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喻文化视角下高校网络思政宣传工作路径研究

2020-02-14 05:48任莹
科技风 2020年2期

摘 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逐渐步入了后喻文化特征明显的新媒体时代,从后喻文化视角来看,当前的学生群体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强烈的自主意识、鲜明的反叛精神、民主参与意识等特点。在此种情境下,想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需要重新新媒体从教师和学生二者入手,重新寻找高校网络思政宣传的有效工作路径。

关键词:后喻文化视角;网络宣传思政;工作路径研究

后喻文化时代下,师生关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后喻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教师传统权威的挑战、课堂功能减弱、教师话语权减弱等挑战。对此,高校思政师生关系亟待一场主客体之间的建构与建构。同时提出了应重塑教师角色、尊重学生的个性、平等与之对话、教师主动学习与学生共成长等建议。

一、官方媒体传播渠道全覆盖

在《后喻时代里的大学生(高职)群体概述》一文中,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每日必打开的APP有微信、QQ等沟通性软件,且每天在网络上花费时间多频次高,网络早已成为学生每日必接触的媒介。多此,高校应该了解学校每天在网络中都在关注什么、谈论什么,知己知彼,才能开展思政教育。

对此,就现在比较流行的抖音、微信、QQ空间、百度贴吧、微博等新媒介来说,建议校园官方每天全面进入,简而言之,有学生在的地方,就应该有主流官方账号存在。由于网络空间的自由性和宽广性,主流官方媒体首先要起到议题设置的功能。议题设置理论(the agenda-setting theory),它是由美国传播学者麦克姆斯、唐纳德·肖最早提出。这种理论认为,大众傳播只要对某些问题予以重视,为公众安排议事日程,那么就能影响公众舆论。议程设置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而主流媒体一旦设置了议题,比如“我的青春正能量”“我爱你祖国”“晒晒我的家乡”等话题,学生就会慢慢向议题靠拢,官方账号此时就起到了引流的作用。当然,如何使学生自动靠拢官方账号,此时还要培养网络意见领袖。

二、积极培养线上线下的意见领袖

新媒体时代,信息的获取、筛选、加工、传递都变得更加容易。互联网成为舆论的新领域,并将爱好相近、志趣相投的大学生群体迅速吸引到一起。在喧嚣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有的学生是“吐槽”型,他们吐槽课程、老师、同学……有的是“分享”型,他们非常活跃,喜欢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有的则是“潜水”型,喜欢默默关注网络空间的动态但自己不轻易发表言论的,看似杂乱无章的网络空间,其实并不完全是群龙无首的。仔细观察之后发现,诸如抖音红人、微博大V这样的同学后面跟随着大批的追随者。这些“网红”般的意见领袖在各自的兴趣领域积极的发表者观点,凭借言论对他人施加影响,成为网络舆论的引导者。

三、构建紧密的师生共同体

当前教育现实中,不少教师发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对付”,他们越来越有主见,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老师似乎离学生的世界越来越远。尤其对偏理论说教的思想政治课程而言,教师和学生几乎是“两看生厌”。如果想改变这样别扭的思政师生关系,就需要构建紧密的师生共同体。

对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而言,他们应该重塑教师角色,注重媒介素养教育,主动与学生共同成长。

(一)在高校内组建“德育讲师团”

2019年5月28日,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典礼上,该院院长给全体毕业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想政治课”,“希望我们的毕业生能够真正成长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的‘三农工作人员和行业领军人才,从事生产的要打磨出最优质的产品,从事科研的要探索出更实用的成果,从事管理的要让资源优化散发出泥土的芬芳。”[2]院长从匠心精神和创新创业等方面饱含深情地回顾了同学们的大学生活,期望他们在新的人生征程中,秉承家国情怀,树立远大理想,勇于奋斗担当,拔好节、孕壮穗、结硕果。这次讲话反响很好,学生们表示深受鼓舞,对未来充满信心。这其实就是一次典型的“德育讲师团”活动。高校的教职员工应该自觉承担起思想教育的重任,在言行举止中潜移默化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与学生共同成长。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后喻文化时代,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后喻时代的学生群体,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尤其是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对网络热点、新兴事物、新鲜词汇的热衷度和使用度超出预期。通过前期问卷调查得知,有40.6%的学生愿意参与讨论与思政相关的热点新闻(有关道德、法律、外交等方面)。49.3%的同学持模棱两可的态度,只有0.8%的同学不愿意参与课堂讨论话题。当问到“你希望通过接种实践方式促进思政课学习”时,很多同学回答为“实践型”,讨厌枯燥的知识灌输。当问到“你心中的思政课是什么样子的?”很多同学提到了“要寓教于乐”“要有理由的说服”“给自己更多的空间”等。这说明,学生并不排斥思想政治课,而是希望更加生动有趣的思政课程。

在这一点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为重要。应该以兴趣为导向,引导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除此之外,还建议在高校内创建“青年说”“中国说”等德育社团,促进大学生的德育互助。相较于和老师之间的远距离,学生群体之间易沟通、好交流。选拔优秀的学生走上讲台,立足自身专业背景,向同学讲述所学专业、所在领域的发展情况和自身经历,让每一位同学成为一个核心向周围扩散,传播正能量和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把握新时代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个着眼点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0325/c40531-30994083.html.

[2]荔枝新闻网.院长与你公同探寻追梦“密码”http://news.jstv.com/a/20190530/1bbb34998a69444c8fdbe71c58fd6954.shtml?jsbcApp=1&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课题名称: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题研究项目:后喻文化视角下高校思政网络宣传工作探索(课题编号:2018SJSZ341)

作者简介:任莹(1990-),女,江苏镇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媒体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