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浅谈

2020-02-17 18:13姚诗雨
四川水泥 2020年6期
关键词:模板混凝土作业

姚诗雨

(福建理工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2)

0 前言

为了更好地保证建筑物的施工质量以及结构安全,对当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简要的探讨,以便更好的进行施工作业。

1 工程概况

福建某学校实训综合楼工程(现代制造实训基地),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共含8 层,其中、地上建筑为6 层,地下建筑为2 层,总建筑面积为6290m2,建筑总高度为23.10m,地下建筑面积为1016.04m2。

该项工程混凝土施工作业流程为搅拌—浇筑—振捣—养护—预留施工缝,下面就其施工技术运用及质量管理内容进行逐一阐述。

2 施工技术

2.1 混凝土搅拌技术

(1)混凝土搅拌前,应预先加水空转数分钟,使搅拌筒壁充分湿润,排干净积水后再开始正式搅拌;(2)从技术上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水灰比、砂率、单位用水量);(3)按规范要求,严格掌握搅拌时间,不能使用超过搅拌机规定的回转速度来缩短搅拌时间,搅拌时间不少于120s,应确保搅拌时间满足施工作业等需求[1];(4)搅拌机内混凝土完全放料后,下一盘才能投入,不能边出料边进料。

2.2 混凝土浇筑技术

混凝土在分层浇筑时,应尽量保证浇筑的连贯性,边浇筑边振捣;浇筑的高度,控制在混凝土斗出口至浇筑接触面1~2m 范围之内,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 应借助串筒或溜槽,从而避免出现浇筑过程中出现砂石离析的情况。

2.3 混凝土振捣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常用插入式振捣工艺,即:运用不同规格的振捣棒垂直的插入拟振捣混凝土内进行振捣;并根据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强制规定振捣棒的振捣间距,施工间距控制在振捣作用半径1~1.5 倍范围内进行布置;而振捣棒的插入深度,则需将振捣棒完全沉入当层混凝土内,振捣至混凝土表面出现气泡或者表面形成浮浆为佳,若是进行分层浇筑的,也能够保证振捣棒进入下层混凝土至少5cm左右,从而确保上下层的混凝土能够充分的融合。

2.4 施工缝留置技术

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进行施工缝预留,因该建筑为现代制造实训基地,其建筑空间面积较大,主体结构承重要求相对较高,将预留施工缝位置选择在结构受力较小的区域。具体施工过程,对施工缝留置区域先行涂抹一层与混凝土同标号的砂浆;并在具体施工前,对该砂浆的实际效果进行试验评估,确保该项施工缝留置技术可行。

2.5 柱梁板施工技术

柱梁板相对其它大面积浇筑混凝土而言,其在混凝土浇筑期间,存在施工作业空间较小,并且相应的振捣要求较高等特点,故在浇筑柱体前,对柱体内模板适当洒水,确保浇筑过程混凝土能够顺利通过模板,振捣过程循序渐进,紧跟实际浇筑部位分层振捣;柱体浇筑完毕之后,间隔1~2 小时[2],以保证柱体混凝土初步沉实后,再浇筑其上层连接的梁板。

2.6 混凝土养护技术

混凝土养护技术能补充混凝土的水分或者降低其失水速率,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混凝土养护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在非冬季施工期间,混凝土养护可采用土工布加塑料布的方式进行覆盖和洒水养护:(1)在混凝土初凝前后开始覆盖养护,将一层土工布覆盖在混凝土表面且不与混凝土直接接触,使混凝土始终处于湿润状态,保证水泥水化反应的进行,再将塑料布严实地覆盖在土工布外侧。进行洒水养护时,需掀开塑料布,且不能冲坏混凝土表面,并保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以避免混凝土局部出现开裂等情况(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2)在混凝土养护期间要采取保温隔热措施,防止因暴晒、气温骤降等原因导致混凝土性状发生改变,保证混凝土内部与表层温度、表面温度与环境大气的温差不宜超过20°C。

