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轨道施工与维护课程教学策略探析

2020-02-18 01:17甄相国
四川水泥 2020年2期
关键词:轨距铁路教学活动

甄相国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衡阳 421000)

1 教学分析

1.1 课程分析

首先对铁路轨道施工相关专业中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方向进行分析。相关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铁路工程施工、修理、养护以及监理等方向的工作。具体到工作岗位主要有技术人员、试验人员、测量人员或桥隧工等岗位。对上述各类岗位的专业技能要求进行分析可知,《铁路轨道施工与维护》课程是提升上述各类岗位水平的重要课程。该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为铁路病害的判定与处理、维修方法、病害处理验收方法、相关安全知识和管理知识等。

1.2 课程教学目标分析

在确定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时,有三方面内容需要着重关注。第一,课程目标的设置要与教材内容相统一,根据教材内容设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或补充教材内容,两者要实现有机统一。第二,教学目标设置要符合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第三,教学目标设置要与实际工作岗位对工作人员的技能要求相契合。笔者在梳理相关要求和标准的基础上,为该课程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第一,理论知识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对教学活动中涉及到的相关理论知识做到充分掌握,对相关概念做到透彻理解。第二,技能学习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掌握轨距测量、读数和记录的基本方法,掌握根据轨距允许偏差管理值确定轨距超限处所等实用性技能。第三,综合素质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高职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具备一定程度的自我学习能力,培养起一定的创新意识和精神,能够时刻保持笃实力学的学习和工作态度。

1.3 基本学情分析

在学习该门课程之前,相关专业学生已经对《铁道概论》、《工程测量》等基础专业课程进行了学习,已经掌握了一部分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知识探索欲望和求知精神。在具体操作能力方面,具备一定程度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兴趣。根据目前各类型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大部分用人单位均要求求职者具备铁路线路职业资格证书,在铁路轨道施工与维护课程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点与该资格考试大纲中所列知识点存在高度吻合的特征。因此,大部分学生对该门专业课程较为重视,保持了较好的学习态度。但是,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也会存在由于学生对于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欠佳、分析和处理难点问题的能力不足而导致教学效率较低,培养效果较差等实际问题。

2 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1 理论教育环节缺乏实践支撑

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抽象理论知识点的讲解。该类知识点教学活动存在的共性问题为知识过于抽象而导致学习者理解较为困难。例如,在相关专业工具使用方法、轨距检查的实践操作方法等知识点的讲授活动中,传统教学方法往往仅从抽象层面进行解释。学生在该过程中经常出现理解困难的问题,导致理论学习环节的教学质量较差。在理论知识教学活动结束后,传统教学模式下会组织学生进行实操练习。在实操练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准确、不牢固,教师需要在实操练习的过程中对理论知识进行重复讲解。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往往会由于实操场地和实操教学时间等各方面原因的限制,教师较难将理论知识和实操方法进行结合讲解,最终导致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不牢固。笔者认为,出现上述问题的本质原因就在于理论教学过程和实践教学过程没有做到高度统一,而采取了分离进行的方式,与科学的教育方法存在一定差距。

2.2 课前自习与课后拓展效果欠佳

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离不开学生课前自习和教师引导下的课后拓展两种重要教学手段的支撑。通过课前自习环节,学生能够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对其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一定思考,为课堂学习奠定一定的理解基础。教师引导下的课后拓展环节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和相关技能的掌握水平,并且可以通过该环节拓展实践技能,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但是,在目前教学模式下,课前自习和课后拓展两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课前自习环节,教师一般不会进行自习方向的引导,这种情况导致了学生课前预习活动方向性不足,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极为有限。在课后拓展环节,在课后时间段师生沟通较少,在课后扩展这个影响知识和技能掌握深度的重要环节,教师缺乏渠道对学生仅有有效引导,会使课后扩展环节逐渐流于形式。

3 铁路轨道施工与维护课程教学优化路径

3.1 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统一进行

目前教学过程中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通常情况下分离进行,高职院校该专业各类实践性技能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采用了先课堂理论学习、后实操训练的教学模式。但是笔者认为,两者分离进行与科学的教育理念相违背。在该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应当采取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环境的设置方面,应当为学生配置铁路轨道模型、道尺等教学设备,辅以传统的多媒体信息化教学设备,为教学活动的理实结合提供物质条件。在该种教学环境下,教学过程可以实现理论教学和技能教学的同步进行,教师可以当堂指导学生进行实操,解决了传统分离教学存在的弊端。

3.2 教学与生产一体化

高职院校铁道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活动最终都要与实践生产相对接。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学内容也要与实际岗位需求相切合。因此,在铁路轨道施工与维护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入企业导师进行教学。企业导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着重为学生讲授实践操作技巧、注意事项、标准化作业流程以及安全知识。通过企业导师参与教学,可以加强学校教学与社会生产之间的关联性,加强该专业人才培养导向,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3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指由任课教师针对铁路轨道施工与维护该门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点,为学生设定相应情景,由学生通过讨论、资料查询等方式对情景内涉及的问题进行解决。例如,教师可以设定如下情景:由于某条线路轨距超限而产生了行车稳定性降低的问题,需要进行检查和维护,具体应当如何处理。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应知识,提出解决方案。在学生解决情景问题时,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理论知识帮助。通过该种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4 角色扮演教学法

该种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对该课程知识涉及到的相关岗位进行分类,由学生扮演各岗位工作人员,进而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对模拟工作岗位作如下分类:将学生分为防护员、工班长、检测人员等类别。学生通过扮演防护人员,可以学习掌握轨距检测防护办法等知识,通过扮演工班长角色可以掌握轨距监测作业方案制定、总结反思等技能,通过扮演测量人员可以掌握轨距读数、记录、病害分析等技能。总而言之,通过角色扮演法可以使学生较为真实的感受工作环境,促进学生技能水平提升。

猜你喜欢
轨距铁路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亚欧大陆跨境铁路的轨距问题
轨距对轨道结构受力特性的影响
UIC电子新闻12月10日刊
角度补偿轨距尺的研究与开发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无人机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