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住宅设计方法探究
——由“NCP”引起的思考

2020-02-14 23:35杨洁
建材与装饰 2020年8期
关键词:日照住宅通风

杨洁

(西南医科大学 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局 四川泸州 646000)

0 引言

2020年初,我国爆发了NCP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举国上下采用居家隔离的方式进行防疫,安全健康的住宅受到大家高度重视。尽管住宅本身并非导致人类非健康的因素,但是它可以为人类创造更加有利于健康的居住环境,城市住宅设计不仅要满足其相应规范的要求,也应该满足公众对其利益的诉求。本文试图从NCP对住宅设计警示的相关问题出发,探究安康住宅设计的相关方法,力求为住宅设计提供些许思路。

1 “NCP”警示的相关问题

NCP看似是一个健康问题,实际上体现出了人们对于安居生活的渴望。住宅设计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不可谓不完善,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住宅有了更多的要求。从NCP防控期间举国居家隔离的情况来看,以往的设计有时难以满足大众的需求,安全、健康等理念亟需引入其中。以下简列几个在住宅设计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1.1 住宅平面待优化

1.1.1 住宅平面通风效果不佳

为了提升用地利用率,现在住宅较流行塔式设计。塔式住宅中,户型往往为单面通风设计,难以形成对流风,并在厨、卫外部多设计较窄的外凹天井,导致产生“风闸效应”,天井内空气横向流动缓慢,使得含有病菌的微细水珠易上下浮动,进入其他楼层;同时一层多户的塔式住宅内部人员密集,房屋进深大,中部电梯厅、楼梯厅常是封闭空间,缺少自然通风窗口,通风效果极差,增加了疾病传染的危险。

1.1.2 住宅平面日照效果不佳

阳光不但能提高室内的舒适度,而且具有杀菌消毒的卫生作用,对防疫具有积极的作用。部分现有住宅设计中,项目为了达到“阔庭围合景观”、“大阳台舒居环境”等目的,部分住宅设计易忽视平面朝向、相邻构架对自身日照的影响,以致围合布局中东西向住宅日照时长难以尽如人意,上层大阳台也对下层住宅客厅等产生较大日照遮挡。

1.1.3 住宅平面缺少可变空间

NCP防控要求,住区居民需实时保持卫生清洁,注意病毒消杀等隔离工作。隔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传染源控制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防止其向外扩散;一种是将传染源阻隔在一定区域范围之外,防止其向内散播。[1]

但是,在住宅平面单体设计中往往这两类设计:①对于隔离在内的做法。在防疫期间,部分家庭面临部分家庭成员需要隔离,但是又无多余住房可供使用,隔离人员与非隔离人员同处一套住宅内部,卫生间等部分房间仍需共用,仍存在暴露在病毒中的情况。住宅平面内缺乏设计独立隔离的房间,家庭成员间交叉感染风险较大。②针对隔离在外的做法。很多住宅户型设计缺乏病毒消杀的空间,大多数人只有进入室内后才能对病菌进行处理,室外病毒仍旧被直接带入室内,室内外缺少可变功能的过渡空间。

1.2 住宅竖向固化

1.2.1 地面部分竖向联系过紧密

在类似NCP防疫期间的SARS“淘大花园”事件表明,疫情的传播在建筑竖向设计上也存在很大的关系。现今住宅设计往往采用标准层的设计做法,卫生间、厨房等容易滋生细菌的房间在竖向上完全重叠,一旦发生疫情,病菌极易在这些房间的竖向管道中进行传播发散。

此外,很多住宅底部设置有餐饮店,排烟设计不完善的情况下,有毒有害气体也容易通过烟囱、通风道等侵入住房,影响住区居民健康和安全。

1.2.2 地下部分竖向设计缺考究

在隔离期间,不得已的居家出行往往需要利用到私家车等工具,这使得在地上空间纳入我们思考的同时,地下部分空间也引起了大家的反思。现今地下室大多采用纯封闭埋地式设计,室内空气浑浊,没有自然采光和通风,空间体验较差,不利于洁净空气的输入和疫情的防控。

2 关于安康住宅设计的思路

在现有住宅设计的基础上,笔者通过NCP防疫警示的相关问题,尝试对住宅平面通风、采光、可变空间的设计和竖向地面空间、地下空间的设计提出设计的优化思路,以供大家参考。

