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20-02-14 08:43马治和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古诗文课外阅读

马治和

新的历史环境,我国的课程改革也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语文教学的改革是其中的重中之重。高中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两方面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专业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是思想层面的素养建设,尤其以后者为重,为广大学子营造一个具有浓厚文化的成长环境。如何更好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成了改革亟须解决的问题。综合考虑,从实际情况出发,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将两者结合起来,我国的教育将大跨步向前,学子的成长将受益匪浅。

一、利用古诗文教学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基础和保障

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应在高中语文教材中选用更多的古诗文,为此,教育部针对高考改革的要求,进行了强有力的调整。古诗词在教材中的占比,小学语文在原来基础上增多87%,初中语文则增多51%,明年高考要求背诵的古诗词篇幅增加10篇,达到70篇。语文教学的基础就是古诗词的学习,它还是高考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中国是优秀诗歌国度,古代诗歌文化繁荣灿烂。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古典诗歌的讲解是老师重要的教学点,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老师对于诗歌的讲解,以及领悟到什么程度,这是一个教学难点和应该引起重视的思考。因此,我们在增加传统文化课堂教育的同时,应关注显示教学中教授与接受之间的问题。

汲取古典诗歌中深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古典诗歌代代传承,延绵不绝,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其中蕴藏的优秀文化不可估量。比如《诗经》中《氓》借助男女主角由自由恋爱、结婚、婚变、决裂的过程,展示了女主角勤劳专一,男主角用情不专,从侧面深刻抨击了古代的“媒妁之约”“三从四德”。

积极推进对文言文中优秀传统美德的学习。忠君、爱国品质的文言文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出现频率很高。比如《离骚》中的主人公屈原,虽被众人排挤、恶语相向,还遭君主疏远,却始终坚持洁身自好、正道真理。还有《烛之武退秦师》的主人公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舍身救国,最终挽救了以国家和众多臣民,具有大无畏的忠贞爱国精神。

二、充分利用教材课文内容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设计

文化素养和精神素养的培养,应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两手抓的重点,注重传统文化思想和精神内涵的启迪,让高中语文的实际教学成效更加显著。比如,通过《师说》这篇古文,一方面解释当下教育教学中的不文明、不规范现象,另一方面让学生深刻理解尊师重道的重要性,让学生摈弃糟粕继承优良。又如,借助《陈情表》这篇古文,让学生品味作者真情实感的同时,体会传统文化中对于孝道的推崇,养成尊老爱幼的优良品质。

另外,教师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可以尝试古诗文在写作中的引用和古代文学作品写作手法在议論文中的运用。用古诗文指导学生写作,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有助于学生了解、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将古诗文及其写法融入现代作文的写作,可以使文章具有一定的审美特征,满足阅读者的审美要求,可以增加文章的美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进而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

三、利用经典诵读实现传统文化的渲染和传播

要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民族精神的弘扬,需要加强经典诵读的重视。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重要途径。经典诵读在中国传承了千百年,但是也曾一度被人忘却。随着近几年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精神追求的进一步提升,让社会重新加强了对优秀民族文化的推崇,以至于很多有价值的文化和历史资料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受到人们的关注。

经典诵读的推广和传播应该从学生抓起,让优秀的经典文化以经典诵读的方式进入课堂,提升学生对经典文化的阅读兴趣。目前高中教材中有很多篇目值得我们反复诵读,比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苏轼的《赤壁赋》以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这些优秀的作品都凝聚了特定时代的大智慧,对后人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晨诵晚读应作为一种学校的规章制度定下来,早晨本身由于学生精神较好,适合对经典篇目的记忆,而晚读则能够进行强化记忆。为了提升广大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必要多形式的组织阅读活动,比如分组阅读考核,每月“背诵之星”评比等。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让学生热爱阅读、推崇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利用课外阅读渗透传统文化

课外阅读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加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课外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强化语文课程中的基础知识运用,积累更多词汇、句子,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老师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时候一定要具有针对性,比如老师在讲解《赤壁赋》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课前先行阅读《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让学生提前了解《赤壁赋》的写作背景。再比如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的篇文章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对整个《红楼梦》的了解,通过让学生大量阅读《红楼梦》,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这对中国经典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涯奠定基础。

五、利用传统节日渗透传统文化

高中的语文教学应该进一步重视传统节日的渗透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通过传统节日做文章,提升学生了解传统节日诞生的背景、演变以及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事实上每一个传统节日来自于历史上的人和事,都具有很独特的历史传说。加强学生对这些蕴含的历史文化的了解,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操。

我国的传统节日很多,比如春节、元宵、清明等等,在每一个节日到来之前,老师通过组织学生提前阅读与这个节日相关的书刊,加深对这个节日的了解,也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后以节日为背景举行相关的征文比赛,读写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比如针对清明节,可以举行相关征文比赛,让学生加深对清明节的风俗以及历史意义的了解。

读写结合,一方面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到清明节是怀念先祖的重要日子,在这个日子具有缅怀先烈、怀念亲人的意义。而中秋节则是一个团圆的日子,具有与亲人团聚的意义。在这天人们会以吃月饼、拜月亮等等活动寄托人们对亲友的感情。以中秋节为主题的经典文章很多,在中秋节之前,老师可以布置以中秋为主题的作业,比如写一篇中秋节的作文,也可以以问答形式了解中秋的相关知识,收假以后集体讨论、评比。这个过程充满趣味性又能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能够较大程度的促进学生产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综上所述,在高中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要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上要更加的具有针对性,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并且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高效的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涯奠定基础。

[作者通联: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古诗文课外阅读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