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景仰的泰华楼

2020-02-14 05:52胡荣锦
少男少女·小作家 2020年1期
关键词:拓本慈禧太后广州

胡荣锦

1

每次路过广州西关,常去恩宁路多宝坊,不为新名胜永庆坊,而是去看泰华楼。

泰华楼在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多宝坊27号,悄然临水而立,与对岸热闹非常的永庆坊相比,它显得落寞异常。

站在浅窄的多宝坊河南岸,遥看北岸,那灰暗的两层小楼,便是著名的泰华楼。

泰华楼又叫“探花第”,它的主人是李文田。

李文田(1834-1895),清代著名蒙古史研究专家和碑学名家,字畲光,号若农,广东顺德人。1853年高中探花(殿试时获一甲第三名)。曾多次外放任乡试考官、学政,最后任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少年得志的他却不热衷于功名利禄,学问渊博,著有《和林金石录》《元史地名考》《元秘史注》等。1895年因忧劳过度感染寒疾,在京城官舍逝世。灵柩运回广州葬于白云山上象牙峰。

1878年,李文田在广州西关多宝坊河畔筑起一座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的大屋,以安顿家人。中有内院,植树种花,伴以门廊、回廊,雅静清幽,南面临水,通恩宁水道,可往返顺德大良。

李文田书法甚佳,他被慈禧太后看中,同治年间入职南书房。他办公的地方离慈禧太后的办公室很近,相当于军机处的参谋部。李文田是个二品官,可以说是慈禧太后的秘书。慈禧太后颁发的“圣旨”,许多都是由李文田执笔抄写的。

因为跟慈禧太后这层关系,据说李文田辞官回广州时,兴建泰华楼的钱是由清政府拨发的。

2

泰华楼是著名的藏书楼。

李文田是晚清出名的穷官。他一生嗜好不多,最大的爱好就是书籍。因为收藏有稀世珍品的秦代《泰山石刻》的宋拓本及汉代《华岳庙碑断本》的宋拓本,所以他将这幢建筑命名为“泰华楼”。

站在泰华楼前,我常想起李文田在《赠镜帆行楷轴》上的话:

常愿卜居幽僻,屏避喧尘,傍山临流,面郊负郭。

虽然这段文字是赠给朋友的,但也应该是李文田的内心写照吧。

泰华楼落成时,这里是广州的西郊,异常宁静,是一个幽居、藏书、读书的好地方。

李文田生前曾任江南、四川、浙江乡试主考及会试副总裁,又当过多年学政,识拔和推荐了不少英才。清末翰林、中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也是李文田的门生。1929年蔡元培南来讲学,也到泰华楼与李文田的儿子李孔曼和孙子李棪斋、李曲斋会面。

作为广州的文化名楼,这里曾经是城中文化名家聚集的地方。

泰华楼原有1300多平方米,可惜经历战争和动荡年代,现在只剩300平方米。

晚清著名文化名人翁同龢评价李文田:“积感填膺,斯人竟以衡文老;遗书满箧,余事犹堪艺术传”,对他的人品和学术评价甚高。

3

泰华楼大门上有李文田写的“碧山终日思无尽,黄菊满篱应未凋”对联,清幽、古朴。楼内仍存有广东大儒陈澧题写的楼匾。但原有的慈禧赐赠李文田“福、禄、寿”匾等名贵物品,早已散失。

泰华楼以收藏珍稀碑帖最为著名,也以收藏珍本和秘本著称。可惜的是,民国初年泰华楼的藏书开始散出。李文田的孙子李棪斋将《华山碑》的宋拓本带往香港,辗转存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泰山石刻》的宋拓本则下落不明。其他书籍,先后被一些书商和大学收购,到20世纪50年代末,泰华楼的藏书已散佚殆尽。

1989年,广州市政府按原貌重修已部分倒塌的泰华楼,旧貌换新颜,泰华楼重现光彩。1993年,泰华楼被列为广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广州市目前唯一保存的私人藏书楼。目前的泰华楼仍处于维护之中,暂时没有对外开放。

4

李文田的另一个孙子李曲斋是广州著名的书法家。

在一个雅集上,我看到有记者向李曲斋索字,他摆摆手拒绝了。

另一位书法名家区潜云见我不解,便解释说:“他的为人很清高,从不轻易替人写字。”

李文田的文脉传到孙子李曲斋,仍然有着传统文人的清高。这种“字为知己写”的态度,是我最欣赏的。

李文田的学问博大精深,有待人们继续发掘、继承。但我注意到:在历代众多《三字经》注解版本中,李文田用当时地道的广州话作注,是很特别的一种。即使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读来也十分亲切。

如“人之初,性本善”。他就解释为:通天下人的始出生出世时,天畀过人心,本来就有善无恶。

再如,“融四岁,能让梨”。他解释为:试睇古人有一位孔融,四个年头就晓到推让雪梨过亚哥食。

十分口语化,如同讲故事,小孩读来必娓娓动听。

不过,作为大学者,他有时还是忍不住再写几句引申一下,如在“融四岁,能让梨”后,他写道:让则不争,让则有礼。善处兄弟者,莫过于让伯夷叔齐天下。国家可让,而况财物乎?由浅入深,见微知著。行文中還保存着大量现在我们还一直沿用的熟语,如“细文仔个时无十分用功读书”(幼不学)。“孟子做仔个阵时,无十分用功读书,激衬老母”(子不学,断机杼)等,十分有趣,同时,也为我们研究当时的语言留下十分难得的资料。

李文田倡导广东书法的碑学,将雄直的气质带给广东文化界,贡献巨大。他还教育出不少像吴道镕这样的文章、书法大家。

李文田是广东文化界景仰的重要人物之一。著名书法家麦华三在《广东文物》之《岭南书法众谭》中指出:“若农(李文田)行书,亦自创一格,观其所跋潘东湖明官本之诗,不特诗意开人心胸,抑且书法拓人眼界。又精于篆法,尝为邓铁香篆‘冰阁二字。大八寸许,饶有汉碑额遗法。并李阳冰铁线篆之铁围而破之,一代宗师,其艺术手腕,固高人一等者欤。”可谓推崇备至。

从李文田开始的三代,都是以精研究文史著称于世的学者。广州的名人故居保留得不多,作为广州文化符号之一,泰华楼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待我们进一步去认识其人、其楼的文化价值。

猜你喜欢
拓本慈禧太后广州
Painting the Buddha
广州的千万富豪们
京剧武生的机敏
拓本《唐多宝塔感应碑》的保护修复
会宁县博物馆藏《三希堂法帖》考辨
周末玩什么去【坐标:广州】
广州车展展位图
《爨宝子碑》泐文及校碑考正
慈禧的御用司机:中国醉酒驾车第一人
为什么称慈禧太后为“老佛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