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发展牧草产业的探索与实践

2020-02-16 09:13王俊海王素红赵国慧姜永红肖延光高晓红赵莹川张华平
养殖与饲料 2020年1期
关键词:草食聊城市聊城

王俊海 王素红 赵国慧 姜永红 肖延光 高晓红 赵莹川 张华平

山东省聊城市畜牧站,山东聊城252000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也随之改变,对肉蛋奶的需求量明显增加,对畜产品安全的关注度大大提升,充分认识到优质饲草是安全畜产品的保障。因此,推进草食家畜产业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牧草产业显得尤为重要。

1 聊城市牧草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山东省聊城市以国家级、省级“粮改饲”试点工作为抓手,扩大苜蓿、全株青贮玉米等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大力推进草畜产业一体化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18 年,肉蛋奶年总产量达到162.52 万t,肉牛、肉羊、奶牛、驴、兔等草食家畜年饲养量分别达到8.52 万头、184.36 万只、2.58 万头、12.12 万头、186.10 万只,取得明显发展成效。主要做法如下:

1.1 大力培育牧草产业技术支撑体系

2016 年5 月,山东省农业厅、山东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公布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岗位聘用人员和建设依托单位(2016—2020年)的通知》(鲁农科技字[2016]18 号),其中载明:依托畜牧技术推广单位——聊城市畜牧站建设山东省牧草产业创新团队聊城综合试验站,为发展牧草产业提供技术支撑。根据工作需要,以牧草产业龙头企业——阳谷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依托建立了牧草综合试验创新实践基地,承接岗位专家安排的试验示范任务,有效推进牧草综合性试验研究工作。阳谷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333.33 hm2苜蓿种植示范基地被山东省畜牧兽医局确定为第一批省级优质饲料作物新品种与新技术展示基地。

1.2 积极推进“粮改饲”试点示范工作

2016 年,临清市、冠县2 市(县)被列为“粮改饲”试点示范县,分别获得省级以上财政补助资金800 万元、500 万元,实施主体分别达到12 个、14个;2017 年,临清市、冠县、阳谷县3 市(县)被列为国家级“粮改饲”试点示范县,分别申请省级以上财政补助资金637 万元、432 万元、455 万元,实施主体分别达到9 个、20 个、15 个;2018 年,东昌府区、临清市、冠县、阳谷县、高唐县、莘县、东阿县、茌平县、度假区等9 市(县)被列为国家级试点示范县,申请省级以上财政补助资金1 520 万元,实施主体达到81 个。通过实施“粮改饲”试点项目,全株青贮玉米比普通玉米每667 m2可多增收100 元以上,推进了粮食作物向饲草料作物种植方向的转变,有效促进了草食家畜产业的发展。

1.3 着力加强牧草技术知识培训

2016 年以来,依托山东省牧草产业创新团队专家技术力量在聊城市相继成功举办了“2017 年聊城市全株玉米青贮技术暨草畜产业一体化推进培训班”“聊城(阳谷)草畜产业一体化现场暨新旧动能转换实施1151 工程推进座谈会”“2018 年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聊城‘牧草、羊’综合试验站协作发展研讨会暨临清‘粮改饲’技术培训班”等培训会议,研究探索草畜一体化种养模式、“粮经饲”三元高效生态种植模式,培训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人员、牧草种植加工企业和草食家畜规模养殖场等单位技术人员300 余人,为加快推进草畜产业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1.4 突出做好牧草技术服务指导

山东省牧草产业创新团队在聊城市对接1 处创新团队技术指导服务核心县——阳谷县,为阳谷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333.33 hm2规模化苜蓿示范种植基地提供技术服务,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2017 年9 月,山东省牧草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饲草营养岗位专家与阳谷县畜牧兽医局分别签订了创新团队核心指导县对接协议书,就牧草技术推广合作、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技术人才培养等事项达成了合作对接。同时,以草畜产业一体化发展为抓手,以牛、羊、驴等规模标准化养殖场为依托,建立山东省牧草产业创新团队聊城科技示范服务基地20 处,并发放了“山东省牧草产业创新团队聊城科技示范服务专家联系卡”。

