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碳经济的常德市发展模式选择和发展策略研究

2020-02-15 15:37张澍杨
建材世界 2020年5期
关键词:常德市能源经济

吴 扬,张澍杨

(湖南文理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常德 415000)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由高排放、高消耗的粗放、高碳发展模式所致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各国的共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正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将对全球能源结构、产业布局、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1 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的概念起源于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1],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通过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来降低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成本,最终实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提高能源效率的发展目标。

从人与自然和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的角度,低碳经济属于绿色经济的范畴。绿色经济是个涵盖面很广的概念,包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的各环节,也包括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活动。低碳经济是绿色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减少碳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的角度来看,低碳经济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具体途径。循环经济指的是生态经济大系统良性循环的经济形态,强调通过自然资源的节约利用、物品的再利用以及废弃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将经济系统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控制在可承载的范围内。低碳经济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综上,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在本质上和指导思想上是完全一致的,只是关注的领域、针对的问题、实现的路径有所侧重,低碳经济有着自有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策略。

2 常德市经济发展现状

常德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洞庭湖西侧,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的重要城市。在兴产业、强实体的政策指引下,常德市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根据2019年《常德市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常德市地区生产总值总额3 394.2亿元,2019年常德市地区生产总值比2018年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产业投资占比5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6%、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0%以上,经济形势整体向好。

但从产业结构构成来看,常德市实现低碳发展仍有较大的升级空间[2]。根据常德市2018年统计年鉴,2018年常德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分别为348.0亿元、1 285.4亿元、1 760.8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10.25∶37.87∶51.88,虽然相比2015年的13.1∶45.7∶41.2而言,一、二产比重有所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有较大增加,但各产业内部构成依然不太合理,主要表现在:

首先,就工业而言,常德市工业企业整体规模偏小,行业分散,创新研发不足,市场竞争能力偏弱,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高,是主要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尽管第二产业的占比在逐年下降,但第二产业的生产总值一直在增加,其对传统能源的消耗总量也在增加。根据常德市石门县2018年上半年能源消耗与生产情况统计,1~6月,全县12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耗总量为665 960 t标准煤,耗能千吨标准煤以上企业单位有15家。原煤在全县工业企业的能源消费中比重较高。燃料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大,污染多,增加了节能减排的控制难度;其次,目前常德市第三产业主要集中于传统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碳排放量较高,金融、会展、大数据等新型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通过查询湖南省统计年鉴,相比2017年,常德市2018年的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19%,能源消费总量增速3.68%,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电耗上升3.66%,而2018年湖南省上述三项指标的数据分别为5.12%、2.26%和2.38%,常德市节能降耗指标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在环境质量方面,2018年常德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6 d,同比增加21 d,优良率82.5%,同比上升7个百分点,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7位,污染防控的压力依然较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常德市要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目标,保持城市竞争力,必须以低碳经济的理念为指导,实施经济结构转型。

3 常德市创建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选择

为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发展目标,不同的城市需根据各自的特点、状况选择适宜的低碳发展模式。从能源的输入、转化和输出的全过程角度来划分,低碳城市的发展可划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1)源头控制模式。在能源使用前,在输入阶段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替代煤、石油等传统高碳能源,通过改变能源投入结构来减少碳排放量。

2)过程控制模式。在城市的生产、发展过程中,努力提升各耗能领域的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减少高碳能源的消耗来控制碳排放量。

3)输出控制模式。在能源使用的终端,对高碳能源消耗后的碳输出进行捕捉,促进碳汇增加。

4)混合控制模式。在进行低碳控制时,将以上三种控制模式有机结合,从源头、控制、输出进行全方位综合控制。

常德市位于洞庭湖西侧,具有环洞庭湖区域城市群的典型特征。作为中部发展城市,常德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煤炭、石油资源的依赖性比较高,能源结构单一,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同时资源的消耗量呈现着不断上升的趋势,这种发展模式导致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加,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较大的压力。根据目前的发展现状分析,常德市要实现低碳发展,不能完全适用源头控制、过程控制或输出控制中的任一单独发展模式,而须合理、有效地将这三种模式进行综合,采用混合控制的低碳发展模式。

4 常德市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基于混合控制的低碳发展模式,常德市发展低碳经济宜采用以下策略:

1)做好顶层设计,将国家低碳政策和常德市的发展特色、优势和潜力有机结合,制定相应的低碳城市发展规划,依靠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制度约束,践行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碳源小于碳汇的目标。在进行城市空间规划时,应注重优化城市内部结构和合理控制用地规模,采取生态主导的紧凑型发展模式。在进行城市产业规划时,合理调整产业布局,以财政补贴和奖励的形式,引导、鼓励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产业,控制能耗产业扩张,禁止发展高排放的产业,对能源使用率较低、 高浪费、高排放等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严重、预期收益低的产业实施强制性退出,促进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3]。

2)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从源头减少城市碳排放[4]。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发展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光伏发电或建立核电站,逐步关停市区范围内的火电站,同时推广生物能源的使用。在制造、交通等领域逐步降低煤炭、石油等传统资源的比重,加大新能源公交车、电动汽车的投入等。

3)开发低碳技术,推动技术创新。一方面,加大对地方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研发支持与投入,出台相关政策,促进节能减排技术的自主研发与应用。另一方面,借鉴国际、国内其他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构建低碳发展战略及改革举措。通过低碳技术的使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高碳能源消耗量,从而减轻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4)构建高效碳汇体系,进行碳排放的有效吸收[5]。研究确定城市绿地合理布局结构,提升全市绿色通道绿化率、森林覆盖率和江河库塘水岸绿化率,通过公园绿化、屋顶绿化等多维绿化层次,增加城区人均绿地面积,借助碳中和的方式消耗城市中每天产生的二氧化碳,有效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5)倡导低碳消费。消费理念决定着消费需求,政府应积极培育低碳消费市场,转变公众的认识和消费选择,加强低碳产品的推广和政策扶持,大力宣传低碳经济和产业升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倡导低碳消费方式。

5 结 语

现在是常德市“十三五”规划建设的收官阶段,也是立足常德发展实际、科学提出“十四五”规划目标的重要阶段。发展低碳经济,落实节能减排,推动产业转型,是常德市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文章基于低碳经济理论,从常德市经济发展现状出发,指出了常德市发展低碳经济的选择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常德市作为环洞庭湖区域城市,其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特点等反映了环洞庭湖区域城市群的典型特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文中提出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策略对环洞庭湖区域城市也同样具有参考、借鉴价值。

猜你喜欢
常德市能源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常德市武陵区实验幼儿园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全国示范中医医院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常德市棉花种植结构调整探讨
常德市农业生态补偿实践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