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精准”助力阳光扶贫

2020-02-14 22:17
江西农业 2020年15期
关键词:金坛全镇老区

吴 玲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农业农村局,江苏常州 213200)

朱林镇地处江苏省茅山革命老区。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论扶贫工作的一系列讲话精神,科学制订扶贫计划,在确立扶贫对象、选择扶贫项目、配强扶贫单位力量、落实扶贫产业上发力,在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上用力,在合理匹配资源、利用资源上尽力,探索出一条符合区域特征、适应地方实际、满足弱势群体需求的有效扶贫之路。到2019年底,朱林镇共有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692户1 130人全部脱贫,9个行政村中的4个经济薄弱村累计获得省、市、区各级财政和挂钩单位帮扶资金379万元,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1 帮扶对象精准,打牢扶贫基础

尽管茅山老区、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都享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可以享受国家的各项优惠,但“以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绝不能丢,扶持政策必须不打折扣地落实,更不能搞鱼龙混杂、搞任何形式的暗箱操作。根据扶贫政策要求,朱林镇党委、政府的态度很明确:扶贫的每一分钱都要用到必须用到刀刃上,用到扶贫对象上,用到项目工程上,决不允许巧立名目,借公济私,搞人情扶贫;要扶真贫,就是要把精准统计真贫困、真无劳力、真需要帮助的弱势成员,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党政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多次主持扶贫工作会议,参与制订扶贫计划,还责成纪检、农经、财政等部门参与,按照“扶贫对象精准、帮扶措施精准”的要求,对照标准,决策公开,全程公示,接受监督,对症施策。为了确保政策的严肃性,朱林镇对现有的低保户进行了复核,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认真为老、弱、病、残者申请低保;二是对不符合规定的“假对象”取消低保资格。与此同时,积极配合和组织好各级帮扶活动。据统计,被列为常州市第五轮茅山老区“百千万”工程结对帮扶的4个老区村,两年来共收到茅山老区省级财政扶贫资金100万元;常州“百千万帮扶”工程到账帮扶资金130万元左右,慰问金27.8万元,4个村合作建成帮扶增收项目1个,到账奖补资金80万元;金坛区第5轮结对帮扶经济薄弱村有3个,财政帮扶资金到账30万元,挂钩单位帮扶资金195万元。

2 帮扶项目精准,增加发展动力

朱林镇党委政府要求,不管是村里申报争取的项目,还是镇里委托村经营的项目,必须是强村富民项目。为加快经济薄弱村级增收致富步伐,朱林镇主要从3个方面出发。一是建设一批增收新项目。各经济薄弱村立足自身资源和条件,积极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先后建成了低风险、稳收益的增收项目,如屋顶太阳能发电,与高校合作开发农产品、购置物业资产等增收项目4个,4个村实现年增收90万元以上。二是发挥镇级融资平台的作用。镇融资平台自2018年起吸纳村闲置资金,按银行融资成本与村结息,经济薄弱村每年按10%计息,其他村每年按7%计息。村级共存入资金4 400万元,每年得投资收益319.4万元。三是用活闲置资产。从2018年起,镇政府将各个行政村内闲置的物业资产交村级负责管理、出租、发包,收入归村。村级共获得增收12.3万元。四是减轻村级负担。镇政府将一些本应由村承担的小型工程、青苗、附属物补偿、抗旱费用等统一由镇政府负责实施或负担,两年来共减少经济薄弱村开支260万元。

3 帮扶措施精准,增添扶贫实效

努力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是朱林镇实施帮扶的一大亮点,经过广泛的动员,全镇上下统一了共识。“企业回报社会、扶贫人人有责”的理念深入人心,有力推动了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在对全镇的贫困户在建档立卡和精准识别的基础上,按照分类帮扶和精准施策的要求,朱林镇把有帮扶能力的企业与党员干部挂钩到具体的贫困户,做到每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制定并落实具体的帮扶措施,不脱贫不脱钩、脱了贫送一程。一是组织就业扶持。充分利用好“金西工业园”企业用工量大的优势,按照“贫困户优先安排”的要求,对有劳动能力、能胜任企业工作的贫困户优先安排到企业工作;对不能胜任企业工作的,各村在临时用工、卫生保洁用工时给予优先安排。全镇共安排贫困户就业136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黄金村的汤荣根,其儿因病死亡,儿媳离家出走,留下孙子与老俩口相依为伴。目前,孙子在南京读大学,全家开支很重。常州经信委上门慰问时知道这一情况后,与村委协商,让他当上了保洁员,一年报酬超过1万元,全家生活明显改善。二是改善生活条件。对居住条件差的,通过危房改造或规划新农村建设改善其居住条件。全镇共帮助建设13户,建成面积833.94 m2。三是落实医疗救助。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通过医疗救助扶持。全镇2019年共落实医疗救助资金42万元。四是实现应保尽保。对无劳动能力的孤寡、病残贫困人口通过低保政策财政兜底帮扶。全镇现有低保户189户239人。五是发动爱心人士支持。2015-2019年朱林镇各界爱心基金会资助老人、学生、贫困户94.57万元,共1 962人次;朱林镇妇女儿童促进会资助困难儿童44名、两癌妇女15名,资助金额57.8万。尤其是三星村的3名爱心人士连续6 a每年捐款20万元,帮扶本村80岁以上的老人,在全镇引起了较大反响;唐王村、黄金村、龙溪村等也有一批爱心人士通过捐款、捐物资助贫困户。

在积极做好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的同时,朱林镇党委、政府还引导社会各界力量,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对经济薄弱村实施精准扶贫。一是优先安排帮扶资金。坚持把各类资金优先向经济薄弱村倾斜,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千亿斤粮工程、示范基地优先向经济薄弱村安排,改善基础设施,降低经济薄弱村管理和生产生活成本。省、市财政扶持村集体建设增收项目资金251万投入帮扶村,项目已全部完工,资金全部到账。二是组织部门定向帮扶。政府部门尽力帮扶,民营企业助力。常州市级机关部门的帮扶资金到账528.5万元,金坛区级机关部门帮扶到账389.3万元,金坛民营企业帮扶到账45.5万元。三是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常茂生物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金坛区第一中学、区政府食堂与唐王村对接,为村合作社软米产销提供技术和市场支持,大米年用量在150 000 kg以上,村里实现年增收15万元。

4 帮扶产业精准,增进发展后劲

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镇域主导产业,是加快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户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朱林镇紧密结合常州市组织的“百千万”帮扶工程和金坛区组织的“第五轮结对帮扶活动”,大力推动经济薄弱村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业。据统计,仅2019年老区4个经济薄弱村新增水果15.5 hm2、优质稻谷生产基地247.5 hm2、特种水产142 hm2。为延伸产业链,激发发展活力,各帮扶单位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出发,引导老区经济薄弱村新组建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9家,并规范运作。多措并举取得了显著成效,据农经口统计,2019年老区经济薄弱村实现村级增收150万元,平均每村37万元,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 855元。

猜你喜欢
金坛全镇老区
走“乐道金坛” 访“绿野仙踪”
“纸上神话”——金坛刻纸
老区在努力奔跑
坚决打赢打好老区脱贫攻坚战
2017金坛秋季旅游产品
奇幻塔罗岛之七
全镇最小的人
老区也需要一个节日
采取超常规举措 打赢老区脱贫攻坚战
金坛茶叶 香飘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