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产业现代化背景下人才培育研究

2020-02-16 11:05徐滨韩坚强蒋晓燕肖景平冯斌
建材与装饰 2020年7期
关键词:产业工人预制构件绍兴

徐滨韩坚强蒋晓燕肖景平冯斌

(1.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绍兴 312000 2.绍兴市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中心 浙江绍兴 312000 3.华汇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绍兴 312000)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目前阶段,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最大的困难就是人才的紧缺,这里所说的人才是指能够满足相关岗位要求的特定人群,他们能够胜任岗位工作,能够保证岗位生产(管理)质量,包括一线产业工人及各层次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此外还包括高校向社会输送的应用型人才。本文结合目前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背景,对上述人才队伍的培育模式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找到适用于绝大多数地区的,可复制可推广的人才队伍培育模式。

1 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背景

混凝土结构的传统建造方式以湿作业为主,施工需要耗费大量木模,现场粗犷式的作业方式也会造成水、电资源的浪费以及环境的污染;同时现场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员参与施工,劳动力的密集不仅造成用人成本的增加,现场安全事故特别是群死群伤事故发生的概率也会攀升。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使得有效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日益紧缺。可以预见,若干年后建筑行业难免会出现无人可用的窘况,这势必会严重制约建筑产业的发展。

在上述背景下,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建筑业,必须寻求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将劳动力密集型的手工作业方式转变为技术集成型的规模化生产方式,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提高建筑产品(部件)的质量,从根本上解决人力资源的紧缺,降低人工成本,实现节能、环保、安全、高效的目标。

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是目前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国家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大量政策予以扶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的要求,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达到占新建建筑面积的30%。截止至2018年,中国新增装配式建筑面积达到约1.9亿m2,装配式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2 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对人才队伍的需求

就装配式建筑而言,因生产、施工方式的改变,衍生出一些新的工种或岗位需求,包括预制构件制作、预制构件装配、预制构件套筒灌浆、预制墙板拼缝打胶等。通过对绍兴、上海、深圳、山东等地的PC生产基地、装配式施工项目部等单位的走访调研得知,目前上述新生岗位的技工基本来自传统劳务队,这些工人没有经过装配式相关培训或仅接受过短期岗前教育,上岗后边干边学边摸索,对产品的质量及生产的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另一方面,随着建筑工业现代化的发展,无论设计、施工等实施单位还是建设(监理)、质监、安监等监管单位(部门),对岗位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改变自己的技术手段或管理方法。此外,企业的技术总工、高管等更高层次的人才,他们在行业内往往起到指导、示范和引领作用,属于领军型人才,是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人才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初步估计,上述各类人才缺口已近100万。

3 装配式人才队伍培育现状

装配式人才队伍的培育,目前从全国来看几近空白,首先是高职院校,基本没有设立装配式建筑专业方向,甚至没有开设装配式建筑相关课程,没有起到向社会输送急需应用型人才的作用。再就是社会培训方面,目前只有绍兴、上海、威海及深圳等少数城市建设了装配式实训基地开展培训,通过调研、交流,这些城市在人才培育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值得商榷:

(1)存在多头管理现象,比如上海地区,生产归质量协会,施工归建设协会,生产基地试验室归检测协会,管理的连续性较差,管理界面不清。

(2)在培训上没有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培训效果、覆盖面、速度跟不上行业发展需求。

(3)没有形成统一的培训教材,培训师资不稳定。

(4)培训和考核不分离,容易形成交钱拿证的弊端。

4 人才队伍培育模式的研究

4.1 产业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培育

4.1.1 地方联盟或协会组织牵头,政府推动

组建装配式建筑产业联盟或协会,组织产业链内各单位的产业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参加培训,政府可通过政策导向加以推动,比如在涉及到装配式建筑的招投标中加入对装配式岗位人员配备的要求,或加强现场持证上岗的督查力度,促使各单位主动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另外,无论是联盟还是协会,组织单位最好统一,比如上海地区,装配式建筑产业队伍的培训分别由两个协会组织(质量安全协会、建设协会),一定程度上使得培训资源分散,未形成合力。

绍兴市在2018年底成立了绍兴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联盟,联盟下设教育培育专业委员会,专门负责绍兴地区建筑产业工人的培育工作。

