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分析及措施

2020-02-15 22:15张俊华
建材与装饰 2020年30期
关键词:建筑行业施工现场建筑

张 羽,张俊华

(中国核工业二四建设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四川成都 610300)

0 前言

为实现“十三五规划”的宏伟目标,保证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我国规划了大量的基础建设项目。但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进而导致安全事故问题频频发生。一些建筑企业为了追求丰厚的经济效益,盲目追求工程进度,忽视施工现场安全质量管理,最后导致安全质量事故发生,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给建筑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损失,得不偿失。因此为降低安全质量事故发生的概率,避免重大安全质量事故发生,建筑行业必须本着“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原则,清楚认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1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现状

1.1 建筑市场不公平竞争

随着国家对建筑行业加大扶持力度,建筑行业在经济领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许多企业都对建筑市场垂涎欲滴,建筑企业的数量也犹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由于监督体制不健全,建筑企业为了是自己能够分得更获得利润,往往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从而使自己中标更多的建筑项目。此外一些施工企业由于自己资质不足或者资质不良,但又想使自己利益最大化,采取挂靠其他施工单位的资质,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往往又忽视安全管理,违规操作或者违规分包,在实际安全管理中存在极大的管理隐患,不仅降低了安全等级,而且增加了安全事故产生的风险。正是由于一些施工企业不公平竞争,打乱了建筑市场秩序,导致建筑安全事故层出不穷。

1.2 施工人员教育文化偏低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逐步向城市转移。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受到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专业的建筑技术培训也没有接受过,而建筑行业“门槛”较低,收入颇为丰厚,自然受到他们的青睐。而当这部分人进入了施工现场,施工单位又没有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或者技术培训流于形式,就会导致这部分人从事施工时安全意识淡薄,经常进行“三违”操作,这就无形提高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1.3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

建筑行业就业人数较多,建设项目又遍布全国各地,因此单从这方面来看企业的管理制度就很难充分执行。部分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流于形式,具体的安全措施就落实不到位,管理机制也不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徒有虚名。建筑企业对安全管理不重视,进而导致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项目负责人没有充分发挥其监督的作用;有的建筑企业对项目负责人过度信赖,没有充分发挥它安全监督管理的作用,进而为安全事故埋下隐患。

1.4 安全管理水平较低

就目前而言,建筑行业发展过快,这就要求建筑安全管理水平能够与之匹配。然后实际上一些承施工企业为了获取建设项目,采取低价中标手段,接着为了规避风险再将中标的项目利用更低的价格转嫁给劳务分包单位。而劳务单位大多雇佣的是一些临时性管理人员,这些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不高和安全意识不强,为了谋取更高的利益,把本该投入安全管理的资金一再压缩,减少对工人的岗前和常规安全培训,而中标单位则象征性派遣几名技术人员进行施工管理。这就导致了整个项目安全管理流于形式,整体管理水平大大降低。如果施工现场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则责任无法落实,无法充分地发挥安全管理人员的作用。

1.5 安全检查落实不到位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作为施工管理工作核心内容之一,主要是利用日常的安全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并督促施工班组进行整改,从而保障安全生产活动顺利开展。但在大部分建设项目中,施工企业和相关检查监督单位并未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对安全检查不重视,直到在项目验收时才会发现一些需要整改的问题,而这些安全隐患可能会引发重大安全事故,此时只有通过重新返工才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样既耽误了施工进度,又使施工单位遭受经济与名誉损失。

1.6 建设工期不能确保合理性

建设单位或者运营单位总是期望建设的项目能够尽快投入使用,谋取其经济利润,往往向施工单位发出提前竣工指令,而施工单位也为了能够尽快完成自己的业绩和获取甲方的经济奖励,不顾施工工期合理性,肆意压缩工期加快进度,最终使安全隐患滋生,建设设备机具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安全管理纯属纸上谈兵,纯属摆设。