3 质量管理

3.1 混凝土搅拌管理

首先,确保混凝土原材料检测合格,做好试块留置,并检查搅拌设备的控料情况,避免由于机械设备出现粘料、堵塞等问题,影响混凝土的搅拌质量;其次,混凝土自搅拌机卸出后,应及时运至浇筑位置,不得超过规范要求和试配的初凝时间,避免出现离析、分层、漏浆的情况;最后,对于不同天气情况,应当及时进行沟通,调整好外加剂以及配合比,杜绝出现人为的随意调整搅拌时间等质量隐患。

3.2 混凝土浇筑管理

混凝土浇筑的管理重点在于,保证混凝土在浇筑期间始终保持流动性,并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进行旁站式监督,确保施工质量;具体浇筑过程中,应当在施工现场预备充足的串筒及溜槽,进行分层浇筑,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每层厚度不超过振动棒作用长度的1.25 倍,避免一次性浇筑方量过大,导致浇筑质量下降的情况。

3.3 混凝土振捣管理

振捣过程,要求振捣作业人员具备一定的施工经验,并在具体操作过程时,做到快插慢拔,以避免振捣棒将混凝土浆液带出混凝土,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振捣模板周边混凝土时,应当要求振捣人员将振捣棒垂直插入,同时要求振捣位置应当小于振捣棒的作用半径的1/2 区域,且还应当避免振捣插拔过程撞击模板。在施工前,应当对施工作业区域进行事先布点,根据实际施工作业区域,进行插点的排列,每一个点振捣时间一般为20~30s,结合实际施工顺序,确定采用行列式或者交错式振捣管理,从而进一步的预防出现漏振。

3.4 施工缝留置管理

施工缝的留置施工,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往往会超过原有既定的施工时间,故在管理上应当予以预留充分的作业衔接时间,为便于混凝土进行二次浇筑、振捣,尤其是在大面积浇筑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经常因种种原因导致整体施工过程不能够按照既定安排执行,因此在施工管理过程中需要及时调整作业内容以确保施工缝的施工质量。

3.5 柱梁板施工管理

柱梁板施工前,应当对柱梁板的支撑进行必要的检查验收,避免浇筑过程中,模板由于混凝土冲击以及振捣棒的冲撞,导致模板出现松脱开裂漏浆,而引起不必要的质量隐患;具体施工过程中,固定振捣作业人员的站位,避免由于人员荷载以及机械荷载,影响施工作业环境的安全;对于局部施工作业人员无法进行有效振捣的区域,施工作业人员应当定期进行辅助敲击模板,一方面检查混凝土的浇筑饱和度情况,另一方面通过敲击促进混凝土的流动,避免出现局部蜂窝麻面以及空洞情况。在施工完毕之后,施工管理人员,应当对浇筑完成的柱梁板进行全面检查,避免施工过程的扰动,导致模板出现变形。

3.6 混凝土养护管理

首先,在混凝土浇筑完毕之后,及时与施工单位指派的专职养护管理人员和监理沟通,检查施工单位所提供的养护方案是否符合施工规范要求,并随时检查其执行情况,以混凝土表面始终湿润为依据,及时调整洒水频率,确保养护阶段有始有终,对普通混凝土的养护天数不能少于7 天。其次,密切关注施工养护期间的天气变化情况,做好天气记录,尤其是雨季施工作业阶段,在养护管理上,应当予以记录当日降雨情况,以避免降雨因素,导致相应养护管理的不到位;最后,要求相关养护人员能认真负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混凝土的养护管理工作落实到位,预防混凝土产生裂缝。

4 结语

综上所述,希望各建筑单位能够充分运用各项施工技术,进行相关的质量管控,避免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确保建筑物安全地投入使用。

猜你喜欢
模板混凝土作业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混凝土试验之家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关于不同聚合物对混凝土修复的研究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
混凝土,了不起
Estimation of irrigation requirements for drip-irrigated maize in a sub-humid climate
作业
城市综改 可推广的模板较少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