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火箭的90后极客少年没上过大学

2020-02-14 20:05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业余火箭航天

有这样一位90后:他没上过大学,却造出了火箭,从火箭发动机的业余爱好者,到民用航空产品研发和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专业设计师,浩瀚星空下,吴晓飞的航天梦与中国航天梦一起前行。

2019年12月27日,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激动的人群里,吴晓飞和小伙伴们也在其中,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研究火箭是一个奢侈的爱好

从火箭发动机的业余爱好者,到民用航空产品研发和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专业设计师,吴晓飞的成长真正印证了那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

1990年出生的吴晓飞,曾经因为只爱物理和化学严重偏科,最后从技校毕业进入上海一家机械加工模具厂工作。

尽管如此,他的生活从来没有离开过科学研究。因为痴迷于火箭,从16岁起,他就用业余时间研究火箭固体发动机、液体发动机、固液发动机,他省吃俭用做实验,自己先后做出几款液體火箭发动机及固液火箭发动机雏形。

他回忆说,家人并不能理解他这个奢侈的爱好,不能混饭吃,还占用了他所有的时间、精力、金钱,简直着了魔。那时,为了买一个800元的材料,他足足攒了3个月,而且有时候失败一次,之前投入的所有东西都会打水漂。但他说,这是本能的喜欢,如果不坚持下去,心里不舒服。

苦苦摸索了几年后,吴晓飞遇到了他人生的转折点。2013年8月,他邀请了在科创论坛认识的胡振宇到江苏高邮,来观看自己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测试。第一次合作,两个人用三轮车和摩托车,把上百公斤重的材料一点点拖到测试地点,在距离吴晓飞家不远处的高架桥下,他们用了20多个小时搭建测试架测试,结果“一次就成功了。”两个人激动得像孩子似的哇哇大叫。

两个月后,中科院的相关专家来到吴晓飞家,他们考察了他的火箭发动机后非常吃惊,一个业余人士竟然达到了专业科研的水平,当即邀请他加入研究团队。

吴晓飞说,这一次专家的认可给他和家人注入了信心,因为自己对学历不自信,总觉得业余的爱好跟国家专业科研人员差距很远,而现在他可以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实现心中的梦想。

他的作用独一无二

2014年,吴晓飞受胡振宇邀请一起合伙创办成立翎客航天。团队最早的“三个火箭手”中,胡振宇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负责公司的运营,统筹规划方案计划;毕业于美国密西根大学航天科学专业、清华大学航天博士严丞翊是公司的首席前瞻官,用敏锐的思维发现许多具有前沿高科技的信息,而吴晓飞则是团队的执行者,把所有概念变成实实在在的产品,并且获取到公司想要的数据。

吴晓飞在团队中的作用是独一无二的,他负责了火箭的开发、组装和测试等一系列工作。他清楚地知道火箭上760多个螺丝的位置。哪怕火箭出现细微的问题,他也能排查清楚,这样熟练的技术让很多科班出身的技术人员都佩服不已。

过去4年,吴晓飞参与制造的“翎空一号”和“翎空二号”等多个探空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并且已经实现并测试了国内领先的 300 千克级火箭悬停以及软着陆回收技术。

这些成绩背后,吴晓飞经历过最艰苦的测试生活,有时为了得到最佳测试结果他会连续16个小时不睡觉。他说,很多媒体不看好公司的时候,快手短视频社区给了他陪伴、支持和鼓励,所以,每当获得一点成功,他都会第一时间跟快手的粉丝分享。

不仅如此,他在快手上认识了很多“技术牛人”,一起探讨很专业的问题,他说,这技术人之间的切磋交流让他乐在其中,他帮别人解决难题也很有成就感,每当在繁忙工作间隙歇口气,他总想拿出手机看看快手。

翎客航天发展得比想象要快,到2018年,翎客航天已经具有技术人员30余人。公司获得了风险投资而且团队不断扩大,曾经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火箭研究与发展中心工作的航天科班博士楚龙飞等更多航天专业人士加入进来。

2019年5月,翎客航天公布公司最新的“新航线一号”商业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小卫星发射组网与补网,并计划2020年第四季度首飞,该火箭的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占比达80%。他们还计划发射并回收亚轨道火箭。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

猜你喜欢
业余火箭航天
逐梦航天日
“我与航天有个约定”征文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为业余棋手诊脉
透视奇妙的火箭
超酷的火箭
遮荫有方等
业余棋手错觉
业余棋手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