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

2020-02-16 14:46王晓燕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内审情怀审计工作

王晓燕

摘  要:《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实施,为内审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标志着新时代内部审计工作开启了新征程。由此带来的新常态、新机遇、新的挑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关键词:审计;思考

一、企业内部审计现状

(一)机构设置不合理、不健全

当前,我国很多的企业普遍存在着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的现象。有些企业虽设立了内审部门,但因人员短缺,内审部门名存实亡,实则与财务人员合署办公,履行财务审核的职责,仅仅是挂了一个“内部审计”的牌子而已。期望机构组织由平行于各个职能部门向多个层次结构转变。

(二)内审人员缺乏,业务素质不高

某著名四大事务所之一的一份内部审计行业现状研究报告指出:利益相关者认为内部审计能为组织带来重要的比例已经从2016年的54%下降到2017年的44%,处于我们跟踪这一指标五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内部审计人员利益与被审计单位如果关系密切相关,由此会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不强。

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使社会上有审计经验的专业人员大多选择了收入高的社会审计中介,而不愿意选择“受夹板气”的内部审计工作。

目前企事业单位的很多内部审计人员原来都是做会计行业,缺乏法律、经济以及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经历,计算机掌握的不熟练,对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和管理能力比较差。

大部分企业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很少,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和技术的更新不能适应现在企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

(三)内审业务范围单一,内审价值下降

利益相关者期待内部审计职能提供更多的价值。期望审计职能由目前单一的监督防舞弊职能向多角度的管理职能转变。目前企业的审计模式大多以经营导向为主。期望向战略导向为主的审计模式转型。大多企业目前开展的内部审计工作相比较而言比较滞后。只聚集于财务与业务的审计,却忽略了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公司治理等重要领域的审计。

(四)内部审计结果运用效果不佳

一是内部审计报告质量不高,大多数报告审计报告的客观性、公正性比较低,问题过于流于形式,注重反应一些鸡毛蒜皮的小问题,而不反应小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大问题。内部审计成了单位应付监督检查的工具,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报告只向领导及相关人员报告,有的甚至作为秘密文件管理,未实行审计结果公开,制约了审计结果的运用。

二、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创新发展思考

(一)健全审计机构,实现审计职能转变

设立由独立董事任主任的独立董事占多数的审计委员会,由审计委员会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工作。同时设立内部审计部在审计委员会领导下具体开展工作。

鉴于部分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缺乏,审计力量薄弱的特点,建议成立区域性的审计工作团队,集中审计力量,加强对重点工程项目的审计,开展与财务经营活动相关联的时效性强的专项审计,例如全面预算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等。

将审计资源进行整合,改变人员结构,避免单一的财会人员结构,建立一支知识多元化、专业知识能力强大的内部审计队伍。

让懂法律、信息技术、工程管理、经济、人力资源等专业人员参与,把外聘的中介机构和内部的审计人员合署办公。

(二)提高内部审计价值,将内部审计人员功能定位

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这是新时代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包括内部审计)自身建设的最新标准,既是思想政治素质要求,同时也是职业素质要求。

在全国内部审计工作座谈会上,胡泽君指出:要坚持打造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和专业化内部审计队伍。

著名的华为企业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期望与要求是:将来审计人员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水平,政策、方法都要合理,既然我们胸怀世界,就要有气吞山河这样的气度,不要什么事情都容不得人。年轻人黑白分明、爱憎分明,没有阅历、没有胸怀,没有方法,政治上不成熟,不能担任审计任务。没有社会经历的人员,不适合进入审计队伍。

所以审计人员一要有创新的精神:敢于打破思维定式,开辟新途径、新领域。树立创新思维,拉高创新意识。二要有人文的情怀:忠诚奉献的敬业情怀,脚踏实地的工匠情怀,不忘初心的担当情怀,淡泊名利的君子情怀。三还要有“金刚钻儿”才能揽来瓷器活儿。强烈的职业敏感性和洞察力,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企业管理者的战略视角。

(三)创新审计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拓宽视野,跳出审计看审计,突破固有思维模式。更新审计理念,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统筹协调、打造亮点工作,持续推进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以对具体行为或事项进行纵、模向、全面客观分析,推究其具体的主客观成因,分析具体行为或事项,提升内部审计功能作用。

(四)有效审计沟通

有效的审计沟通是提高内审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

与领导加强沟通,及时关注领导关心的问题,及时了解项目的相关资料,能够促使审计发现的违规操作、管理漏洞和风险隐患等问题得以及时整改,制度建设得以完善;

勤與外部审计机构沟通,对于外包给外部审计机构实施的内审工作,应积极与审计机构对接协调工作,确保审计结果中提出的整改建议是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其出具的审计报告具备可参考性。

(五)运用审计结果是开展内审工作的重中之重

充分利用审计结果扩大审计成效,是内部审计取得成就的“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最后十公里。在开展内审工作中该加强与融资、收购、财务等职能部门协调沟通,主动全面地研究公司的经营活动和具体业务,对审计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拟定审计整改通知书,对被审计单位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着力揭示整改不力、屡教不改等问题,扩大审计成效,保证审计信息得到及时充分的采集。

健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机制,立足本级能及时整改的要立即整改,推动内部审计作用在成果运用过程中得到有效发挥。

(六)将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职责相融合

加强党建制度建设,融入公司治理,与“三重一大”决策程序紧密衔接。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从严治企,坚决纠正各类违纪违规行为。

参考文献:

[1] 松  岩《财会通讯》2004年第10期强化企业内部审计的几点建议.

猜你喜欢
内审情怀审计工作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五老”情怀
黑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