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泸定县农村人力资本开发策略研究

2020-02-17 03:51陈泓任安万明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培训师培训农村

陈泓任 安万明 黄 星

2018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1]。

泸定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面积2165.35平方公里,境内居住有汉、藏、彝等16个民族,是全州面积最小、人口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人口最稠密、经济发展较快的山区多民族聚居县,也是甘孜州东部区域商贸中心和州内各县农副产品的供应基地,被誉为甘孜州“东大门”[2]。泸定县通过成立示范区、发展特色产业、高标准统筹规划、完善基础设施、整治城乡综合环境、加大宣传力度、引进实力市场主体、建立激励机制等举措,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但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人力资本开发程度低、人力资源素质较低、人才缺乏、核心人才流失率高等困境严重制约了泸定县的乡村振兴和乡村经济的发展。在此背景下,通过对泸定县的农村人力资本的开发与管理策略的研究,破解人力资本开发困境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泸定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人力资本开发的主要形式

(一)农民夜校培训

农民夜校是泸定县乡村振兴人力资本开发的主要形式。目前,已基本形成“夜校成立校务委员会、各乡镇建设有中心校、各乡村建有本校”的泸定县农村夜校办学体系,以及“县领导到联系乡村夜校”“共建支部到结对村夜校”“结对干部到夜校农户家中”“夜校本校组织”的大学习、大调研机制。已基本培育出县内外的农民夜校巡回培训师资团,共计印刷了4册21类的纸质教材,以及32部音视频教材。截至2018年8月相关数据统计,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大学习共计1492场次,大讨论共计137场次,大调研共计63场次。通过农民夜校的形式,加强对村民在法律法规、国家公共政策、医疗卫生、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知识教育,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彭清华在甘孜州调研重要指示和讲话等方面的精神宣讲,提升环境保护、安全责任、感恩、民族团结等方面的意识,以及农业种植、创新创业、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技术。如,泸定县2018年6月,对村组、党员干部、群众,通过集中学习、微信夜校、喇叭、坝坝会、群众会、入户走访、田间指导等方式,进行了宪法、十九大精神、彭清华讲话、防震防灾等方面的培训,详情见表1。

表1 泸定县农民夜校2018年6月学习清单

(二)组织村干部及村民外出考察和学习

泸定县提升乡村人力资本的第二种途径在于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组织村主任、村支书及其他支委、村里技术骨干、创业典型及村民,去全国各地乡村发展典型地区考察、学习。考察与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考察地的风土民情、产业发展模式、乡村治理和管理经验、特色农作物种植技术及经济效益、村民观念等。以泸定县某村为例,2015-2018年,先后组织村里的村主任、村支书、先进党员和年轻创业代表,前往内蒙古、西藏等外省民族地区的农村进行考察与交流。经过交流,充分认识到相对于传统的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三产业对于推动本村区域经济发展、吸引和留住本村青壮年劳动力、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中的作用优势更加凸显。该村结合本村的区域情况,如借助某村红樱桃的核心产区,以及泸定县樱桃节活动品牌(截至2018年4月,已成功举办八届),大力发展农家乐,并通过对农家乐老板进行管理、技术、观念等方面的综合培训,使农家乐的环境、菜的质量、基础设施、娱乐项目等均已提升一个档次。再比如结合本村的土壤、农作物种植情况,确定特色发展产业,如羊肚菌、核桃、番茄、枇杷等,借助临近318国道的区域优势,以及新型农民的培育(电商销售渠道的使用及推广)等,全面提高该村的人均收入水平。

(三)与高校合作

第一,讲座形式。邀请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民族学院等高等院校的教授等,到村对村民进行农作物种植、常见自然灾害预防等技术指导,以及党的政策和精神宣讲等。

第二,支部共建形式。自2012年以来,四川民族学院各职能部门及二级学院的基层党组织与泸定县下河坝村、房背后村、河口村、沙坝村、沙巴村、紫河村等村党支部,进行一对一支部共建,结合各职能部门及二级学院的特色和优势,共建的内容具体包括:党的精神与国家政策、乡村治理水平提升、村容村貌改善、特色产业发展、农作物种植水平提高、常见的自然灾害预防措施等。共建形式具体包括座谈会、讲座、参观、现场指导、三下乡等。通过支部共建,提升了泸定县各村党支部干部、党员的党性和素质,有效促进了村民素质提升、乡村现代化治理水平提升、农民发家致富、特色产业发展等。

