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并搬迁又兼具特色类村庄规划的研究
——以山西省原平市于家沟村为例

2020-02-14 23:35马晓婷
建材与装饰 2020年8期
关键词:原平市村庄规划

马晓婷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设计中心 山西太原 032000)

1 村庄规划的背景

1.1 政策背景

乡村发展契机有五个重要节点,党的十九大报告首度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农业发展、生态环境、农村文化、乡村治理、民生保障、精准脱贫、体制机制创新、人才支撑、投入保障等方面的意见;《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要求明确县域村庄分类;2019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0年一号文件《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提出2020年两大重点任务即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

1.2 村庄分类

《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明确将村庄分为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四大类型。

1.3 于家沟村基础情况

1.3.1 区位条件

于家沟村归辖山西省原平市解村乡,位于原平城西五公里处,是城乡结合的自然村,东临大运路,交通较为通畅便利,村域总面积504hm2。

1.3.2 村庄概况

于家沟村人口共102户,总人口为275人。

于家沟是原平市杏树栽植的发源地,栽培历史悠久,种植规模较大,品质优良,特有的“园庆州”吸引了国内外多家果脯加工厂,远销日本、香港等地,是本村的主导产业,以大杏观花采摘为主题,建设有乡土特色农家乐。

2 于家沟特性研究

于家沟村是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村落。

2.1 普通村落

跟许许多多村落一样,于家沟村空心化现象非常严重,大多数年轻人外出务工,仅剩老年人在家务农。村庄交通较为便利,但由于位于山区,通行不畅,村庄环境依山傍水,东傍于家沟水库,西靠六出梁山。周边无工矿企业,空气清新,气候凉爽。

2.2 特殊村落

较为特殊的是,于家沟村同属撤并搬迁类与特色保护类两种类型。属于撤并搬迁类是因为在《原平市关于做好“并村简干”工作的实施方案》中,2019年6月于家沟村委会并入解村村委会。属于特色保护类缘由为独特的自然环境使于家沟杏闻名于世,以大杏观花采摘为主题,建设乡土特色农家乐已有基础,于家沟村2011年被评为“忻州市一村一品”先进村,2012年被评为“原平市一村一品”先进村,原平市“旅游观光”示范村,山西省旅游示范点。

3 于家沟规划探究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加快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根据《山西省村庄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的要求,对于家沟村进行规划,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3.1 发展思路

根据于家沟村村庄特性,确定发展思路为“减量规划、特色保留”。加快退宅还耕的进程,缩减投资,仅保障村民最基本需求,加强环境治理力度,实现土地重新利用和棕地改造。同时围绕“杏产业”打响品牌,做好乡村旅游的文章,让游客观赏千亩杏林,品味黄杏神韵,穿越百年时空,领略农耕文明,着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于家沟黄杏打造成最具代表性的现代农业名片。

3.2 规划定位

立足现有产业、生态、村落等乡村资源,充分研判现状以及省市政策,做减量规划,做大旅游品牌,村庄以“旅游兴村、杏园富民”为发展思路,将于家沟村形象定位为千亩杏林、“杏”福村庄,打造为以黄杏为代表、水果种植产业为特色产业的省级生态旅游示范村。

3.3 国土空间用地布局

3.3.1 村庄建设重点

以“减量规划、合理布局,整体推进、重点先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讲求实效、技术可行,以人为本、村民参与”为原则,依托黄杏等水果种植业,拓展产业链,使产业得以振兴,实现村庄经济发展、农民收入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村庄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通过环境改善吸引更多游客驻留。生态得以保护,土地得以充分利用与整合。

3.3.2 村庄分区管控

将村域范围划定为生态空间、农业空间与建设空间。

(1)生态空间。

以现有三调初步成果的地类及其分布为基础,修正已有生态保护红线成果的范围、边界,确定于家沟村村域无生态保护红线。将生态保护极重要及重要区域所对应的三调成果认定为乔木林地、其他林地、灌木林地、其他草地等地类分布区,对应村庄用地分类为林地(生态林)、自然保留地,结合现状调研,将三调未标明的水域明确范围,与林地、自然保留地共同划为一般生态空间,共同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2)农业空间。

