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桩后压浆技术在厚层杂填土地基中的应用

2020-02-14 07:01陈永敢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0年1期
关键词:厚层试桩压浆

陈永敢

(广东腾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东佛山528311)

0 前言

目前建设用地紧张的局面日趋明显,深层杂填土地区也已成为比较常见的地基条件,为达到设计承载力的要求,必须解决成孔难、桩侧摩擦力不足等技术难题。灌注桩后压浆技术因其承载力高,工艺相对成熟,在高层建筑和桥梁等桩基工程应用中被国内外广泛研究,但不同地质条件下各类技术参数相差较大,针对厚层杂填土的探讨和可参考的案例经验并不多,有待进一步的积累。

1 工程概况

郑州南四环某高层住宅项目,原地基局部为厚层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杂填土,该区域拟建3#楼、5#楼均为地下2 层、地上33 层住宅,基础形式为桩基,桩径1 000 mm,桩长45 m,共127 根。经综合分析论证后,桩基工程采用了钻孔灌注桩(后压浆)工艺。首先在对场区岩土构成和特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桩基方案设计,并编制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通过试桩测试后,调整并确定桩基施工方案,随后组织工程桩钻孔灌注成桩和后压浆施工,并对2 个施工过程的质量关键点严格控制。

2 场区岩土构成和特性

在勘察深度(60.0 m)范围内,将场地内地层划分为10 层,其中第①层为杂填土层,厚层杂填土范围7 800 m2,深度0.6~15.5 m,第②层为粉土层,其他层为粉质粘土层;拟建2 栋高层建筑若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础,将基底下残留的第①层杂填土全部挖除,用三七灰土分层回填夯实,可按第②层粉土考虑,垫层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宜小于170 kPa[1];经计算不满足承载力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天然地基承载力修正情况(按筏基)Tab.1 List of Correction of Bearing Capacity of Natural Foundation(Based on Raft Foundation)

3 桩基方案承载力验算

根据场地地基土质条件及施工条件,结合地区施工经验,考虑采用桩基础形式,其中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技术可以解决单桩承载力,并减少建筑物沉降量[2]。桩基方案以满堂正方形布桩、桩基加筏基的形式验算桩基承载力的结果。

3#楼桩基方案布桩形式为桩基加筏基,筏基桩顶埋深7.5 m,桩径0.8 m,桩间距2.4 m,布桩方式为正方形,采用后注浆工艺。从表2可知,以上述正方形布桩方案可满足上部荷载要求。

表2 3#桩基方案承载力验算Tab.2 Checking of Bearing Capacity of Pile Foundation Scheme of No.3 Building

施工前进行了试桩,具体桩径、桩长及布桩方案由设计单位结合试桩结果、上部荷载、地基变形及地层的变化等进行了调整,并最终确定。

4 后压浆灌注桩工艺流程

图1 试桩详图Fig.1 Detail of Pile Test

2 次试桩均采用双层钢护筒(见图1),护筒高度12 m,保证护筒穿过杂填土层,成孔后下放护筒。钻孔灌注桩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初凝前拔出内护筒,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拔出外护筒。双层钢护筒的作用除可避免塌孔、缩颈、桩基移位等病害外,另一重要功能是确保护筒能够可靠拔出,具体做法是在第一次试桩时保留双护筒在地基内,第二次试桩时拔出双护筒,将2次试验桩的混凝土充盈系数、注浆总量、注浆压力、抗压承载力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厚层杂填土层对各参数的影响程度,从而为实际工程桩施工流程、注浆终止条件等提供判定依据。

工程桩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测放桩位→安装旋挖钻机→钻进→(遇到大块建筑垃圾)换冲击钻机→钻进→(破除大块建筑垃圾后)换旋挖钻机→钻进→通过建筑垃圾层后下钢护筒→旋挖钻机成孔→泥浆护壁→清孔→吊装钢筋笼→安装料斗和导管→二次清孔→灌注混凝土→拔出护筒→回填夯实→压注水泥浆。

5 质量控制重点和难点

5.1 钢护筒埋设

为防止孔壁坍塌现象,工程桩位点均设置单层钢护筒,一般护筒埋深1~3 m,垃圾土范围内护筒随垃圾土深度,已探明垃圾土范围内护筒需6 m、9 m、12 m,施工过程中,如有垃圾土更深区域,护筒随之加长,超出垃圾填埋深度0.5 m。

混凝土浇筑结束后,即时拔出钢护筒,否则由于护筒过长和混凝土凝固,在自重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很容易造成护筒无法拔出。

