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养猪场提高仔猪存活率的关键措施

2020-02-16 17:32孙斌斌孙红霞王琳琳李志钢
养殖与饲料 2020年10期
关键词:产房初乳养猪场

孙斌斌 孙红霞 王琳琳 李志钢 宋 博

河南省平顶山市畜牧技术推广站,河南平顶山467000

规模化养猪场的整个商品猪生产周期,从大的方面可分为仔猪期、保育期、育肥期。这3 期当中死淘率最高的要属仔猪期,因此提高仔猪成活率对于养猪场提高经济效益显得尤为重要。提高仔猪成活率是个系统工程,是对哺乳母猪、仔猪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技术的集成。本文旨在探讨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仔猪存活率,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1 产房空圈及消毒

规模化养猪场依生产周期产房循环利用,相邻两批次母猪下产床和上产床之间应间隔5~7 d,在这期间完成产房清洗、消毒、干燥过程,有利于杀灭病菌,减少有害微生物。可有效提高母猪及新生仔猪健康度,避免交叉感染。

2 产房环境控制

2.1 产房温度控制

母猪的最适温度为15~18 ℃,仔猪的最适温度从刚出生的30~32 ℃,逐渐降低到2 周后的24~26 ℃。两者的最适温度差异巨大,因而管理产房必须调控好仔猪的小环境温度。仔猪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尤其是在冬季,要注重防寒保暖,饲养员要根据仔猪生长发育状况调整保温箱内温度,使仔猪生长在舒适的环境中,增强仔猪的抵抗力。在实际操作中应以仔猪依次躺卧,不聚堆为宜。

2.2 产房湿度控制

产房内要保持干燥、通风。因高温高湿、低温高湿都会对母猪和仔猪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高温高湿可用负压通风去湿,低温高湿可用暖风机控制湿度。相对湿度保持在65%~70%之间为宜。

2.3 产房内空气质量控制

产房内要经常通风换气,及时清除粪尿,保持空气新鲜,减少氨味、异味及粉尘等对猪呼吸系统的刺激,尤其是要减少CO2、NH3、H2S 等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

3 妊娠母猪及时转入产房

母猪在产前1 周应转入产房,使母猪逐渐适应新环境,以减少新环境对母猪的刺激、降低母猪产死胎率。转入产房后应逐渐降低饲料喂量,有条件的养殖场适当添加青绿多汁饲料,促进胃肠道蠕动,以期在母猪产后有好的食欲。

4 哺乳期母猪饲养管理

4.1 产后母猪饲养

母猪分娩后,体能消耗较大,胃肠功能减弱,为了预防母猪厌食症的发生,保持母猪良好的食欲,在分娩前和分娩后,保证充足的饮水和休息,产后应饮用温热麦麸盐水,补充分娩过程中消耗的能量。

产后2~4 d ,日饲喂量在2.5~3 kg。产后5~7 d 后逐渐增加饲料饲喂量,每头日饲喂量4~5 kg。

产后7 d 以上母猪:应根据母猪哺猪仔数量和自身体况来调整日粮饲喂量。按母猪基础饲喂量2 kg/头、每带1 头仔猪增加0.3~0.5 kg 计算母猪日饲喂量,一般日饲喂量达到5~6 kg/头即可。另要保证母猪充足干净的饮水,定时检查饮水器水流速,当发现流速较低时及时维护。尤其是在炎热夏季,母猪因热应激,主动饮水的频率会降低,因此饲养员需在做好圈舍降温工作的同时,观察哪些母猪站起饮水次数较少,可人工赶起母猪督促其饮水,以免影响母猪乳汁分泌。母猪也可采用湿拌料的饲喂方式以增加母猪的总饮水量。

4.2 哺乳母猪的护理

仔猪成活率的高低与母猪的产后护理有很大关系。此阶段应特别关注母猪的精神状态、采食情况等,预防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等疾病。

尤其是在现今规模养猪场,母猪长时间处于定位栏中,运动量减少,难产发生率较高,人工助产不可避免,易造成阴道炎、子宫内膜炎等炎症。为了给产后母猪补充体能,控制炎症,一般可以采用输液的方式。输液的最好时机是在分娩过程的中后期(分娩7、8 头时),此时母猪体能消耗较大,一般不用采取保定措施,应激较小。若母猪不配合需采用保定措施,可在母猪分娩完成后进行。

