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建制模式下新冠肺炎病区感控防护策略的实施

2020-02-15 15:52卢神雷郑晓莉黄平辉陈晓欢陈巧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3期
关键词:院感病区物资

卢神雷 郑 艳 黄 嫣 郑晓莉 黄平辉 陈晓欢 陈巧玲

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省福州市 35000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在驰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1],笔者所在团队以整建制模式接管新冠肺炎病区,为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安全,科室制定了一系列专业化的防控措施与防护标准,无发生医务人员感染,现报告如下。

1 防护策略

1.1 建筑分区与隔离要求 整建制接管病区后,科室按照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的要求,结合科室的建筑布局,在随队院感专家的指导下,划分出清洁区(绿区)、潜在污染区(黄区)和污染区(红区)的三区域隔离空间,建立了三区域的隔离制度。绿区内设置:医生办公室、值班室、物资库房、更衣室和穿1间(佩戴进入黄区的防护装备的房间),以及处置室(处理经过初步消毒后的可重复使用的防护装备)。黄区内设置医生办公室、护士站、治疗室、物资库房、穿2间(佩戴由黄区进入红区的防护装备的房间)、脱1间(由红区进入黄区前脱卸防护装备的房间)、脱2间(由黄区进入绿区前脱卸防护装备的房间)。红区除病室外,设置治疗室、护士站、污物处置间。各区除对进入人员的服装和进出人员的数量均有严格要求外,还配置空气消毒机在每日操作和人员流动高峰期前、中、后时段进行空气消毒;配置紫外线消毒灯,对治疗室、办公室、更衣室和穿、脱防护装置房间进行固定时间点、固定频次的消毒;建立空气消毒和紫外线消毒登记本。对地面、物表和仪器表面执行2 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湿拖、擦拭或喷洒。污染布类和医疗垃圾在红区设置暂存点,建立交接登记表。各区走廊和各室门口按需悬挂手消液。

1.2 人员的防护管理

1.2.1 对患者开展防护宣教:建立护理人员主导的,责任护士负责的患者防护宣教模式。制定并向患者发放的宣教资料里,包含了新冠病毒防范措施和要点,将防范内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持续、全程地渗透进每天的护理工作中,实地协助患者纠查纠错,树立根植在患者心中的健康理念和健康行为。指导患者正确进行手卫生、六步洗手法和佩戴口罩,每4h为患者更换口罩,指导评估后能自理的患者正确处置生活垃圾。

1.2.2 对医护人员进行感控培训:参加国家卫健委针对援鄂医疗队开展的院感培训工作,了解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更新版临床诊疗指南。利用班外时间熟练穿、脱防护装备的流程;补充专业知识[2]和防护知识;掌握防护服破损、口罩或防护面屏脱落、锐器或污染物品泄漏的应急处置。强调和落实新冠肺炎病毒感控细节:医护人员双人进出红区,配合穿脱防护装置;进入黄区和红区的人员,防护装备穿戴的级别有所区别;在穿1间和穿2间,设岗监督进入不同区域的工作人员防护装备穿戴的合格率。

1.3 防护物资配置和处置 防护物资包括: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防护面屏、护目镜、帽子、鞋套、靴套、手套、防护服和隔离衣等。各类防护物资严格执行国家的感控标准,比如N95医用防护口罩执行标准为GB19083-2010,医用防护服执行标准为GB19082-2009,方可进入红区隔离病房。物资自库房领回后,需要进行外包装消毒液喷洒,去除外包装,分类别存放,监控有效期。防护物资建立每日清点和周末盘点制度,严格进行交接管理,避免防护物资的流失和浪费。

1.4 鼻咽拭子标本采集的安全管理 新冠肺炎患者在鼻咽拭子标本采集时,可能出现咳嗽、喷嚏、讲话、呕吐等症状,从而造成以患者为中心的环境污染,这是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3]。(1)鼻拭子采集方法:将1根聚丙烯纤维头的塑料杆拭子以垂直于鼻(面部)的方向轻轻插入鼻道内鼻腭处,使拭子在鼻内停留15~30s,然后轻轻旋转3次,缓慢转动退出。取另1根聚丙烯纤维头的塑料杆拭子以同样的方法采集另一侧鼻孔。上述2根拭子浸入同一含3ml采样液的试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 (2)咽拭子采集方法:采集者左手用压舌板压住患者的舌头,右手持聚丙烯纤维头的塑料杆拭子擦拭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取出时避免触及患者舌及口腔黏膜等处。将拭子头浸入含3ml的病毒保存液、等渗盐溶液、组织培养液或磷酸盐缓冲液的试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4]。

