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视角下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探究

2020-02-16 21:04
四川水泥 2020年12期
关键词:预制构件装配式供应链

王 伟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江西 九江 332000)

0 引言

建筑行业发展中,绿色、节能、高效成为建筑项目抢占市场份额,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前提条件。装配式建筑作为当代建筑体系中提高建筑施工效率,节约人力与技术成本的建筑类型,其在建筑领域的推广与应用,对行业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但由于装配式建筑项目中的供应关系复杂,需要各参与方从供应链管理视角出发,协调装配式建筑供应主体关系,从而使装配式建筑在绿色供应链规划设计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1 工程概况

某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为36 万m2,基地面积为9.78 万m2,项目内住宅区域占比为70%,绿化、基础设施占比为30%,地下为2 层停车场。该装配式建筑住宅普遍为9 层,标准层PC 率为35%,整栋住宅楼PC 率为25%。但在该建筑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方将“供应链”管理模式渗透在项目管理机制中,以此统筹管理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设备制造等产业链,强化装配式建筑的流程管理,同时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从装配式建筑资源消耗、经济与环境消耗等方面,构建装配式建筑供应链模型,评估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方式。

2 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分析

建筑行业是城市建设、社会发展体系中的重要行业,装配式建筑作为创新性的建筑类型,其在建筑领域中的持续发展,对提高我国建筑水平,助力社会经济增长意义重大。同时装配式建筑具有施工速度快、环境负荷小、资源浪费少等实践价值,是我国建筑产能创新的重要助力[1]。首先,传统建筑结构通常会采用现浇方式,而装配式建筑所用的主体结构通常为预制结构,后期施工内容一般为拼接、吊装,整体机械化程度高,所以施工时长较短,可有效提高建筑施工效率,减少人力资本的投入。其次,装配式建筑所用的预制构件,通常会集中在工程内部制作,可直接控制施工场地内的建筑垃圾数量、人工作业量,并且能够在装配式施工期间,减少噪声污染,以及夜间施工中的光污染。最后,装配式建筑在施工中的材料、人力、自然资源消耗量小,作业效率高。

3 供应链管理视角下影响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3.1 供应链管理基本概念

供应链管理是以提高供应链长期绩效、企业经营绩效目标的管理理念,是对传统商务活动的战略协调。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路是集成管控生产制造、供应、存储、配送及施工等供应链上的核心环节,并在项目实施中通过信息交换、维持供应等方式,使项目所需资源在特定时间、地点中配送完毕,以此保障企业整体效益。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中,供应链管理的融合是通过装配式建筑建设周期内各环节的管理,构建完整、系统的装配式建筑管理网络,确保装配式建筑管理内容的全面性。

3.2 影响因素分析

为在行业发展中,提高装配式建筑市场竞争力,实现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相关人员需要借助供应链管理,评估装配式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因此,从供应链管理视角分析影响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对优化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方案,汇总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要点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来说,供应链关系、供应链协调、供应链信息、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主要维度,而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同样集中在各维度的管理内容中。比如在供应链关系管理中,主要是指供应商、客户关系的协调,在装配式建筑中,客户与供应商则分别指预制构件供应商、施工方。因此,协调供应商与施工方的关系,做好信息交流会对装配式建筑建设质量、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造成直接影响。

3 供应链管理视角下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3.1 装配式建筑影响因素的提取

为有效应用供应链管理理念,促进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相关人员应在供应链关系、供应链协调、供应链信息、绿色供应链管理等供应链管理维度确定后,分别明确各维度中的装配式建筑管理要点,以此为该类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3]。具体来说,在协调供应链内关系主体基础上,建筑企业需提取供应链信息管理、供应链协调、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的影响因素,持续完善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方案。

首先,数据时代中,供应链信息管理要求各方重视数据的应用,并且项目实施中信息共享速率、对称程度等方面,强化装配式建筑的信息管理力度, 并以“促进合作”、“提供咨询”、“设立标准”为基本思路,重点预防供应链运行中的“信息孤岛”现象。其次,供应链协调管理则是要求建筑单位通过明确各方利益,影响参与人员行为、态度,且项目中的利益相关者为供应链协调管理中的核心任务,需要尤为重视装配式建筑中的成本、效益。为此,相关人员应基于共同供应链信息管理,与项目参与方建立利益共享、成本分担契约,共同为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而努力。最后,绿色供应链管理中,施工方需要根据行业对绿色创新、资源节约的基本要求,根据国家绿色建筑标准,从投资回收、绿色采购、生态设计、环境污染管理等方面,探究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因素。

