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猝狙病的临床症状与综合防治

2020-02-16 05:49
养殖与饲料 2020年9期
关键词:魏氏梭佐剂毒血症

甘肃省合作市那吾镇畜牧兽医站,甘肃合作747000

羊猝狙病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疾病,可感染各种品种、任何年龄的羊,而魏氏梭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属于条件性致病菌,当细菌有条件进入机体后,会在小肠段进行繁殖,主要集中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内,其繁殖过程中会产生β 菌素,造成羊只发病。

1 病原学

魏氏梭菌最初是在人类中发现并分离出来,属于肠道中常在菌,该细菌是革兰氏阳性菌,是梭菌属的成员之一,有芽孢和荚膜结构,需要在动物体内才能形成。魏氏梭菌可以分为5个毒素类型,分别为A型、B型、C型、D型和E型,羊猝狙病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魏氏梭菌可以产生12种外毒素,分别为α、β、ε、γ、ι、δ、η、θ、κ、λ、μ、ν,其中前3种外毒素的毒性最强,属于致死毒素,C型魏氏梭菌所产生的毒素主要有α和β 2种。

2 流行特点

C型魏氏梭菌可以感染任意品种的羊只,也能感染犊牛和马驹,对羊而言,6~24月龄的羊只发病率较高。冬季的发病率会较其他季节稍多,且呈地方性流行。该病主要是由于饲草料或饮水污染,病菌存在于饲料或饮水中被羊只食入,通过消化道到达小肠段,从而繁殖并产生毒素,羊只则表现为毒血症,最终死亡。

3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患病羊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废绝,不合群,喜趴卧,体温鲜有升高,排出的粪便多数不成形,一些患病羊除腹泻外还有呕吐的症状。随着病程的发展,羊只表现为急起急卧,触诊腹部有明显的疼痛反应,口吐白沫,不再有趴卧表现,多数卧倒时呈侧卧姿势,头向后仰;当病羊出现肠鸣腹泻,且排出的粪便为水样便,颜色呈黄褐色,或内有血丝、肠伪膜时,通常进入濒死期,最终死亡。

剖检患病羊只,十二指肠和空肠段肠黏膜有充血性糜烂或溃疡灶,胸腔和腹腔内常有积液,暴露于空气后会形成纤维素絮块,浆膜上有出血点,死亡一段时间后骨骼肌内有血样液体[1]。

4 诊断方法

根据病羊的症状及其剖检结果可以大致进行诊断,确诊仍需要依靠实验室检查。

4.1 细菌学检查

无菌采集胸腔或腹腔渗出液、脾脏或其他病料,用革兰氏染色法进行染色,镜检可看到大量短粗且两端钝圆的杆菌,可单独存在也可成对或呈链状存在,该病菌基本可判定为魏氏梭菌。

4.2 病原分离培养

无菌采集的病料接种在葡萄糖鲜血琼脂培养基上,厌氧培养1 d后会形成小菌落,菌落呈中心隆起的圆形,颜色为灰白色,周围形成溶血环,取单个菌落进行镜检,可以观察到革兰氏阳性小杆菌。

4.3 生化试验

分离出的病菌能够分解葡萄糖、蔗糖、乳糖等,产生硫化氢,不分解杨苷的细菌就是魏氏梭菌。

5 综合防治

由于羊猝狙病发病初期不易发现,当出现症状后又表现为突然死亡,所以该病应重点进行预防。首先,加强饲养管理,不给羊群饲喂冰冻饲料,如果发现了表现异常的羊只应先进行隔离,并对同群羊进行密切观察,如果确定病羊为羊猝狙病则应对同群羊进行免疫接种。患病羊如果病程较长,可以用C型魏氏梭菌抗血清进行治疗,配合磺胺类药物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此外,要对羊群进行免疫接种,按时注射羊猝狙疫苗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有学者研究表明,用铝胶或者明矾作为佐剂可以显著提升疫苗的作用,明矾作为佐剂效果最佳,且混合后的疫苗肌肉注射效力更优[2]。由于魏氏梭菌的不同型均可以感染羊只,且感染率、发病率都很高,如B型魏氏梭菌会引起羔羊痢疾、D型魏氏梭菌会引起羊肠毒血症,所以研制多价疫苗十分必要,谭诗文等[3]利用如华法研制出了羊梭菌大肠杆菌四联油佐剂灭活苗,其安全性和菌苗效力均表现优异,对羔羊痢疾、羊猝狙、羊肠毒血症的免疫保护率均达到了90%以上,这种多联疫苗可以有效降低养殖成本,减少羊群应激反应,适合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6 小 结

魏氏梭菌可以引起羊的多种疾病,应重点进行防范。加强饲养管理一方面可以提高羊只的抵抗力,另一方面能够降低环境中有害菌的数量,除了能够降低羊猝狙病的发病率外,也能有效预防其他疾病。此外,由于羊猝狙病发病后病程较短,往往来不及治疗羊只就已经死亡,而且越是膘情好的羊只越容易患病,给养殖户带来的经济损失也非常巨大,所以制定科学的免疫规程十分重要。免疫接种是直接降低发病率的最有效方法,目前研制出的多价疫苗在安全性和抗体效价等多重维度进行了评价,且多价疫苗较单价疫苗来说能够降低羊群的应激反应,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魏氏梭佐剂毒血症
DC-Chol阳离子脂质体佐剂对流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猪魏氏梭菌病的防治
羊妊娠毒血症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
连续性血液净化应用于重症脓毒血症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PCT 和TLR 在脓毒血症中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
克痹宁凝胶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缓解作用
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诊断脓毒血症的临床意义
复方鹿角霜浸膏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抗炎作用
A型魏氏梭菌致猪猝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