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实践技能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探索

2020-02-15 15:05曹松玉陆晓梅严玮文倪春辉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5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要素思政

曹松玉,杨 叶,陆晓梅,施 雯,严玮文,倪春辉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 南京 211166)

公共卫生实践技能课是我校公共卫生学院针对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班开设的必修实践课,以预防医学专业课为理论基础,以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为导向,全面培养学生的公共卫生实践能力。本课程内容包含临床技能、个体防护、样品采集、现场检测及卫生处理五部分内容,学习形式包括集中授课、网络平台自主学习及线下自主实训三部分。在当前课程思政改革的背景下,本课程教师积极探索,深入挖掘符合该课程的思政要素,对学生进行“隐性”思政教育[1]。集中授课期间,临床技能、个体防护、样品采集、现场检测及卫生处理五部分采用的思政案例分别是:南医校友利用CPR技术抢救路人及旅客;“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援助西非抗击埃博拉疫情;某医院因发生院内感染被取消三甲医院资格;某噪声检测机构违规检测被罚;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灾后无大疫。此外,本课程教师还顺应“互联网+”大背景,扩展课程思政渠道[2-3],在实训专用网络平台上,上传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爱国教育、环境保护、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等多方面生动活泼的思政素材,供学生自主浏览学习,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爱国、敬业、诚信、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随着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需要对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本文初步探索了一套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以了解本课程思政改革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深化公共卫生实践技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和标准[4]。

1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原则

1.1 评价方式多元化、多维度

多元化是指思政教学评价包含多个评价主体,如直接授课的教师、院校督导及专家、学生等,多维度是指包含自评和他评两种评价方式[5]。首先是学生层面,包括学生自评及学生对教师、课程的评价,通过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于公共卫生实践技能课程思政是否有效、是否对自己的思想意识产生影响等实际感受,并获得学生对教师授课和课程安排等方面的意见反馈。其次是教师层面,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及教师自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技能操作过程中所反映的思政素养的变化实现,教师的自评主要是根据课堂效果的实时反馈来改进上课内容与方法。最后是院校专家及教学督导对教师的评价,可以从中了解教师授课过程中的不足以及改进意见等。

1.2 评价时兼顾专业知识与思政要素

在公共卫生实践技能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隐性的教育过程,需要将挖掘的思政要素与本课程的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对本课程思政改革后的教学评价,同样没有脱离原有评价指标,而是对原课程评价指标进行思政化整合,评价思政化的公共卫生实践技能课对学生技能掌握度、思想意识提升的双重影响。只有保持专业知识与思政要素的平衡,才能真正达到德才兼备的育人效果[6]。

1.3 教育效果更注重形成性评价

课程思政改革之前,公共卫生实践技能课主要采用期末考核的方式来评价教学效果。融入思政要素后,考虑到思政素养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评价更注重过程而不能只看单一成绩[7-8],因此,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也调整为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9]。终结性评价是指在学期末对公共卫生实践技能进行综合考核,考核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组员间是否团结合作、法律意识是否提高等。过程性评价又包括短期和长期观察评价,短期过程性评价是观察学生在集中授课及自主实训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并判断是否符合预期的思政教学效果;长期评价是指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对用人单位的长期跟踪随访评价。

2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指标

公共卫生实践技能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包括课程设计评价、教学过程评价和教学效果评价三方面,评价指标也围绕这三方面进行选择。

2.1 对课程设计评价的指标

对课程设计进行评价时采用的指标包括:思政目标是否明确,思政要素挖掘是否到位,思政要素与专业技能的贴合度是否高。

公共卫生实践技能课程思政改革后,教学目标在原有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了思政目标。知识目标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各项公共卫生实践技能;能力目标是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沉着的思考能力,综合分析和运用各项技能,高效处理各类公共卫生问题;思政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专业自豪感,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增强法律意识、环保意识。

对于思政要素的挖掘,更注重“深”度而非“广”度,注重与专业知识的贴合,避免两者 “生硬拼接”的痕迹。比如在教授个体防护与卫生处理的内容时,以近年来中国援助塞拉利昂等西非国家抗击埃博拉病毒的案例作为开始,既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的大国战略、民族自豪感和专业自豪感,又可自然而然地引入个体防护和卫生处理的相关概念和方法,从而过渡到专业技能的学习。

2.2 对教学过程评价的指标

对教学过程评价的指标,包括教师是否按照课程设计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思政要素是否具有时效性,教师是否根据学生反馈进行反思改进。