2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针对上述安全管理常常出现的问题,提出几个行之有效的建议,将安全隐患和安全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将“生命重于泰山”的价值观念深刻于心,并将应用在实际施工生产过程中,使建筑市场健康有序地前进。

2.1 政府部门加强监督约束管理,完善建筑法律法规

施工企业盲目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导致产生安全事故的现象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建设相关部门通过采取一些方式加以监督约束施工企业,杜绝此类安全问题再次发生。政府应该积极完善建筑法律法规及其管理条例,充分发挥监督管理的职能,加强对施工企业的施工行为进行监督约束,对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措施要严格筛查,对于不严格遵守建筑法律法规的施工企业要严肃处理,加大力度处罚该施工企业,让法律之剑重创不遵守法律法规的施工企业,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在安全管理办法也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充分落实建筑法律法规及管理条例,从而净化建筑市场,杜绝一系列不公平竞争的行为。

2.2 加大安全教育培训力度

从企业文化开始入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核心观念,将安全知识融入企业文化中,在企业文化推行过程中,凝聚项目机构的凝聚力,加大安全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施工人员对施工安全重视度,使安全管理价值观深入人心,从而积极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其自觉按照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施工行为,这就是安全生产管理正常开展的前提基础。另外,在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不能流于形式应付检查,应该将安全技能和安全法律法规融入其中,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规范自己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杜绝凭经验施工,使施工程序标准化。

2.3 健全安全管理机制体系

安全管理机制体系需完善健全,施工企业通过建设项目自身特点和规模大小,结合工程概况,利用自身资源,保证安全检查正常开展。工程项目始终以施工经理为第一质量安全负责人,编制安全监查细则和安全管理规范,提高安全管理强度。另外需设立必要的奖罚制度,有利于激发员工安全防范积极性,能够有效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能够保证项目安全生产正常开展,有效地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2.4 建立高效的安全管理模式

高效安全管理模式从细节出发,细致到施工人员的岗前培训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等,主要是根据工程项目自身特点而设置的,在不同施工阶段严格控制施工过程的重点难点。在进场前规划好临时用水用电,合理布置好施工区、办公区和生活区等;在项目建设各阶段对施工机械设备规范其操作流程,对特种作业人员和高空作业人员应当注重监督其自我安全防护,对安全防护设施应悉数检查,在“四口五临边”处规范设置安全网和防护网。除此之外,管理人员根据工程项目特点和工程概况结合自身安全管理经验,制定不同阶段安全防护措施方案,进而从实质上提高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2.5 加大安全质量检查力度

加大安全质量检查力度是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行之有效的办法,对于施工不同部位可以采取不同方式的检查。对于施工重点部位、隐蔽工程和重大危险源的施工工艺必须进行重点检查,对可能出现安全隐患的部位应当设置显眼警示标志,拉设境界线,尽可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经济损失和保障财产安全。安全管理工作应当全面细致,在准备好安全设施和设备后,实时监控施工现场,以便在出现安全问题时能够及时应对解决,避免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扩大。政府的安全质量监管部门在施工重难点关键环节中,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的监管,严格检查施工单位的资质和施工质量资料,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制,对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保障建筑市场安全高效地前进。

3 结语

如今建筑行业成为国家的经济支柱,越来越多的就业人员从事建筑业,施工安全管理也成为行业日常的话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不仅仅关系到一个项目的施工质量,还和项目建设各参与方的利益息息相通。再结合项目工程概况和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安全管理,除此之外各监督单位部门带头对施工项目进行安全巡检,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对整个建筑市场起到一个净化的作用,为建筑行业发展能够更上一个台阶做好铺垫。

猜你喜欢
建筑行业施工现场建筑
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庐山站改移武九客专上下行过便线拨接施工现场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聚丙烯泡沫塑料的制备及其在建筑行业的应用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常见的『三违』现象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BIM2.0探索在建筑行业的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