4.1.2 校企合作,资源共享

以地方职业院校为主导,利用学校的师资优势,申报培训点组织培训,有条件的企业也可以申报,企业与职业院校在培训师资上可互通。

4.1.3 调动社会资源,共同建设实训基地

应用型人才的培育,需要注重理实结合,特别是产业工人的培训,更加要侧重实训,所以实训基地的建设尤为重要。以绍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是绍兴市人社局、建设局、教育局共同授予的绍兴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教育培训基地,基地内建设有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吊装实训室及预制构件套筒灌浆实训室,实训室占地面积约1800m2。但由于绍兴地区乃至浙江省都没有其它同等规模的装配式建筑实训基地,当培训量比较大时,学校压力较大。同时,因场地及设备、工艺等方面的制约,用于预制构件生产制作的实训场地一般很难在学校建设,这就需要发挥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企业的优势,与高校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同样,有条件的生产企业或施工企业,也可以建设预制构件的吊装、套筒灌浆实训基地,可以采用完全真实的实训构件,更加贴合工程实际,或者利用场地优势,增加实训工位的数量,使培训实操不流于形式,通过培训输出确实可用的人才。

4.1.4 制定培训大纲、考核规范,统一培训教材

目前市面上针对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的培训教程极少,教师上课以自己制作的课件为主,课程标准及大纲并不统一,难以保证培训质量。绍兴地区,绍兴职业技术学院与当地人社部门合作,已经开发了装配式建筑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包括装配式建筑吊装、装配式建筑套筒灌浆、预制混凝土构件制作、预制混凝土构件材料试验四个专项,编制并公开出版了针对吊装工和灌浆工的两本培训教程,率先在绍兴地区推广使用,2018~2019年度,学校与产业联盟教育培育专委会联合,依托绍兴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教育培训基地,已累计培训产业工人600余人次,通过培训满意度跟踪调研,反馈情况良好。

4.1.5 考培分离

可以采用企业分散自主培训,在政府授权的鉴定点统一进行考核取证的方式,一方面可以让企业自己把控时间,解决学习与生产的冲突,同时负责考核的机构可以严控考核质量,保证人才的输出质量。

4.1.6 以赛促学、以赛促岗

当地政府或行业部门牵头,组织企业积极参与各级装配式建筑相关的劳动技能竞赛,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岗的目的,不断提高产业工人的职业技能水平。绍兴地区,由绍兴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联盟牵头,2018、2019连续举办了两届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同时组织企业选派一线产业工人参加预制构件的制作、吊装、灌浆等省级及国家级的技能竞赛,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些参赛的选手回到工厂或项目上,将自己在竞赛中学到的操作技巧及操作规范传授给其他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4.2 领军型人才的培育

领军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实践基础和一定的理论水平,同时还应具备统揽全局的驾驭能力。这类人才的培育可以通过联盟或协会,经常性地组织参加国内高水平的学术论坛、讲座等活动,加强交流学习,或定期组织与国外对口机构进行交流,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理念。

4.3 应用型人才的培育

高校是社会各类人才输出的根本源泉,当地的高职院校应该承担起应用型人才培育的重任。

4.3.1 开设装配式建筑专业(方向)

可以尝试在原专业下面开设装配式建筑专业方向,按照专业特征调整培养方案并定制课程体系,将岗位实操实训内容引入教学,培养既有理论又有一定实操能力的实用人才。

4.3.2 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式培养

坚持学校和企业“双元”育人主体,与企业合作开设装配式建筑订单班,按照企业的需求和岗位的要求定制人才培养方案,搭建线上教学资源与线下实训基地“双线”育人平台。通过以工学交替为主的多种教学模式进行培养,引进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作为导师定期授课,充分利用企业条件开展校外实训及顶岗实践,让学生走出校门即能上岗。

5 结束语

装配式建筑人才队伍的培育是关系到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所在,各地在参考借鉴的同时,可根据本地区建筑工业化发展的现状及特点,制定具有本地区特色的培育模式。

猜你喜欢
产业工人预制构件绍兴
为高精尖产业工人插上腾飞“翅膀”
绍兴
混凝土预制构件外观质量提升探讨
组织推动 凝心聚力
——湖北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周年
对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施工技术研究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绍兴大闯关
轨顶风道预制构件力学性能加载试验研究
产业工人新时代
农民工许纪平:做一名有本领的新时代产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