2.1 优化住宅平面设计

2.1.1 优化平面通风设计

通风是减轻室内空气污染和防止疫病传染的主要途径。根据卫生标准,室内空气中的CO2浓度应小于1‰,测试表明,早晨打开居室门窗,在低风速条件下,有“穿堂风”的情况下,2-8min室内空气即达到卫生标准,否则需要至少40min。因此,在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开窗面积等指标的同时,卧室、起居厅应有与室外空间直接流通的自然通风,单朝向住宅应采取通风措施,使室内新鲜空气与污浊的空气进行有效的交换。

为达到良好通风效果,“塔式住宅凹口深度和宽度比应≤2:1,最小开口宽度≥3m”[2],中部楼梯、电梯厅应有自然通风窗口。在泸州等夏热冬冷的地区,宜尽量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的一梯两户板式住宅,以便南北通透,利用穿堂风优化室内风环境,减少空气中病菌浓度。与此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合理引入空气“新风系统”,满足特定环境条件下人体对自然通风的需要。

2.1.2 优化平面日照计

首先,在建筑平面朝向上,应保证住宅室内有充足的日照以便获得大量的紫外线。南向、东南向、西南向获得的紫外线较多,而东西向日照只有南向的一半,其余两个方向更少,因此,住宅平面应尽量采用南向或偏南朝向。

其次,住宅各类房间设计应满足规范中要求的最低日照时长。如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获得日照、老年人居住建筑日照标准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时数2h、旧区改建项目内新建住宅建筑日照标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时数1h等。

再次,住宅平面设计应尽量减少相邻构建等对日照的遮挡。厨房靠北墙设置时,宜留出宽度不小于1.2的采光口或阳台,以便餐厅区域有足够日照采光。南向封闭阳台长度不宜超过1.5m,以保证下层住户阳光直射室内的时间,达到日光紫外线消毒的目的。[3]

2.1.3 平面纳入可变空间设计

推荐设计带卫生间的卧室,平时方便居住者使用,特殊时期,如果家里出现成员需要单独隔离的情况,也可以转换为独立的隔离房间。

同时,借鉴医院消毒杀菌空间设计理念,在户型设计中引入在特殊时期可以转换为消毒杀菌的空间。如在入口处增加设备平台(或储物间、入户阳台等),平时可以作为功能空间使用,防疫期间可以独立隔离该空间与室内环境联系,作为室外和室内过渡的区域,“入户消毒”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形成缓冲区。避免直接将污染物带入客厅及社交空间。

2.2 优化住宅竖向设计

2.2.1 优化地面部分竖向设计

借鉴公建的设备转换层思路,对住宅一定层数竖向位置设置“转换间”,对厨房、卫生间等湿润空间进行竖向空间上的转换,避免疫情期间病菌毫无阻拦的在竖向进行传播扩散,也可以对住区外立面设计产生极大丰富。

尽量发展纯住宅设计,减少住宅底部餐饮店的设置,如不可避免时,烟道等也应进行合理归置并直接通出住宅顶层屋面,防止有毒有害气体污染。

2.2.2 优化地下部分竖向设计

在地下空间的设计中,尽量引入自然采光和通风,改善地下空间的舒适度和洁净度。①横向上,对地下空间顶板采用局部开口处理,设计采光天井。天井顶部周围采用景观化栅隔遮挡,保证安全,地下室天井内部可种植绿植,优化室内环境的同时实现自然采光。②纵向上,根据地形结合半地下空间进行合理使用,在侧面开设高窗,实现气流的循环和空气的洁净。

3 结语

优化住宅设计也是对城市居民居住环境的优化。NCP给与我们阵痛的同时,促使我们对原有住宅设计进行反思,也给与我们对住宅设计方法进行探索的机会。在新型防控背景下,通过对住宅设计方法的反思和优化,住宅设计一定会更加科学合理,住宅居民生活环境一定会更加健康安全!

猜你喜欢
日照住宅通风
煤矿通风不良的危害以及通风安全检查项目
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工程节能减排
Jaffa住宅
心之向往,便是日照
沧海桑田话日照
有一种生活叫日照
特别的宇宙生日照
挂在“树”上的住宅
MHS住宅
A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