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以现阶段三调成果为基础,修正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成果的范围、边界,确定为村域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空间和村域建设边界以外的农业生产适宜区和永久基本农田整备区及宜耕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区等区域所对应的三调初成果认定为耕地、园地(含可调整园地)、农村道路、设施农用地、沟渠等地类分布区划为一般农业空间,一般农业空间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共同构成农业空间。

(3)建设空间。

根据于家沟村为搬迁撤并类村庄类型的属性,按照“整体减量、局部增量;刚性控制、弹性调整;集约节约、布局优化”的原则,结合村庄规模预测,减少低效和闲置建设用地,划定村庄建设空间规模为4.81hm2。

3.4 乡村旅游规划

充分挖掘于家沟村生态、人文资源,规划生态旅游路线及景观旅游路线,建设以“杏元素”为依托的“生态、休闲乡村旅游示范村,以此规划43.5hm2采摘观光区,并采用“林旅结合”协同发展,引导新体验,建成全长7600m的运动绿道与2800m的休闲观赏步道,设立7个林下驿站和12个果园休息点。

3.5 居民点用地布局

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应对村庄居民点宅基地控制规模,严格落实“一户一宅”法律规定,对于村庄北部长期无人居住而处于闲置状态的破旧宅基地和土窑洞,通过脱适当经济补偿和土地置换等方式,腾退后复垦,如选用土地置换方式,建议随撤村并点工作进度,由解村乡政府统一安置。如选用经济补偿方式,建议可直接货币补偿,也可以复垦后进行蔬菜大棚建设后,以老宅经济换算入股的形式获取分红经济补偿。

不再对村庄增设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但考虑到村庄空心村现象明显,实际居住人口均为老年人且搬迁难度现阶段较大,因此将原村委会改造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卫生所,满足暂时无法搬迁的老年人口的需求。未来于家沟村将重点发展旅游业,成为解村的旅游节点,因此在村委会广场西侧增设一处游客服务中心,并在内部兼设图书室。将村委会南侧现使用率较低的旱厕拆除改为戏台。全方位促进于家沟村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3.6 村庄风貌整治

为充分激发旅游活力,于家沟村已对建筑立面风貌整治;对大街小巷陈旧垃圾、乱堆乱放杂物和残垣断壁进行清理整修;粉刷村内墙壁,文化墙绘制;进村道路两侧及村中植绿种树;以大杏观花采摘为主题,建设乡土特色“农家乐”。从公共空间整治、村庄绿化、宅院空间、景观小品、生态空间环境提升及塑造五个方面全方位对村庄进行风貌整治。

4 类型村庄规划手法

4.1 做好减量规划

立足村庄实际,对无人居住的老宅、年久失修的废弃宅院进行复垦,退宅还耕后根据人口情况在并入地统筹考虑移民安置工作,逐步实现村庄搬迁工作。

4.2 深入挖掘特色

对村庄特色进行深入挖掘,并结合村庄便利的交通、安静的环境、清新的空气,保留乡村田园扑面而来的泥土气息与花香、纯朴的民风、清新的绿色食品,促使村庄成为现代“世外桃源”。在此基础上,统筹考虑村庄的分区及管控,对村庄公共服务配套优先考虑满足旅游需求,紧抓乡村特色做好“旅游+”规划的文章,刺激村庄的蓬勃发展。

5 结语

每个村庄都有自身特色,针对已经确定为搬迁撤并类型的村庄,不能任由其随意发展,也不能将其“弃之不管”,应紧抓村庄特色,充分挖掘村庄生态、人文资源,使村民搬迁后村庄不没落,也实现村民居住在异处,产业留在原村,实现村民居住与产业的平衡,不仅促成村民搬迁后有更安全更便利的居住环境,原村庄也成为重要的旅游胜地。

猜你喜欢
原平市村庄规划
城市水安全建设管控规划——以原平市为例
我的小村庄
再现生机的非遗炕围画
村庄,你好
原平市举办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村庄在哪里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