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措施研究

2020-02-15 22:15邢娟
建材与装饰 2020年30期
关键词:公用市政工程质量

邢娟

(太原市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监督站,山西太原 030012)

市政公用工程对当代城市经济社会建设事业的综合型组织开展水平具备深刻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其工程往往涉及多个复杂烦琐的环节,从原料采摘到施工各个步骤连接,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工程的进展及其建成质量,导致后续问题不断,比如说管道建筑的断裂泄露、道路塌陷、桥梁维修等等,而且覆盖区域较广泛,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建立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监督机制,加强监督管理,保证市政公用建筑工程按时按质完成,对未来市政公用工程的开展具有现实性意义。

1 影响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

1.1 对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的重视度不足

市政公用工程建设对其城市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一个高质量的市政公用工程不仅能为当地带来一定的经济效应,还能提高当地的城市风貌。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工程建设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监管者和施工者的观念意识不正确。由于市政工程规模较大,往往会发生延迟交工的现象,因此部分管理者或者建筑方会在后期一味要求施工的进度,忽视施工质量;又或是一些施工单位为提高利润,在建设过程中偷工减料,导致工程建成的质量低且后续使用安全隐患多;还有一些负责人对相关施工技术和工程的各项硬性指标不了解,施工过程中没有下到现场进行实际考察与了解,导致监管部门过于松散,导致施工方在建筑过程中为加快速度和提高利润,最后建成工程漏洞百出,建成“豆腐渣”工程,加大了后续的维修费用,降低其使用效率,给人民生活反而带来诸多不便。还有些基础市政公用工程例如污水排放、下水管道建设等不在“明面”的工程,管理者忽视其建成质量,建成后其频繁发生下水管道爆裂,就需要经常区域性停水进行维修,对当地人民的生活工作会造成巨大不便,同样污水排放工程相对起地铁建设、医疗设备建设而言,显得不被广大人们熟知,但污水排放对人们的生活特别重要,污水的排放需要三大程序:首先是对其进行沉淀、排除固体的污染物质,其次是解决污水中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最后对难以讲解的物质进行化学分解。排放前还需要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才可以排放到指定的地方。在污水排放这项工程中,如果排放污水的设备、储存场所、以及涉及的检验技术不合格,将不合格的污水排放出去,对人们的生活安全和健康都会产生较大威胁,造成群体性疾病[1]。

1.2 市政公用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政府负责的公共设施工程建设的工程量大,工作内容烦琐,技工技术难度较高,有些地方政府无法负担工程的费用,就需要申请国家的拨款,然而大多地方政府对管理国家拨款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这就导致资金在使用方面不科学,资金分配不合理,最终导致市政公用工程的实际建成与计划建成相差较大。政府应设立双重监督机制,对于国家拨款设置专门管理人员,同时设立监督专门管理拨款资金人员的部门,对工程各个环节实行预算机制,合理规划资金用途,保证资金绝对利用在工程建设上,适当减少审批环节,保证资金及时到位,工程的顺利进行[2]。

1.3 监督处罚不明确、不严肃、不到位

市政公用工程的建筑时间比较长,根据其施工种类其施工时间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长时间的施工需要系统的监察管理,目前现有的监管系统不够完善,对施工部门的监管不到位,且施工各部门之间的责任不明确,由于其施工程序的复杂性,各个部分交工衔接方面也容易出现差错,一旦工程发生问题就会出现各个部分相互推卸责任等情况,造成工程进展拖延以及质量问题。大多数市政公用工程都是政府和相关部分包办给建筑方,签订合同的条文细则不够明确,就会导致在维修问题上出现问题。监管部分在合约签订、施工责任、以及收工检验等程序设立明确责任单位,以保证出现问题有人可找,有单位可负责,除此之外,由于监管部门没有明确惩罚的力度,所以检验人员和施工方的重视度都不强,强有力的监督处罚措施对工程的顺利进行有保障作用[3]。