第1瓶:5%葡萄糖盐水500 mL+林可霉素20 mL+鱼腥草30 mL ;第2 瓶:10%葡萄糖500 mL+复合维生素B 20 mL ;第3 瓶:甲硝唑500 mL。

5 哺乳仔猪饲养管理

5.1 做好仔猪接产及护理工作

做好初生仔猪的接产工作是有效降低仔猪死亡率的重要环节。

仔猪产出后立即清除口鼻中黏液保证呼吸,后用干布或麸皮擦干躯体,用手将脐带血挤向仔猪后扎好脐带、断尾,并用碘酒对断端消毒。

5.2 母猪难产处理及假死仔猪抢救

当难产发生时,可先对母猪腹部施压助产,如若无用,做好手臂消毒措施后可人工助产。当产程较长时,易出现假死仔猪,即脐带跳动或心脏跳动,但无呼吸。此时要迅速清理仔猪口鼻,一手紧握仔猪口鼻,一手紧握仔猪臀部,使其四肢朝上,两手配合一屈一伸,直至仔猪出现呼吸。

5.3 早吃初乳、固定乳头

初乳蛋白含量高、维生素丰富,并含有免疫蛋白(抗体)及矿物质,可促进仔猪胎粪的排出,促进消化道发育,因此,早吃初乳可显著提高仔猪抵抗力。母猪中前部乳头泌乳量大,而仔猪又有固定乳头吃奶的习性,因而在仔猪出生2日内将弱小仔猪人为的固定到中前部乳区,将有效提高仔猪均匀度和成活率。

5.4 补 铁

铁元素是仔猪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初生仔猪生长发育迅速,猪乳中铁元素的含量不能很好地满足仔猪需求。缺铁时会导致仔猪贫血,生长缓慢。因此,新生仔猪必须及时补充铁盐,即出生后2~3 d,选择成分为10%的小分子右旋糖酐铁,肌注2 mL。

5.5 加强产后1 周内的仔猪护理工作

哺乳仔猪死亡高峰期在出生1 周内,这期间的死亡率可占整个哺乳期的50%以上。究其原因,包括压死、下痢、饥饿、肢外张等。

仔猪被压死大多数发生在产后1 周内,在母猪躺下的一瞬间,仔猪因躲避不及而发生被压。除设立护仔架外,产房饲养员要尽可能多地对7日龄以下仔猪进行看护,在母猪躺卧时,避免挤压仔猪。当仔猪发生下痢,应及时对症下药( 仔、母同时用药效果更佳),保持圈舍干燥。在同一产房内,保证吃足初乳的同时对3日龄以内的仔猪进行调整,合理寄养,做到每窝仔猪个体大小、强弱基本一致,单窝在10~12 头为宜。让泌乳力强、性格温顺、采食量大、胎龄合适(2~3 胎龄) 的母猪带弱小的仔猪,让第1 胎或4 胎以上的母猪带最强壮的仔猪。

5.6 尽早教槽及适时断奶

仔猪的生长发育迅速,在仔猪20日龄以后,仅靠母乳已不能满足其营养需求。规模养殖场为了得到尽可能大的PSY,提高母猪利用率,在仔猪24日龄实施早期断奶,天气寒冷时可在28日龄断奶。为了给哺乳期仔猪补充营养,降低仔猪断奶应激,使其在断奶后不掉膘,顺利渡过断奶关,应尽早对仔猪进行教槽训练。仔猪在出生后5~7 d 开始教槽,刚开始教槽可采用湿拌料,少喂勤添,保证新鲜,及时清理剩料,并逐渐过渡为干料。同时提供充足、干净卫生的饮用水。

猜你喜欢
产房初乳养猪场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管理的影响
基于1500以太网养猪场的智能饲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犊牛初乳饲喂及管理指导
哪些措施可帮助初生仔猪摄入初乳
感动!6岁男孩产房外坚守妈妈生产
生孩子的时候能在产房吃饭吗
养猪场的提升离不开智能饲喂系统
产房仔猪寄养探究
治污关停养猪场这可不是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