5.2 孔底沉渣厚度

成孔施工时,由于泥浆质量和施工操作等不符合规范要求,经常出现孔底沉渣过厚的情况[3],桩底沉渣厚度将直接影响桩基的承载力,摩擦灌注桩孔底沉渣厚度应控制在40~50 cm。成孔结束第一次清孔,浇筑混凝土前必须再次进行一次清孔。成孔后应严格检验实际成孔深度,防止出现专业分包单位超挖孔深造成沉渣厚度过大的误差[4]。

5.3 坍落度与充盈系数

选用可灌性好的混凝土,灌注导管直径300 mm,坍落度保持在20±2 cm[5]。为防止混凝土离析现象,混凝土灌注时控制导管深度在2~6 m,应随时查看混凝土上升高度,保持连续施工,避免在单桩未浇筑完前,初灌混凝土已经发生固化的情况。

根据土层性质不同,钻孔灌注桩的充盈系数有所不同,一般桩基工程,如钻孔灌注桩,混凝土充盈系数为 1.3[6,7]。实际厚层杂填土灌注桩施工中,1#、2#试验桩的充盈系数分别为1.28、1.50,2#试验桩混凝土充盈系数较大的原因是双层钢护筒被拔出,杂填土层部分桩身侧壁缝隙较多,导致混凝土灌入量增加。3#、5#楼主楼工程桩共127根,平均充盈系数1.45,再次表明厚层杂填土地基中灌注桩混凝土充盈系数高于一般地基。

5.4 注浆压力和注浆量

第1 次试桩时双层护筒未拔出,注浆压力未达到正常值和终止值,且注浆总量远超过设计值2.6 t,第二次试桩改为间歇注浆施工,控制间歇时间在60 min左右,试桩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试桩检测结果Tab.3 Results of Pile Test

第2 次试桩注浆总量8.4 t,终止注浆压力6 MPa,静载荷试验结果满足抗压承载力特征值7 500 kN 的设计要求,最终确定以桩端注浆压力不小于6 MPa 为工程桩终止注浆条件。

在相同注浆条件下,注浆量越多,桩基承载力提高的幅度就越大[8],本工程上部建筑垃圾杂填土非常厚,对后注浆桩侧注浆量影响较大,时常出现冒浆、串浆现象,为此注浆施工在成桩2 d后开始,且保证作业点与空孔位置距离大于15 m[9]。

因注浆总量较大,为保证注浆质量,现场埋设4根注浆管,直径25 mm、壁厚3 mm,分别进行柱端和柱侧注浆。导管埋深要求:桩侧埋深在杂填土深度范围内不得注浆(3#、5#楼杂填土深度范围分别为4.3~13.55 m、0~7.97 m);注浆导管下端控制在距离孔底0.5 m左右。

桩端桩侧注浆时,为确保后注浆对承载力的增强效果及避免跑浆过多,间隔时间不小于2 h[10]。图2展示了当注浆压力达到6 MPa 以上时,3#楼工程桩单桩注浆总量与设计值(5 t)的比值,由图2 中数据可以看出,61根工程桩的实际注浆总量均超过了一般灌注桩后压浆的注浆量要求,即设计值的75%(3.75 t),这说明以建筑垃圾为主的厚层杂填土后压浆施工时,以注浆总量作为注浆终止条件是不可行的。

图2 3#楼桩基注浆总量百分比分布Fig.2 Percentage Distribution of Total Grouting Amount of Pile Foundation of No.3 Building

6 单桩静荷载试验检验

3#楼总桩数 61 根,抽检试验 3 根,5#楼总桩数 66根,抽检试验3根,最大加载量15 000 kN,检测结果为7 000 kN(3#楼)/7 500 kN(5#楼),均满足设计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要求。

7 结语

厚层杂填土地质条件下灌注桩施工工艺和后压浆压浆参数,很大程度需要通过试验桩的数据来确定,文章案例的分析结果表明:灌注桩后压浆施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混凝土充盈系数高于一般地基灌注桩;单桩注浆总量偏差较大,应以注浆压力作为注浆终止条件,并应进行间歇注浆施工,避免漏浆、串浆引起注浆压力过低;灌注桩后压浆技术在合理控制压浆参数的条件下,可满足提升单桩承载力的要求,可在类似工程中推广。

猜你喜欢
厚层试桩压浆
人工智能对基层影像医生筛查肺结节的辅助价值
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技术的应用分析
帕德玛大桥引桥粉细砂地层钻孔桩化学浆护壁成孔及桩端桩侧压浆技术
三层系厚层试验区调整注采层段改善驱替效果
Winter Walking in Wales威尔士的冬季徒步旅行
软基处理水泥搅拌桩施工控制
舟山地区超高层建筑桩基础工艺探析
联合后压浆技术在桥梁桩基础中的应用
舟山地区超高层建筑桩基础工艺探析
舟山地区超高层建筑桩基础工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