2 监督管理措施

2.1 对市政工程的材料监管见证

市政公用工程建设根据其种类的不同,工程设计和施工现场的衔接也更加复杂烦琐,根据施工的类型及规模需要进行原材料数量和类别的选购,为了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和施工环节的顺利进行,政府应当设置专门的监管部分,根据工程的种类对其技术水平、原材料数量、材料质量制定相应的标准,派遣专业的监管人员到达施工现场对工程的材料和数量进行现场核对,保证施工方能在合格的技术和材料下进行施工建筑[4]。具体方法应为:首先,在市政公用工程建筑的材料抵达施工现场后,由于其数量的巨大,无法实行一一检验,否则将会降低工程进行的效率,相关检验人员可以对各个类别的原材料进行随机抽取样本的方法进行检验,以保证其施工顺利进行;在技术方面检验人员应严格检查施工方技术证书以及人员技术水平的操作,保证其施工的绝对安全,减少公司安全隐患的发生。施工开始后,监管部门也应该定期抽取不同检验人员对施工建筑进行质量检验,在现场随机抽取技术样本送至专业机构进行检验,调遣不同人员进行检验可以避免施工方向检验人员行贿等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保证市政公用工程全程建筑的质量水平。

2.2 细化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监管内容

市政公用工程的内容监管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建成验收阶段。首先在施工准备阶段,相关监管人员应该根据我国针对市政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标准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且结合工程性质、规模、时长制定一份针对性的监管措施,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范围,使整个施工过程中的程序都有理可循,有法可依。在施工开始前要检查核对施工设计方案,对施工场地进行施工前的安全检查,保证职工工人的安全作业环境,切实做好干预方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改正。对施工技术人员和基层工人进行施工前安全教育。其次是在施工进行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对施工现场进行各个环节的定期抽样检查,及时跟进工程的建设进行,建筑过程中大多数问题都发生在施工关节的结交中,因此施工部分要加强对环节交接的监督,对其中涉及违法行为进行及时阻止和惩罚。除了施工环节中关于交接的问题,还要注重其技术危险点和薄弱处,对其进行组织定期检查,以确保工程质量。最后是工程建成验收阶段,监管人员应对其建成质量进行前期的质检,检查相关技术设备的安全性,以保证其运行的稳定性和使用的持久性[5]。

2.3 加强相关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培训, 提高设备机械化水平

市政公用工程大多属于大型工程,需要非常多的人力与物力,工程雇佣的大多是农民工,农民工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建筑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透彻,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意外的原因一部分是建筑设施的安全性,另一部分因素主要是施工人员本身的操作水平和技能。重视加强技术人员和基层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实际操作技能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必要举措。施工方应该人员雇佣时加强技能考核,定期做好安全教育工作,监管人员在巡查过程中也要对基础工作者进行抽查,抽查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且检查工作者的安全装备。施工建筑过程中,设备的机械化水平越高,代表其工作效率越强,市政公用工程的巨大工作量需要选用性能高的机械化设备,在选用设备时,要尽最大可能在规定资金范围内挑选设备,以加快工程的进度[6]。

2.4 针对市政公用工程的类别进行专业管理

市政公用工程的范围比较广,涉及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设置监督监管机制也需要根据工程类别派遣监察人员。例如在城市道路交通建设中,政府派遣的相关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了解专业知识的检查人员才会在检查过程中即不耽误施工的进程,还能考察施工的综合情况,如果派遣工作经验不充足的监察人员对其进行检查,则有可能出现形式主义的监察方式,对市政工程的监察无法起到监管作用。在其他市政公用工程:医院建设、城市绿化、水电供暖、城市管道建设等市政公用工程,政府应当成立综合的监察机制和部门,对不同系统不同性质的工程引用专业人员作为监察管理人员,保证各个领域的市政公用工程都具备专业的监察工作者,以监督其工程的按时交工和工程质量。

3 结束语

市政公用工程在我国近几年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人们的工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高质量的市政公用工程会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加快城市的运作,而一些“豆腐渣”工程其使用的寿命短,后续的维修需要大量时间和资金,不仅无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而且还会增加各种动乱发生的危险,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因此,加强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监察是必然趋势,并且还会在今后的发展中更加完善。

猜你喜欢
公用市政工程质量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作用分析
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简述
BIM技术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挪威Bodø市政大厅
市政园林绿化设计创新思考
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浅谈如何提高工程质量
一个公用品牌的养成——横山羊肉是咋样“吃香”的
公用电梯自动取消停靠装置初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