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船”这个珍贵的文化符号

2020-02-14 05:56郑文祥
神州·上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船模丝绸之路

摘要:陆上交通靠车马,水上交通靠舟船。历经沧桑的我国古代造船业在当时是雄踞世界前列,西方欧洲也是望尘莫及。

关键词:福船;船模;水密隔舱;丝绸之路

海洋,在不同的人看来大不一样。如果你缺乏舟楫,它是不可逾越的天险;如果你有航海技术和工具,它是送你去往天涯海角的坦途。从秦汉时期开始,南中国的海面上,满载着丝绸、瓷器、茶叶和香料的古老船队,从闽浙、岭南的诸多港口扬帆西行,在太平洋、印度洋上譜写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在这条跨越遥远时空的海洋之路上,一个名叫“泉州”的港口不会被人遗忘,一个叫作“福船”的文化符号历久弥新。“福船”是对福建沿海所造木帆船的统称。早在宋代,福船便以“海舟以福建为上”而著称于世。当时所造的海船不仅数量多,而且技术进步,被专称为“泉舶”而为中外商客所乐用。意大利游历家马可·波罗曾声称,海舶之往来于波斯湾与中国海间者,华船为最大,多泉州所造。1974年泉州湾后渚港沉船的出土,再现了宋元时代福建造船业发达的历史面貌,也为我们对早期先进的福船的认识提供了实物证据。

福船以尖底造型、小方头阔尾营、多水密隔舱为主要特点,船体规模大而结构坚固,容量多且善于装载,稳性好并抗风力强,吃水深适于远洋,成为我国古代航行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最优秀的尖底型海船代表。它不仅适合做深海捕捞的渔船,还适合做远洋运输的货船,同时也是明朝水师的主要战船。徐兢出使高丽、郑和下西洋以及册封使出使琉球都是乘坐福船。

福船得以安全行驶于蔚蓝的海洋上,得益于一项技艺——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2008年6月,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11月,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项手工技艺以樟木、松木、杉木为主要材料,采用榫接等技术,用隔舱板把船舱分为互不相通的舱区,舱数有13个,也有8个,提高了船舶的抗沉性能。

用“水密隔舱”技艺制作的福船,具有三大特点:一是被分隔成若干舱的船舶在航行中万一破损一两处,由于船舶已被分隔成若干个舱,一两个进水的船舱不至于导致全船进水而沉没。二是只要对破损进水的舱进行修复与堵漏就可使船只继续航行。船舶的功能主要是运载货物,在有“水密隔舱”的船舶上,货物可以分舱储放,便于装卸与管理,而且在海损事故发生时,也可以尽量减少损失。三是由于船舶被隔板层层隔断,厚实的隔舱板与船壳板紧密钉合,隔舱板实际上起着肋骨的作用,简化了造船工艺,并使船体结构更加坚固,船的整体抗沉能力也因此得到提高。此外,漳湾福船把舱设计在船尾的正中位置,并且固定在支撑点上,便于操纵,既可以根据水的深浅或升或降,也可以根据航向灵活转动,不至于偏离航线,从而保证了适航性。

这项人类造船史上的伟大发明,大约起源于唐代,宋代以后被普遍采用,并传播到了国外,对提高航海安全起到了革命性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非凡智慧和卓越才能。至今,该技艺仍普遍应用在现代船舶制造中。

福船它是中国传统海洋文化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符号及载体,是中国辉煌航海文明的关键标志与象征。但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这项技艺在闽南已濒临失传。首先由于金属船的普遍应用,福船制造业日益萎缩。其次,具有福船制作技艺的民间匠人散落在福建泉州、福州、漳州、宁德及浙江象山区域,人数不足300人,大多数为年龄较大的匠人。这些民间艺人制作多以模型厂或工作室形式存在,采用师带徒方式培养技艺传承人,普遍规模较小,且侧重于福船船模制作,文化研究力量弱。而没有系统的文化支撑,传承过程容易出现技艺的遗失。再次,技艺的传承,通过对老规矩的继承和数十年实践的摸索而口口相授,这既是老手艺的美感所在,也是其面临的困境之处。

为了防止“福船”制作技艺的消失,一是需要当地政府拿出专项经费委托技艺传承人制造船模;船模即船舶模型,是完全依照真船的形状、结构、色彩,甚至内饰部件,严格按比例缩小而制作的比例模型。船模材料最早为陶质,后出现木质、瓷质等。最早的独木舟陶船模,1977年出土在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遗址,长7.7厘米,宽2.6厘米。外形两头尖而上翘,带有穿孔,距今7000年。船模主要作用之一,用于船舶制造,即先制作船舶小样,再按比例放样制作实船,史料载有:据《金史·张中彦传》记载:“舟之始制,匠者未得其法,中彦手制小舟才数寸许,不假胶漆而苜尾自相钩带,谓之‘鼓之卯,诸匠无不骇服。”可见张中彦采用造船放样原理,与现代造船的放样原理基本一致。船模还用于海神庙等庙宇供奉,古代海岛习俗即新建海船下水前,须将船模供奉于海神天后宫里,作为实船的替身,以祈求海神娘娘的保佑,船上人员与亲友按时到海神庙祭祀,这一习俗沿袭至今。

二是在省市的文化活动中心设立船模馆;中国是创造舟船、开拓航海技术的领先国家之一。设立船模馆馆藏中国古代特色船模,弘扬中国历史悠久、意蕴丰富的舟船文化。

三是在学校开设“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兴趣班,组织编撰《水密隔舱福船技艺》等教本,同时邀请民俗专家开展“福安民间船舶修造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等主题讲座。让福船制造技艺这一中国民间工艺瑰宝另辟蹊径、重焕光彩。

重启海上丝绸之路的今天,“福船”这个珍贵的文化符号成为新兴文创产业里重要的创作灵感,让福船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延伸出观光旅游、学术研究等功能,福船模型就是利用这一非遗元素研发出来的衍生文创产品,当非遗文化资源向产业转化,就能为学生就业、创业开辟新的路径。

作者简介:郑文祥,福船工艺传人,福安六屿村人,闽东船模制作开创者。15岁开始学习传统木帆船制造,掌握了木质船舶从设计到施工的整船全套制作工艺;2005年创办福安市扬帆船模工作室,潜心研究传统木帆船制作工艺,并制作各类传统木帆船模型,真实还原了闽东乃至国内沿海传统运输的木质船舶,再现了闽东早期船舶发展的盛况,向人们展示了祖辈高超的传统造船技艺。

猜你喜欢
船模丝绸之路
基于模糊PID的船模航向控制研究
浅析“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情洒西域,奠基乐史
船模静水横摇试验的不确定度分析
半滑行船扰流板阻力试验研究
基于VDMS系统的通航船模操纵性率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