教师教学时,除了要考虑思政要素的无痕融入,还应合理安排思政内容与专业内容的时间。课程思政虽设有思政教育目标,但课程本质还是一门专业技能课,不能长篇大论地讲述思政内容,而将专业技能课上成思政专业课。同时,思政要素需具有时效性,一方面是督促教师关注时政要闻,增强教师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思政素养,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地弥补课程内容滞后的问题[5]。此外,每次课后,教师还应根据学生上课态度的反馈、技能训练反馈等进行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2.3 对教学效果评价的指标

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包括学生上课后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对本课程及预防医学专业的思想认识的变化、期末考核成绩、平时实训及期末考核过程中是否体现团结协作等短期思政目标以及学生毕业工作后对用人单位的长期随访。

3 公共卫生实践技能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具体实践

3.1 院校专家的评价

院校专家对于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评价,对课程思政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教师主要通过听取教学督导意见、主动申请学院“金课”建设等方式,获取专家的评价意见。课程授课期间,院校教学督导多次听课,均给出了肯定的评价,认为本课程在多个环节融入思政要素,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充分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良好。此外,“公共卫生实践技能”课程被学院遴选为2019年度学院“金课”建设项目,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本课程教案具有思政目标、思政要素挖掘到位、思政教学案例选择适当、思政与专业有效融合。

3.2 授课教师的自我要求

每次课程结束,授课教师会根据学生上课的表现及听课态度的反馈,来反思讲课方式是否得当、学生是否对思政案例感兴趣等,以对教案和教学过程做进一步调整。课程教师还积极参加由学院举办、专家和学生代表共同打分的“课程思政”讲课竞赛,本课程两名授课教师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说明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方式受到同行专家和学生的认可,同时也听取了专家更进一步的建议。今后有其他不同平台的思政类讲课活动,教师也将积极参与,从而获得更多的经验与专家意见。本课程教师还密切关注与公共卫生实践技能相关的时事新闻,不断扩充思政案例库,保持思政案例的时效性,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比如,将2019年某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在单位猝死的新闻,作为思政要素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心肺复苏”这项救命技术,容不得半点拖延和差错,只有牢固掌握这项技术,才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真正履行医学生的职责。又如,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流行,众多校友、同行积极投身到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他们穿戴个人防护用品、认真采样、细致消毒,通过一系列公共卫生技能操作,遏制疫情,保护民众,这些事迹将激发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及民族自豪感。这些素材已初步整理,拟用作下学期课程思政的素材。

3.3 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

课程教师设计了“公共卫生实践技能课程思政改革实施效果”的调查问卷,并在课程结束后对全年级87人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思政素材融入是否恰当自然、课程思政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本课程是否有必要引入思政要素等。关于思政要素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分别有80(91.9%)、77(88.5%)、77(88.5%)、79(90.8%)、78(89.7%)人认为“临床技能”“个体防护”“样品采集”“现场检测”以及“卫生处理”部分的思政要素融入比较恰当自然。关于思政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74(85.0%)人认为增强了对公共卫生实践技能的学习兴趣,77(88.5%)人认为增强了公共卫生专业认同感,72(82.8%)人认为增强了民族自豪感,75(86.2%)人认为增强了身为本校学子的自豪感,77(88.5%)人认为增强了从事公共卫生事业过程中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71(81.6%)人认为增强了法律意识。此外,79(90.8%)人认为在公共卫生实践技能课程中融入思政要素是比较有必要的。

为了更深入了解学生对于课程和教师的评价,课程结束后随机选择了9名学生进行访谈。学生普遍表达了对本课程思政改革的接受和欢迎,同时提出一些建议,如思政部分的案例多用视频的形式展示、再增加一些法律相关思政内容、将部分思政要素设计成具体的情境并融合到学期末的综合案例考核中等。对于学生所提出的建议,授课教师会在下阶段的课程中做适当调整。

3.4 考核成绩评价

公共卫生实践技能课程的考核,采用的是学生自主拍摄考核视频、教师根据视频打分的形式。我们将实施课程思政改革后的学生考核视频与往届学生的考核视频进行整体比较,发现本届学生与往届学生相比,在技能操作熟练程度、团队协作和法律规范等方面有很大提高,甚至在节约耗材及视频制作美观度等小细节上也有意外的进步,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专思相长”的育人功效。

3.5 长期评价:与用人单位联系

学院与学系拟于学生就业后,定期向学生、用人单位发放问卷,了解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是否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就业后考证情况、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力等,这将是一项长期的思政教学评价工作。

4 结语

公共卫生实践技能课程思政的改革正不断推进和完善,制定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对思政化的课程进行准确评估,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本文介绍的教学评价方法,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细化,以更好地保障课程思政改革效果。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要素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