1.5 全面做好牧草技术书籍推广应用

在“粮改饲”示范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开展技术指导工作,促进项目顺利进展。2018 年5 月,面向聊城市辖区内市、县、乡三级畜牧技术推广部门、草食家畜养殖场(户)和玉米秸秆青贮加工企业等发放《青贮玉米栽培》《青贮饲料调制技术》《青贮饲料百问百答》等“粮改饲”技术书籍380 套(3 本/套),大力推广玉米青贮技术,积极推进“粮改饲”示范项目建设。为加快推进草食畜牧业产业化进程,更好地促进饲料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粗蛋白的木本饲料资源植物,有效供应植物蛋白饲料原料,推广构树栽培及饲用技术,2019 年2 月,发放《构树栽培及饲用技术》技术书籍365 本,普及构树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1.6 规范建设牧草创新实践试验基地

根据山东省牧草产业创新团队建设任务的需要,建立了聊城综合试验站阳谷凤祥创新实践基地,苜蓿种植示范基地333.33 hm2,核心牧草试验田0.67 hm2,“粮饲兼用型”青贮玉米专用试验田1 hm2,为开展牧草综合试验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核心试验田先后播种苜蓿品种30 个、青贮玉米品种88 个、饲用甜高粱品种3 个、燕麦品种16 个、无芒雀麦品种2 个、冬牧70 黑麦品种1 个,相继开展了田间试验、选种和育种工作,初步筛选青贮玉米品种5 个;播种“粮饲兼用型”青贮玉米品种4 个,开展大田展示试验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在试验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山东省牧草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以及遗传育种、饲草加工与调制、病虫及杂草防控、饲草营养、栽培与草管、产业经济等岗位专家的大力支持。通过试验研究,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最佳牧草品种,有力有效地推进了牧草产业的发展。

1.7 组织开展牧草产业收益调查研究

根据山东省牧草创新团队产业经济岗位专家的要求,开展了2016 年牧草生产成本收益信息监测调查,对牧草农户、种植企业和加工企业等进行了实地调查;对聊城市8 个整建制县(市区)2017 年牧草生产成本收益、生产资料以及“粮改饲”种植模式的水肥管理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完成了《“粮改饲”种植模式的水分、养分管理现状调查表》《牧草生产经营行为及效益情况调查表》的调研和数据填报工作,为建设山东省牧草生产信息数据库,促进牧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数据。为研究制定“粮改饲”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推进“粮改饲”工作顺利进展,2018 年10 月,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在阳谷县开展了“粮改饲”现状和相关牧草种植效益调研,并组织召开了种草(苜蓿、青贮玉米等)农户、合作社、公司和青贮玉米加工企业等代表50 人参加的“粮改饲”牧草种植效益调研座谈会,顺利完成了牧草种植效益现场调查研究工作。

1.8 切实加强草食家畜科技成果研究

山东省牧草产业创新团队聊城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聊城市畜牧站,以及团队成员在做好牧草综合试验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草食家畜——驴有关标准的制定,2017 年5 月参与完成的《驴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规范》(DB 37/T 2961-2017)、2017 年6 月参与完成的《驴胚胎移植技术规范》(DB 37/T 2970-2017)、2018 年6 月参与完成的《种公驴饲养管理技术规程》(DB37/T 3224-2018)和《育肥驴饲养管理技术规程》(DB37/T 3225-2018)等4 项地方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实施。驴有关标准的颁布实施为聊城市、乃至山东省驴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2 牧草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2.1 生产经营体系不完善

就聊城地区而言,牧草,特别是苜蓿产业是一个弱势产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链条体系尚未建立健全,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发展相对滞后,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弱。

2.2 企业资金周转难

由于畜牧企业收购“粮改饲”饲草量是用于全年的牲畜饲喂,要在十几天内收购完成,需要大量资金,当前银行对企业周转金贷款尚缺乏明确政策支持,企业运行困难较多。

2.3 牧草机械化水平不配套

由于牧草生产的“耕种收”各环节对技术及机械化水平要求较高,而农民自身财力十分有限,导致种植牧草有激情但行动执行力弱。“粮改饲”全株玉米青贮收储有时限,受劳动力和收割机械的影响畜禽养殖企业往往很难在短时间内收储完成。

3 深入推进牧草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 着力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继续依托山东省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技术专家力量,积极引进推广高产、高效牧草和青贮玉米品种,大力推广优质牧草栽培、草产品加工利用等先进实用技术。以草畜产业一体化发展为抓手,以牛、羊、驴等规模标准化养殖场为依托,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指导和咨询活动,提高科技在种草养畜技术中的应用。加强与农业高等院校的合作,搞好“粮改饲”技术培训、推广和应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广大群众的种植积极性。在有关网络和媒体做好牧草产业发展宣传工作,积极引领牧草产业健康发展,为山东省牧草产业创新团队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2 扶持建立牧草专业合作组织