第三,假期社会实践形式。利用寒暑假,通过大学生三下乡、大学生青年红色逐梦之旅、假期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方式,多年来,泸定县许多乡村与四川民族学院团委、学生社团联合会、学生会、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学生自律委员会、各二级学院团总支和学生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每年寒暑假,由各村搭建专业实践平台,比如提供教学、活动、志愿者食宿场地,组织留守儿童等,四川民族学院各类学生志愿者,为各村提供义务支教、文艺汇报演出、义务劳动、科技文卫知识讲座等服务。以2018年为例,四川民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等二级学院,为泸定县房背后村、田坝村、下河坝村、海子村、加郡村等,提供了包括文化下乡、科技下乡、卫生下乡等服务,通过义务支教、文化汇演以及科技知识、计算机知识、创新创业知识、电子商务知识等传播,促进了服务村基础教育水平和知识文化水平的提升。通过义务劳动,一方面,改善了服务村的村容村貌,另一方面,也促进服务村村民的卫生意识、责任意识、环保意识的提升。

(四)家庭、个人、乡村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

第一,对于家中学龄孩子的教育投资,包括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在内的教育方面投资,这是泸定县农村家庭和个人的最主要的、成本最高的投资方式。

第二,乡村企业在企业建设中,以及各家庭在发家致富中,对员工或者家庭成员在知识、能力、技能、技术水平、管理经验等方面进行的投资,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部分农村种植特色农作物,外出学习农作物习性、关键技术点等方面的投资,再如某些农家乐的开设,组织企业员工参与厨艺、管理技巧、服务规范等方面的学习。

二、 泸定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人力资本开发与管理的困境

(一)农村人力资本结构不合理

第一,留在各村的劳动力的年龄结构不合理。以某村为例,该村200余人,处于青壮年阶段的劳动力(18-60岁)共60余人,但是留在村里的不足20人,且多为女性,以照顾老人、小孩和轻微的农作为主。一方面,劳动能力低下,且不容易接受新的理念;另一方面,留下大量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容易导致诸多社会问题。

下面为了对个算法的总体性能进行比较,对3种滤波算法的各自均方根误差总和的平均及100次蒙特卡洛仿真的耗时(用时)进行比较,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第二,文化程度不均衡。在农村工作的,文化程度较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偏低,文化程度偏低严重限制了农村管理人员的视野、村民对新型事物的接受及传统观念转变的程度等,即使近年来高等教育升学率有所提升,但是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工作的人仍相对较少,严重阻碍了泸定县各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三,从事产业的结构、工作性质不合理。从从业者的产业和行业分布分析,主要从事的是第一产业,第二、三产业人数相对比例较少;主要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而复杂的、脑力劳动所占比例相对较低;从事管理类、行政类的工作较多,从事专业技术类较少。

(二)人力资本素质不足

第一,思想观念落后。由于受地方区域位置偏僻、教育程度低、交通阻塞等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泸定县部分村民的思想观念传统、落后,存在惰性思维和惯性思维,如对于转换耕地、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发展新型产业、转变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改善村容村貌等新型的理念和经营管理方式和方法具有较强的抵触心理,从而导致后续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群众基础。另一方面,各农村家庭和个体缺乏人力资本投资的观念,由于子女的教育、家庭成员技术能力的提升等投资,短期内收益率低,且会增加家庭开支,因此,会弱化家庭及成员的人力资本投资,从而阻碍农村人力资本的开发。

第二,人力资本存量多,但是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由于国家对民族地区生育政策的相对民主和开放,很多农村家庭都拥有2个以上孩子,泸定县各村的人力资本存量总体较高,但是由于接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文化程度相对也较低,而文化程度偏低必然导致其劳动技能弱、技术水平低下,只能从事技术含量小、简单的、传统的、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从长远看,必然会阻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企业的转型发展。

(三)人力资本教育与培训体系的整体效能有待优化

第一,从整体层面而言,泸定县农村人力资本教育与培训体系不够健全,存在覆盖面窄、内容过于理论化、内容过少等缺点。

第二,在培训与教育课程层面,各村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大同小异,缺乏必需的培训和教育的需求分析,没有真正实现人力资本教育与培训的因地制宜。

第三,承担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的师资队伍相对匮乏,且培训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支高水平的泸定县农村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尚未完全形成。泸定县承担农村人力资本教育与培训体系的教师在培训理念、培训课程开发与设计、培训效果评估、授课能力与技巧、授课风格塑造等方面水平与授课对象、授课内容匹配度相对较低,且普遍存在年龄大、承担的教学任务重、教学科目多、理论性强而实践技能弱等缺点。

