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外援与通货膨胀的关联

2020-02-14 07:40陈晓平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法币孔祥熙美国财政部

陈晓平

美国经济学家亚瑟·N·杨格,他出版于1964年的《抗战外援:1937~1945年的外国援助与中日货币战》是研究抗战时期美英苏援华问题的权威著作,近日才出版中译本。

抗战军兴,日军占领中国最为富庶的地区,中国税收显著缩水,军费暴增,一增一减之间,通货膨胀不可避免。要维持持久抗战,最重要的是争取外援。外援的作用,除了军用物资的补给,非常重要的是保持货币购买力的稳定。

本书作者曾参加一些欧洲国家一战后的经济重建,对治理通货膨胀的紧迫性有深刻认识,曾多次提请孔祥熙注意这一生死攸关的问题,却未能得到充分重视。1937年6月,法币发行量仅有19亿元,为应付急剧增长的战争开支,1943年冲到754亿元,1944年更猛增到1895亿元,1945年超过1万亿元。物价飞涨使得知识分子、城市平民生存举步维艰,失去尊严,转变为反对派。国民党政权实际上在1944年就已显露败象,这个败象不是说军事上输给日本,而是失掉了正常执政的基础。

这个结果并非不可避免。1942年春,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了5亿美元贷款协议,如能得到善用,1943~1945年间的货币发行量可以控制在适度增长的范围。1942年,中央银行理事会理事席德懋提出利用美国黄金抑制通货膨胀的方案,杨格极力赞同。他们认为,在公开市场出售美国支援的黄金,是抑制通货膨胀最有效的措施;当通胀势头初起时,抛售黄金能把这个势头尽快打压下去;持续而有规律的抛售,会诱使囤积者将持有的法币出售给央行,吸收过剩购买力,自然就降低了法币流通量与流通速度,将通胀控制在合理水平。1942年底,孔祥熙同意了这个方案,经中美双方协商,在对华贷款5亿美元额度内,拨出2亿美元购买黄金,以每月2500万美元的进度,分期空运到中国。

不过,有充分证据表明,美国财政部部长助理哈里·D·怀特,在1944~1945年间,利用种种借口阻挠向中国发运黄金,放任国统区物价发生螺旋式上涨,摧毁了市场信心。战后,美国参议院举行系列听证会,审查潜伏在美国政府及相关机构中的苏联间谍。听证会资料表明,怀特在财政部任职期间,多次向苏方提供重要情报,安排100多亿美元的对苏援助,被称为“苏联的秘密武器”。怀特及其领导的财政部货币与统计研究室,实际上操纵了美国财政部的对华经援。苏联最害怕日本进攻西伯利亚,抗战初期给中国提供大量军援,目的在把日军“困”在中国,美国财政部“三驾马车”对此配合默契,在抗战初期的对华援助中表现积极。但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苏联无后顾之忧,日本已不足惧,“三驾马车”抓住财政部长摩根索日理萬机无暇他顾的机会,拖延对华经援的实施,用种种借口阻止黄金发运。后经中国方面催促,财政部只是用少量黄金应付。正是在这个性命攸关的两年里,国统区通货膨胀进入失控轨道,后来采取的各种措施均属于苟延残喘,几无用处。

(摘自《南方周末》)

猜你喜欢
法币孔祥熙美国财政部
抗战中不为人知的假币暗战
国际经济下行阶段我国商品吉芬化分类、成因及对策分析研究
比特币取代法币的可能性分析
孔祥熙如何成为孔子后裔
法币崩溃原因新探
美国发行猴年“吉利钱”
孔祥熙巧化干戈
抢你没商量
落“井”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