗。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产生药害时有发生,随着除草剂大面积推广应用,田间药害发生率大幅提升。除草剂药害产生有两方面原因:使用技术不当、错误选用除草剂。一般情况下,后者危害较严重,但产生药害较多的是使用技术不当。除草剂施用浓度过高和除草剂隔茬残留是除草剂药害产生最为常见的因素,其田间表现是整块地普遍变黄枯死,而相邻地块不受影响或边缘部分相对较轻。

1.4 不良天气条件形成黄化弱苗 干旱形成的黄化弱苗,田间表现为麦苗矮小,整田发黄。渍害也会形成黄化弱苗,一般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田块遇连阴雨,无法排水,麦苗根部就会受渍害影响,苗弱苗瘦,铁锈色,叶片发黄。冻害形成的黄化弱苗,重者麦苗失水死亡,轻者枯萎发黄。

1.5 秸秆还田不当形成黄化弱苗 我国农业秸秆年产10亿t,产量巨大。由于我国环保力度不断加大,秸秆焚烧已被禁止,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处理问题是农业生产中的一大难题。最近几年,秸秆还田成为作物秸秆处理的最常用方式,国家也大力推广。虽然这种做法优点很多,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保墒保水等,但是其弊端近年来也日益突出。秸秆还田的质量不高会造成作物出苗率低下,甚至出苗后黄化枯死。这是因为还田后土壤上下层中间有空隙,种子悬空,影响发芽和生长,尤其严重的是部分秸秆上寄生了大量的病虫害菌体,还田后直接混合在土壤中,为病害、虫害大发生埋下了隐患。

2 黄化弱苗及白穗的防治对策

2.1 大力推广配方施肥 针对基肥氮素不足田块,苗期每667 m2可追尿素8~10 kg,年后若麦苗发黄,可在返青期每667 m2追尿素3~5 kg。对一般大田,年后追肥可推迟到拔节期每667 m2追尿素10 kg。针对秸杆还田地块,底肥施入时每 667 m2追加尿素 5 kg。

缺钾田块,禁止偏施氮肥,基肥优先使用优质钾肥或复混肥,推广使用作物专用配方肥,返青后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少量多次。中微量元素失衡,基肥补充中微量元素,每667 m2施用0.5~1.0 kg硫酸锌或硫酸锰肥。

2.2 强化土壤处理和药剂拌种 (1)土壤处理。每667 m2用3%甲基异硫磷颗粒剂或5%辛硫磷颗粒剂2.5 kg,拌细沙土50 kg,均匀撒施地表,随犁翻入土中,可有效防治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害虫发生严重地块于返青后用7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灌根。

(2)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用40%甲基异硫磷乳油50 mL,对水 2 ~ 3 kg,拌麦种 50 kg。用 3% 的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40 mL拌麦种15 kg,可有效防治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茎基腐病等病害。有蚜虫和红蜘蛛为害的田块,可于返青后及时用阿维菌素或吡虫啉叶面喷施。

2.3 精耕细作和精细管理 小麦健壮生长,精耕细作和精细管理非常关键。要深耕细耙,土壤平整,上虚下实,防止悬空,提高播种质量。对连续旋耕的地块,要2~3年深耕一次,深度达到25 cm,打破犁底层,促进根系下扎,或每年在整地时每667 m2施入0.5~1.0 kg土壤调理剂,逐年加深耕层。在施肥、施药过程中,应掌握天气状况,严格控制使用量。根据作物需肥要求合理确定追肥数量,返青追肥一般控制每667 m2尿素不超过15 kg,防止超量使用造成肥害。年前除草剂使用一定要在出苗后40 d,年后除草剂一定要在3月上旬,且温度不低于6℃~8℃,且保证喷施后2~3 d没有降温和雨雪天气。

2.4 严格控制不良天气条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不良天气条件主要有干旱、涝灾、冻害等,针对墒情严重不足田块要及时灌水,但尽量防止漫灌,提倡喷灌微灌。对于地势低洼或排水不畅田块,遇连阴雨易出现涝灾,必须搞好排涝工作,田块周围一定要有排水沟,多余水分方便及时排出。要注意防止冻害,近几年,春季倒春寒时有发生,要关注天气预报,在倒春寒来临前,注意施肥、浇水,提高植株抗寒能力,发生后要再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保证植株尽快恢复生机。

2.5 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高利用效果 目前作物秸秆直接还田是国家提倡的秸秆处理方式,但还田方式方法不当造成的后果也非常严重。因此,改善作物秸秆还田方式方法是农业持续发展、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

2.5.1 改变秸秆还田机械还田方式 通过大型机械把秸秆彻底粉碎(无成段秸秆)还田,耕翻与土壤充分结合,方便整地播种,提高播种质量;或秸秆粉碎还田后,施入秸秆腐熟剂,浇水造墒,深翻,自然腐熟。

2.5.2 成立合作社或加工企业,工厂化沤制还田 专业回收作物秸秆,通过堆积高温发酵,充分腐熟,杀死秸秆残留病菌虫卵,然后通过低价购入施入土壤,解决一家一户无场地、无劳力等障碍,真正做到秸秆还田百利而无一害。

猜你喜欢
缺钾弱苗黄化
缺钾对香蕉光合特性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黄化安全性保障
盐城市小麦出苗不齐原因及补救措施
岭石叶面铁肥 缺铁黄化
缺钾对作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其机理
《你缺钾吗?三个征兆提醒你》
浅析温室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治
玉米耐低钾自交系选育的研究进展
不同苗情下冬小麦氮肥最佳追施时期和追施量
地黄化感自毒作用与连作障碍机制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