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守护可可西里

2020-02-16 14:49
关键词:猎者藏羚羊世界遗产

杰桑·索南达杰(1954年—1994年),藏族人,曾擔任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县委副书记,于1992年创立治多县西部工作委员会(西部工委),开展可可西里地区生态保育的工作。1994年1月18日,在与盗猎者的搏斗中牺牲。1996年5月,中国国家环保局、林业部授予索南达杰“环保卫士”的称号。

素材呈现一

好男儿志在家乡

1974年,索南达杰从青海民族学院毕业,他放弃去省城工作的机会,回到了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在县民族中学当老师,当时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他承担了初中三个年级的藏语文课、全校的体育课和初二年级的班主任。

之后,索南达杰担任治多县文教局副局长,在没有局长的情况下,主持全县的教育工作。面对治多县教育滑坡、学校管理混乱、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各乡寄校教学质量差的状况,索南达杰心急如焚,他明白教育是解决贫困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

上任伊始, 索南达杰只身一人骑马奔赴治多县西部多彩、索加等乡进行动员调研,历时35天,行程600多公里,组织制定了寄校教学管理办法,试行了两门主课不及格降一年级的“降级制”,使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等明显提高。

1985年,索南达杰的亲妹妹从州民族师范学校毕业分到治多县,索南达杰掌管着分配大权,原本可以把妹妹留在县城工作,但他硬是把妹妹分到了离县城最远、全县最艰苦的“天边索加”。当老师、父母责备,亲戚埋怨,妹妹哭着离开家去索加乡时,索南达杰也哭了。

“索加乡虽然艰苦,但那里是我们的家乡,那里的孩子们需要老师,你是文教局长的妹妹,你不去,谁去?”

1987年,组织上安排索南达杰到索加乡任党委书记。“如果不把索加治理好,让索加的父老乡亲们过上像样的日子,我愧为索加的儿子,愧为一个共产党员!”索南达杰心底里暗暗告诫自己。

当年冬天,索南达杰带领几名乡干部,冒着零下40℃的严寒,实地踏勘索加至沱沱河的冬季运输线,7天不眠不休,他们用脚步丈量了140多公里的路程,垒起了路线标记,开通了这条维系索加乡生产、生活的生命线,从此,索加再也没缺过过冬的粮食。

1991年,索南达杰争取将索加乡至县城的公路列入以工代赈的工程,全长265公里的公路修通近百公里,实现季节性通车,结束了索加乡长期以来封闭的历史。

素材呈现二

立下守护可可西里的壮志

20世纪80年代末,可可西里藏羚羊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盗猎,数量从20万只锐减到不足2万只,被列为国际濒危物种。

索南达杰此时正在索加乡担任党委书记,索加乡处在可可西里,这里不仅是藏羚羊的天堂,更是矿产资源的富矿。

担任索加乡党委书记期间,索南达杰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1988年,索南达杰在《工作汇报》手稿中写道:“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我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可可西里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自然环境十分严酷,属于地球第三系地质平台,被称为“人类生存的禁区”。

索南达杰十分关注可可西里的生态物种状况,随同他一起巡查可可西里的同事们清晰地记得,索南达杰口袋里一直装着一本《濒危物种名录》。

索南达杰带队在可可西里巡查,发现了大量的被盗猎者剥了皮的血淋淋的藏羚羊尸体,这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更加坚定了他保护可可西里的决心,对于盗猎者的无法无天,索南达杰叹道:“这里不是无人区,而是无法区。”

经多次实地考察,索南达杰向州委州政府提出了保护可可西里的建议。一桩桩猎杀藏羚羊事件的发生,引起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及时调整工作方针,将西部工委的工作重心向保护可可西里野生动物和自然环境转变,很快批准成立可可西里林业派出所和野生动物保护办公室,后来又成立“高山草场保护办公室”。紧接着,依托西部工委,索南达杰组建了我国第一支武装反盗猎队伍。

素材呈现三

壮志未酬身先死

1994年1月18日傍晚,索南达杰和队员在可可西里抓获了20名盗猎分子,缴获了7辆汽车和1800多张藏羚羊皮。

押送过程中,盗猎者趁着索南达杰和工作人员不注意将汽车轮胎割破,将索南达杰和其余工作人员分开,等到索南达杰将车轮胎换好赶上前面的押送盗猎者车辆时,盗猎者已经将前面的车辆控制,并埋伏好等待着索南达杰。

夜幕中,索南达杰赶到这里时,一颗颗子弹呼啸着从他耳边飞过,子弹击穿了他的臀部和下腹部,他忍着剧痛从一辆卡车的右侧走到左侧后便倒下了,鲜血从他伤口涌出,染红了身下的土地,倒在血泊中时,他还在还击,子弹打完了,他又掏出一梭子子弹想要往上推,却怎么也使不上劲儿。

第二天早上盗猎者只见索南达杰匍匐于地,右手持枪,左手拉枪栓,怒目圆睁,一动不动,犹如一尊冰雕。

这是1994年1月18日之夜,因为交通不便、通讯条件差、情报传递缓慢等原因,直到22日相关部门才接到报案,29日才将索南达杰的遗体运到曲麻莱县城。

素材解读

索南达杰不曾离去

作为可可西里和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的先驱,索南达杰的死震惊了社会各界,唤醒了国人保护藏羚羊的意识。

1995年10月,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可可西里省级自然保护区”。

1996年5月,可可西里第一个自然保护站奠基,并于次年9月建成使用,为了纪念索南达杰,这个站便以他的名字命名。“索南达杰保护站”是可可西里地区建站最早的保护站,主要任务是接待游客与救治藏羚羊。

1996年5月,索南达杰被国家环保局、林业部授予“环保卫士”称号。

2005年,陆川执导的电影《可可西里》,描述了1993年到1995年藏羚羊的保护过程,其中主角日泰便是以索南达杰为原型创造的。

20多年来,索南达杰的英勇事迹得到持续宣扬,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他留给人们的是一串闪光的足迹,一份沉沉的思念,一座不朽的丰碑。

许多人追随他的脚步,走上环保道路。其中包括索南达杰的妹夫扎巴多杰和外甥秋培扎西,他们做了同样的选择:一辈子守护可可西里。

如今,可可西里已从最初的无人区逐步成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再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7年申请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藏羚羊已从20世纪80年代末的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可可西里不再有枪声。藏羚羊栖息的家园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与祥和。

小贴士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总面积450万公顷,是21世纪初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等珍稀野生动物、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2017年7月7日,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青海可可西里经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同意,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1处世界遗产。

猜你喜欢
猎者藏羚羊世界遗产
中国的“世界遗产”
我们都爱藏羚羊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追踪盗猎者
美法院判盗猎者看动画
医者与猎者
一只叫卓玛的藏羚羊
医者与猎者
藏羚羊会怎么看我?
从丝绸之路到世界遗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