第四,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本教育与培训的管理机制,如监督机制、评估机制、学员的考核与奖惩机制等。人力资本教育与培训体系的整体效能不高,导致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村民,培训的内容与工作脱节、培训的效率低、培训的成果转化率低、培训与教育过程中存在走形式等问题。

三、 乡村振兴战略下泸定县农村人力资本开发策略

(一)加强农村人力资本开发的财政投入

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加大泸定县农村人力资本的公共财政投资制度的建设。具体包括:建立专项的农村教育经费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多渠道筹集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专项经费。加大对泸定县农村教育专项经费和人力资本投资专项经费在使用科目和使用过程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上的监督与管理,以及使用结果和效果的评估和管理,保证专款专用和使用效益的最优化。政府部门还可以通过提供融资、税收调整、税收减免等宏观政策,来充分调动各农村企业和家庭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等基础教育,应该建立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企业参与、农民支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多元化投资体系,积极争取无偿援助、低息贷款、捐助等支援形式,改善泸定县乡村教育资金短缺的状况,实现城乡义务教育机会均等,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3]。

(二)提升校村合作机制的效率

第一,提升高校在实施泸定县乡村振兴战略方面的科研水平和科研项目质量,为泸定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支撑、决策咨询和技术指导。政府部门、企业、学校等各种纵向、横向科研项目,在同等条件下,向农村人力资本开发、乡村振兴、种植技术提升等方面倾斜。鼓励甘孜州内外的专家、学者、教授等对泸定县农村的产业发展、农民工返乡创业、人力资本提升、农村生态与文化建设、乡村治理模式和治理水平、乡村基本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乡村企业经营体系建设等重点课题进行专题研讨,并鼓励将科研成果和科技成果进行转化。

第二,推动高等院校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相关专业发展,如四川民族学院可以加强基础教育、管理、经济等专业的学科建设,以及与泸定县乡村振兴战略相关的应用型示范课程建设,如《管理学原理》《创业基础》《市场营销》《基础藏语》《电子商务》等,为泸定县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及人力资本素质的全面提升提供大量的人才储备。

第三,提升高等院校服务地方的能力,尤其是在泸定县乡村振兴基层人才培养方面的能力。具体包括:依据泸定县不同乡村、不同行业领域、不同层次的人才,设计具体的培养方案、并有效实施和管理培训,可以为泸定县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新型农民、农村技术骨干和创业典型、农村党政干部、大学生村官等,开展相应的专题培训;为泸定县各村的乡村基层干部、农业领域的相关人员、乡镇企业的职工,以及普通村民提供学历提升教育。另外,学校还可以选派农学领域、管理学领域、经济学领域、教育学领域的专家、骨干教师,入驻有需求的农村,通过兼职、挂职、项目参与等多种形式,更好地服务泸定县的乡村振兴。

(三)健全和完善农村人力资本教育和培训体系

第一,构建全方位的农村人力资本教育和培训体系。从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基础教育、学前教育、家庭教育及高等教育六个层面,覆盖村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党员、学生、普通村民等对象,构建包括理念、观念、种植技术、营销观念和能力、管理技巧和技术、创新创业等在内的乡村人力资本培训和教育体系,全面提升泸定县的人力资本水平。

第二,做好培训和教育需求分析。承担泸定县农村人力资本教育和培训的单位及教师,在培训之前,应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访谈等方法,充分了解培训对象所在乡村的基本情况,培训对象的需求,培训方法的接受程度,以及其他培训的要求等。在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配备相应的培训师,使用对应的培训方法。如针对乡村管理干部、大学生村官等,培训的重点在于管理理念、管理技巧、政治理论水平、战略思维等;针对创业典型,培训的重点则是盈利模式设计、产品设计及包装、销售技巧、特色产品营销渠道、电子商务技术、战略思维、团队打造、财务管理等;针对农村种植大户,培训的重点则是种植技术水平的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针对党员干部,培训重点则在于国家政策、党的精神等;对于普通村民,培训的重点则在于法律常识、生活常识、卫生常识、环保常识等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第三,加强培训过程和培训效果的监督。监督的内容包括培训制度及档案监督,是否有完整的培训规划、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培训过程监督,培训和教育过程中形式是否走样、培训内容是否脱节、培训环境的布置情况、培训对象学习情况、培训经费的使用情况、受训村民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效果等;培训师的监督,包括承担乡村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师资资历水平、培训态度、培训方法、培训能力等方面监督;培训考核的监督,培训学员的成绩评定、证书发放中是否存在徇私舞弊的行为等。

