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赤脚医生第一人”的戏剧人生

2020-02-14 20:30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赤脚医生卫生部卫生院

2019年9月26日,75岁的王桂珍收到了一条北京发来的消息,得知9月23日在北京展览馆展出的“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国庆70周年大型成就展——1974年”中,展出了一张她的照片。身为中国第一位赤脚医生,王桂珍的经历比大多数医生都更跌宕起伏。

最佳人选

1944年,王桂珍出生于上海市江镇大沟村,家庭成分是贫农。不到20岁时,她就当上了大队团支部书记,并成为党支部的培养对象,被吸收为预备党员。

1965年秋,王桂珍经大队党支部推荐去参加由上海市川沙县江镇公社(已并入浦东新区)开办的医学培训速成班,办班的目标很明确:培养一批半农半医的农村卫生员。王桂珍被认为是参加培训班最适合的人选。课程安排得多,培训时间短,对于只上过小学的王桂珍来说,学起来非常吃力,也因此她学得更加刻苦认真。

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接到了时任卫生部部长钱信忠提交的关于农村医疗现状的报告。报告显示了当时中国农村缺医少药的情况。1965年的中国只有140万名卫生技术人员,其中90%在城市和县城,只有10%在农村。毛泽东当即提出,“应该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培养一大批农村也养得起的医生,由他们来为农民看病。”随后各地掀起了一股培养半农半医的农村卫生员的热潮。

4个月的学习结束后,王桂珍和其他学员回到了各自的生产队,一边在田间劳动,一边给村民看病。乡亲们开始喊王桂珍为“赤脚医生”。

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几位学者在中国拍摄了一部时长52分钟的纪录片《中国的赤脚医生》,它真实地记录了当时赤脚医生就地取材,土法制药和小小银针治大病的故事。影片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被“钦定”为“赤脚医生第一人”的王桂珍成为那个年代中国红极一时的名人,各项荣誉纷纷向她涌来。1974年,世界卫生组织邀请中国派代表团参加第27届世界卫生大会,中共中央特意选派王桂珍作为中国赤脚医生代表参会,会议筹办方安排她在会上做了两次交流发言。

起落人生

1975年12月,正在村里给人看病的王桂珍突然接到來自上海市委的电话,通知她去北京参加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在北京学习培训结束后,王桂珍才知道自己已经被调到卫生部工作。

原来,当时身患重病的周恩来考虑到卫生部领导班子成员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也没有贫下中农代表,因此,在病床上提名王桂珍到卫生部担任职务。

于是,中共中央1975年10月7日机发(75)49号文任命王桂珍为中共卫生部核心小组成员。但她在卫生部的工作并未维持太久。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时,她作为治丧委员会的一员,去北京参加完追悼会回到上海之后就再也没去过北京。

1976年10月,随着国内政治环境突变,王桂珍被免去了所有的党政职务,在江镇老家一边劳动,一边接受审查。查清问题后,1978年组织研究决定,安排她到川沙县江镇服装厂做一名厂医(属乡办企业的赤脚医生)。一直到1987年7月,落实政策转为江镇卫生院的正式医生。

1985年初,卫生部作出停止使用赤脚医生这一称呼的决定,原来的赤脚医生要进行考核,合格的将被认定为乡村医生,取得从医资格后可以继续行医。

随着赤脚医生退出历史舞台,王桂珍也回到了普通人的生活。那些年,为了维持生计,她做过服装,也养过长毛兔。

直到1987年,王桂珍顺利考取了医师资格,被安排到江镇卫生院,成为卫生院的正式职工。

(据“医学界”微信公众号 杨丹丹/文)

猜你喜欢
赤脚医生卫生部卫生院
我家有位“赤脚医生”
基层卫生院成本核算与绩效分配研究
基层卫生院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效果探讨
老照片里的赤脚医生
乡镇卫生院应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
乡镇卫生院的内部控制管理的难点及对策分析
CITY OF LIFE AND DEATHBY ROBERT POWERS
浅析政治力量在赤脚医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卫生部崔月犁部长寄语本刊
卫生部顾问钱信忠为本刊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