积极培育苜蓿加工龙头企业,建议财政在设备购置上给予补贴,在贷款融资、税收征收等方面给予与其他农业企业同样的优惠政策。依托龙头企业实施草业的规模化、专业化、集团化大生产,扶持龙头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国内草业市场。积极探索专业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的合作经营组织模式,提高牧草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综合效益。围绕牧草生产加工开展技术服务,为生产经营主体提供生产、加工、储藏、运输、信息、资金、技术等系统化服务,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扶持牧草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实现合作社的统一规范种植制度、统一供种、统一种植、统一收割打捆、统一收购等社会化服务,有效促进牧草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3.3 充分发挥聊城牧草综合试验站平台作用

山东省牧草产业创新团队聊城综合试验站要切实承接做好首席专家、岗位专家安排的试验任务,为他们及时提供详实可靠的试验数据;配合岗位专家积极开展现场指导、实地示范建设等活动,有效推进牧草综合性试验研究工作。根据牧草产业经济岗位专家要求,调研辖区内牧草产业发展基本情况,收集、汇总牧草产业发展相关信息,组织调查当地农户牧草生产成本和收益情况、新型产业经营模式运行绩效,为牧草产业经济岗位专家分析经济效益提供基础数据。同时,结合牧草综合试验站工作,开展精准扶贫,实现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和项目建设相结合。

3.4 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种植牧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替代饲料粮的种植,并且是提高草食家畜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最有效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人工种草,促进优质苜蓿产业发展。在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力度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强化政府政策扶持,实现种植牧草与种植粮食作物享受同样的优惠政策。对进口大型青贮专用收获设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有效提升机械化收割水平。积极探索信贷担保方式,引导金融资本支持畜牧业发展,解决养殖场户收贮期间的资金难题。将“粮改饲”工作与行业扶贫、精准扶贫相结合,积极探索引导养殖企业深入挖掘用工潜力,雇用贫困户劳动力、贫困户入股分红等形式帮扶脱贫,带动畜牧业走上一条生态发展、循环发展、引导农业增收的新路子。

3.5 突出发展“两黑一白”草食家畜特色产业

聊城市结合地方资源优势,要突出发展“两黑一白”特色产业,即:东阿黑毛驴、鲁西黑头羊、茌平小白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畜牧业新旧动能转换。当前,肉驴产业已成为聊城市畜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助推了产业扶贫之力。鲁西黑头羊是在聊城市培育、通过国家审定的我国北方农区第一个肉羊专门化品种,现已形成以临清润林牧业有限公司、东昌府区兴堂牧业有限公司和阳谷鸿运牧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养殖基地。兔产业现已基本形成了以山东汇富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茌平双运农牧业养殖合作社为龙头的兔特色产业集群,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已初具规模。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做好牧草产业与“两黑一白”草食家畜特色产业紧密结合的发展文章,推动产业向纵深发展,促进牧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现代畜牧业发展。

3.6 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工作

农作物秸秆是重要的饲料资源,是草食家畜生产的基本饲料来源。作物秸秆用作饲料是最经济、最可行、最有效的良性生态循环,通过加快发展草食家畜养殖业,充分开发利用秸秆资源,实现农作物秸秆的转化增值。聊城市草食家畜品种丰富,既有大尾寒羊、小尾寒羊、鲁北白山羊、鲁西黄牛等传统优质品种,又有自主创新的东阿黑毛驴、鲁西黑头羊,还有引进的湖羊等品种,这些优秀的种质资源使聊城畜牧业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聊城是农业大市,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达100 多万hm2,生产农作物秸秆500 多万t,为有效促进畜牧业从耗粮型向节粮型转变和食草家畜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大力推进饲草料资源高效利用工程,鼓励养殖场(户)开展秸秆饲用,提高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

猜你喜欢
草食聊城市聊城
聊城市召开2021年度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席会议
山东省聊城市老年大学校歌
聊城市夏秋季大气VOCs特征及OFP分析
粮改饲与草食畜牧业发展初探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辽宁绒山羊春季放牧植物中毒防治
聊城,宛在水中央
聊城 因水而生 有水则灵
新动能,新聊城
推广粮改饲草食畜牧业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