第四,加大对于培训效果的评估。首先,可以通过访谈法、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收集接受培训与教育的村民对于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教师的培训技能、培训环境、培训整体安排等方面的评价。其次,培训与教育结束后,通过对培训学员进行考核,了解培训村民对于受训的知识、技能、技术的掌握程度,如通过现场考核的形式,考查村民是否掌握了种植技术,通过考试的形式了解村民是否了解了国家的政策和党的政策等。只有通过考核的村民,才能获得《泸定县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结业证书》,该证书可以作为该村民创业就业补贴申请的重要依据。再次,培训与教育结束一段时期后,可以通过培训学员回访、村干部的访谈等形式,考查培训学员在知识、能力、技能运用方面,以及观念的转变方面的情况,尤其是培训成功的转化率等。最后是对培训效益和效果的综合评估,这是耗时最长、评估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通常是培训结束1年以上,与培训前相对比,对接受培训的乡村在经济发展速度、产业发展优势、脱贫攻坚效果、村容村貌改善情况等方面的综合评估。

第五,创新培训考核方法和培训考核结果的运用方式和范围。可设定《泸定县农民学习积分管理办法》,将泸定县村民参与各种形式的教育与培训纳入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各村民参与线上线下的培训基本情况、奖励情况。对于积分较高的学员给予学员标兵、优秀学员等荣誉称号,特别优秀的可以作为各村储备干部进行培养,也可以给予奖金和奖品等物质奖励,对于拥有较多积分的学员或者积极参与各类教育与培训的家庭,可以在"星级文明户"等评定中优先考虑,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人力资本提升较快、较好的个人和家庭,在各村的集体经济效益分配、就业推荐、创新创业扶持等方面进行优先考虑,对于拥有较多高积分的乡村企业,可以在税收、重点企业扶持等方面给予支持,对于人力资本提升方面成绩显著的乡村,在优秀村支部、星级村等评定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四)精心打造一流的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师资队伍

第一,明确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师的培训资质和标准。承担泸定县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师应当具有以下的要求:严格的政治标准,即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了解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相关的政策、实施目的和意义、具体内容和标准等;了解培训对象所在乡村的具体情况;专业知识和技能,即对于所授与乡村振兴战略相关课程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个人授课水平,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倾听技巧、个人风格的塑造能力、反馈技巧;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如爱岗敬业、敢于拼搏、吃苦耐劳、团结互助、认真执教等。

第二,严格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师的选拔流程。首先,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培训师的标准、资质和条件、报名流程和考核指标。其次,推荐和报名阶段。高校教师、农民夜校专兼职教师、驻村干部、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技术骨干、乡村龙头企业管理者、先进党员等,符合基本标准的,可以采取自我推荐、单位推荐、群众推荐三种方式进行报名。再次,试讲和考核阶段,由夜校领导、金牌培训师、村干部、群众等组成试讲考核团,对于试讲考核合格的,纳入泸定县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师库;最后为培训、试用阶段,只有通过培训和试用的,才颁发《泸定县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师》资格证书。

第三,做好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师的量化考核工作和奖惩工作。一定的考核周期结束之后,对于专职教师,可以以年度或者1个项目结束为考核周期。对于兼职教师,以一个项目结束为考核周期,从教师的教学态度(备课的充分程度、上课认真程度)、教学能力(教学风格、教学氛围、教学水平、教学技巧)、教学效果(学员满意度、学员学习成绩、学员学习效果、学员学习结果的转化程度等)等进行综合考核。培训效果好、培训投入产出率高、培训口碑好、培训能力强的培训师,应当给予评级优先、优秀培训师荣誉称号、奖金等奖励,对于培训效果差、培训口碑差、培训能力弱的讲师,应该给予通报批评、降级、取消培训师资格等惩戒。

第四,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师的培育工作。具体途径:吸引培训经验丰富、培训能力强、高学历的培训师来泸定工作;通过优秀夜校教师巡讲、城乡教师互派交流、教研教学联动活动、联盟办学等方式,开拓现有教师队伍的眼界和思维,提升其培训技能和水平;鼓励现有的培训师通过考取研究生、自考、夜校等多种形式,提升学历;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具有培训资质的培训师进行观念、政策、培训能力和技巧的培训,重点在更新培训观念、提升培训水平、注重培训师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

猜你喜欢
培训师培训农村
还剩几只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我国第一批FIDIC国际认证培训师候选人初审培训班在京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