3.2 装配式建筑供应链模型

装配式建筑供应链模型是在建筑项目可持续发展中,以供应链管理理念为指导,在建筑产品生产周期内最大限度的控制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及资源占用等情况时,通过汇总装配式建筑各参与方、供应链上的实践环节所创建的结构模型[4]。在供应链管理视角下,推动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时,相关建筑企业需以在装配式建筑项目立项后,应用供应链模型,以及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从项目实施中的行为活动中协同其与环境、资源利用的基本关系,使装配式建筑项目在供应链管理模型中闭环运行。同时在各施工流程、项目成本控制、资源管理、预制构件的绿色采购中,将装配式建筑项目打造为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类型,助力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3.3 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

从供应管理视角分析,装配式建筑供应链有着突出的整体性特点,项目内各环节的联系性较强。因此,在积极构建装配式供应链结构模型的基础上,还应以绿色供应链管理为核心,将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融合在项目建设周期内,以此分析该类建筑的可持续性。但是结合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趋势,供应链条管理中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应属于建筑项目可持续评价的主要指导,具体评价指标需包含施工材料的绿色采购、项目绿色规划设计、绿色生产、绿色装配、绿色回收、绿色运输与存储等内容[5]。相关建筑企业在供应链管理视角下,应针对各项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采取对应的管理措施,确保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

第一,绿色规划设计方面。建设方应以绿色生态理念为前提,对建筑预制构件进行标准化、合理性的设计,并在保障预制构件质量的基础上,控制装配式预制构件的成本损耗。同时设计可拆卸、可回收的预制构件,提高建筑预制构件的利用率。

第二,绿色施工材料采购方面。建筑企业应选择生产活动与环境相容,且具有绿色意识的绿色供应商,比如选择环境友好型建筑材料、可回收的预制构件。除此之外,选购施工设备时,根据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方向,选用节能、环保性设备,继而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利用高效节能设备节约施工能源。

第三,绿色生产方面。相关企业需应用绿色工艺生产预制构件,并持续创新绿色施工技术,简化其生产流程,随后通过流程简化控制预制构件成本、保护周边环境。比如在装配式预制构件生产中,采取节约资源型的生产方式,节约供应链生产环节的水电资源,或直接使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生产制造预制构件[6]。

第四,供应链协同方面。建筑企业应在装配式建筑项目中,构件绿色供应链信息平台,及时、准确共享项目信息,提高装配式建筑供应链运行效率。同时在各方责任明确中,协同供应链成员在项目中的基本关系,保证供应链运作的稳定性。

第五,绿色装配方面。装配式建筑施工环节中,相关人员应提前制定绿色装配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资源利用,随后在现场人员、资源等供应链管理对象的协调中,应用机械化、绿色施工装配工艺,减少施工现场的人力资源投入、自然资源损耗。

第六,回收与处理指标方面。相关人员应提前对预制构件制定拆除方案,并通过废弃构件的绿色运营管理,健全装配式建筑施工材料、预制构件的回收应用体系。

除此之外,由于装配式建筑在建设过程中,通常会包含大量设计、安装、生产作业,所以在供应链管理视角下,设计方、施工方、供货商、装配方均属于装配式建筑供应链的关系任务。因此,在供应链管理中,各方在管理专业多、单位部门负责的装配式建筑项目时,应利用绿色供应链中的信息交流平台,完成施工材料信息、项目相关数据的交互。在装配式建筑项目供应链管理中,将其供应链内各环节汇集到同一体系上,以此解决供应链运作中各利益主体中存在的风险机制缺失、信息交互不及时等会影响装配式建筑交付的问题。

4 结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在城市建设历程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建筑行业中竞争力较强的建筑类型。但是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使装配式建筑符合社会所强调的绿色、环保大趋势,相关建筑企业需引用供应链管理模式,从装配式建筑生命周期内,提取项目供应链条中影响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因素。同时以“绿色供应链管理”为核心,对装配式建筑项目实施中的管理行为、内部施工设计进行干预管理,让装配式建筑在各因素的深入研究中,其可持续发展条件不断完善。

猜你喜欢
预制构件装配式供应链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混凝土预制构件外观质量提升探讨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对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施工技术研究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轨顶风道预制构件力学性能加载试验研究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