1.5 感控流程的建立 在随队院感专家的指导下,科室护理团队逐步完善系列的感控流程:《新冠肺炎病区消毒隔离流程》《进入红区防护装备穿戴流程》《进入黄区防护装备穿戴流程》《脱1间防护装置脱卸流程》《脱2间防护装备脱卸流程》《三分区医疗废物和污染布类的收集和交接流程》《可重复使用的防护用品消毒流程》《新冠肺炎病区患者出院后终末处置流程》等,通过微信工作群发布新建立的院感流程,纳入科室护理资料册,张贴在醒目处,以方便护理人员随时查阅学习,为护理人员的工作提供参照借鉴。

2 结果

在研究团队整建制接管病区后至今的43d里,无科室员工发生新冠肺炎。设岗监督和指导医务人员防护装备穿脱的举措收到良好成效,查看为期20d的院感监控视频显示:进出污染区和潜在污染区的医务人员穿脱防护装备均符合要求,手卫生落实率达到100%。

3 讨论

3.1 医院感染控制于疫区整建制病区管理的重要意义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 2(SARS-CoV-2)属于β属的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呈现明显的高传染性、高致病性[5-7]。新冠肺炎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果不建立行之有效的院内感染防控策略,很容易引起集中收治的定点医院发生院内感染的暴发和流行。整建制的医疗团队具有人员在工作场所和驻地高度密集的特征,易导致传染病病毒的职业暴露、携带传播乃至被感染风险。故及时关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诊疗指南,实施闭环式管理措施:从医护人员到培训宣教,从防护设施到医疗废物,从建筑布局到制度流程,多点位、广角度、全过程的无缝隙连接,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就医环境,为医务人员营造安全的执业环境,是切断新冠肺炎病毒传播途径的有力手段,也是新冠肺炎疫情中医院感染防控的坚强防线。

3.2 多元化感控策略于新冠肺炎疾病防控的重要意义

3.2.1 病室分区域感控管理策略:以专业化的感控思路,对新冠肺炎患者所在病区实行污染区、潜在污染区和清洁区的三区域管理,界定各区域的职能,是医院感染防控的精细化和标准化管理理念的体现,也是院感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对各区的质控要求和院感标准建章立制,促进整建制团队以最短的磨合期实现同质化的感控水准,从而获得新冠肺炎感控的良好结局。

3.2.2 全覆盖的防护培训感控策略:整建制接管病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模式,存在着队员知识储备参差不齐和培训需求不同的弊端。故在照护患者的同时,提高队员对新冠肺炎的认知水平和防护意识特别重要。循序渐进的开展感控规范化培训,改变和促进个人和团队知信行水平,是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抓手。新冠肺炎患者早期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为明确病原学,上呼吸道标本[8]的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监测是诊断新冠肺炎的金标准之一,对患者标本采集的标准化建设和安全管理,对保障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及提高标本的合格率具有重要意义。对患者循序渐进的实施多模式的针对性的宣教策略,已被证实为是促进民众健康理念传播和健康行为养成的行之有效的举措。

3.2.3 防护物资管理和感控流程再造:防护物资的管理包括:领用、存放、穿戴、消毒和应急处置。因为属于新发疫情,故新冠肺炎防护物资管理尚在摸索阶段。在整建制接管病房后,研究团队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9],结合新冠肺炎病毒传播的特性,开展了防护物资管理方面的探索。院感流程再造有利于提高多环节、多学科参与合作度,形成常态化模式,推进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使整建制模式下的医院感染防控效率最大化,使医院感染管理运行更流畅更有效。

4 小结

大批量新冠肺炎患者救治过程中,应用了整建制接管病区或医院的模式。医院感染防控是贯穿始终的核心环节,可最大限度避免病毒在患者群体和整建制团队传播的风险,确保了抗疫应对的实战能力。但如何在细节处和关键接触点,建立和落实强有力的感控措施,从根本上有效降低医疗机构内的传播风险,提高医疗质量,真正保障人民群众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需要深入的探究。

猜你喜欢
院感病区物资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被偷的救援物资
以院感风险控制为工作导向 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染管理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闭环管理在儿科病区医院感染防控中作用研究
救援物资
院感控制 进入大数据时代
无陪护护理在普外科病区的应用体会
院感防控有两种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