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绿色金融的认识与思考

2020-02-18 08:16石河子广播电视大学石河子市832000谷战涛
石河子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金融绿色环境

(石河子广播电视大学,石河子市,832000) 谷战涛

我国在21世纪之初开始了有关绿色金融的研究,有的研究者对绿色金融的概念进行梳理和辨析,希望以此引起国内学术界对这一新的研究领域的关注;之后便有学者研究国外的绿色金融理论,并试图将之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以建设中国的绿色金融理论体系;也有研究者探讨了我国发展绿色金融的必要性;随着学术领域的广泛探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在我国建设绿色金融的途径。

2005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于金融业发展的理论研究有了新的突破,绿色金融研究成为金融业发展的研究热点。2007 年,我国开始了绿色金融的实践,提出了构建“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的绿色金融体系。

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绿色发展,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等。“绿色金融”业务已经成为中国转变发展方式过程中的助力器。《清华金融评论》近期调研了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五省区绿色金融试验区,认为目前绿色金融相关标准界定依然比较模糊,绿色项目成本高、缺乏地方财政支持,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也亟待优化,并建议建立统一绿色金融标准、建立绿色信息共享平台,同时还需要注意防范“洗绿”和“漂绿”的风险。可以说,绿色金融的发展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本文就绿色金融的内涵和作用、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等问题进行了仔细分析与研究,旨在探讨绿色金融的发展策略。

1 绿色金融的内涵

绿色金融作为一门金融创新与环境保护的交叉学科,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通常也被称为“可持续性金融”(sustainable finance),即环境融资(environmentalfinancing)。它主要指从环保角度重新调整金融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政策和业务流程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用于评估环境风险、挖掘环境商机并开发绿色金融产品。

“低碳经济”在21世纪初由英国官方首次提出,它以耗能低、污染小、效能高、收益多等特色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认可与支持。绿色金融伴随低碳经济产生以后受到各国关注,已成为各个国家主要的金融发展模式。“绿色金融”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规范的定义,不过学术界对此已经达成一个共识:金融业在投、融资活动中均要体现出“绿色”。具体而言,是指金融机构对环保产业与生态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强关注,以帮助企业降低消耗与节约资源为目标,通过创新为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产品,促进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金融活动。绿色金融主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保险和绿色证券。绿色信贷指银行在金融信贷领域建立环境准入门槛,为从事绿色环保行业的企业放宽贷款限额并提供优惠利率,对污染生产项目实施经济惩罚,从资金源头上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扩张。绿色保险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分散环境风险而对其投保,让保险公司承担企业损失的经济手段。绿色证券指上市公司在证券融资的过程中需通过环保部门的审核,以期建立良好的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就现阶段而言,人们对“绿色金融”的关注点仍然主要集中在银行业的信贷业务方面。

从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实践看,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将环境保护纳入其投、融资决策中,通过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引导来促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与产业调整,以实现良性发展。

2 发展绿色金融的现实意义及作用

相比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处于发展中国家,对环境保护问题缺乏一定的重视,在国内环境问题中,工业企业的污染问题最为严重,污染因素也比较多。其一就是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不够,不能清晰的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于是就缺少相应的预防污染的措施;其次就是当地政府更加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环境的保护。在此种情况下,环境污染问题很难得到解决,政府和企业为了经济的发展,透支利用现有的环境资源,这种发展的模式破坏了生态的平衡,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环境破坏的基础之上的。虽然近年来我国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所加强,但是都是对已破环的环境进行补救,并且还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所以环境保护的效率还非常的低下,难以得到有效的成果。由此可知,环境保护问题只单单依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一些金融手段,利用金融市场的调节来提高企业对环境问题的重视,进而积极的参与环境的保护。所以金融机构应该倡导绿色金融,并把金融信贷,保险,证券等金融投资运用到企业对环境的保护上,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

绿色金融从整体上看是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当作一种政策,在投资决策过程中要考虑潜在的环境因素,把环境条件与潜在的金融投资的回报、利益、风险和成本相联系,在金融的日常经营活动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环境污染的治理。绿色金融的核心是将自然资源的存量与人类经济活动造成的自然资源损耗,通过评估,进行金融资源的优化再分配。

绿色金融对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加快金融业发展、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改善环境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

2.1 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绿色金融能为发展绿色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提供配套资金支持,有助于引导公众投资行为和社会资本流向,推动企业从事绿色生产经营,促进绿色产业发展,使得经济发展方式从过去依靠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向技术创新、结构优化转变,最终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2 加快金融业发展

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绿色金融也有助于推动金融业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金融工具的推出有助于金融机构实现稳健经营、防范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促进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

2.3 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由于绿色金融重点扶持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企业为获取金融机构的贷款优惠和政府部门的财税优惠,就需要满足绿色金融的节能环保要求,加大环保技术创新力度,改进生产条件和工艺,降低单位产品的物耗、能耗和废物排放,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因此,绿色金融有助于推动企业技术和设备升级,引导企业更多地投资于绿色节能产业,有效规避环境风险。

2.4 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

一方面,绿色金融可以引导社会资金流向节能环保企业;另一方面,以节能环保为融资条件,客观上可强化企业的环保意识,从源头上规范企业的环保行为。以绿色信贷为例,银行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企业或项目提供贷款并实施优惠利率,对高耗能、污染企业实施贷款限制或惩罚性利率,通过差异化企业融资成本,调节市场主体行为,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

3 我国绿色金融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3.1 绿色金融体系法制不完善

绿色金融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目前,我国已出台《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保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但均只停留在部门规章层面,没有较强的约束力和执行力,缺乏一套较为完整的引导绿色金融长期发展,规范社会行为和各方权责的绿色金融法律制度体系。

3.2 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

信息沟通机制不畅。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客观上要求有健全的信息沟通机制,了解企业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2007 年,我国已发布文件,要求把企业环保信息纳入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但从目前情况看,央行征信系统所涵盖的企业环保信息范围还很窄,且由于环保信息与企业获取贷款挂钩,企业存在隐瞒真实信息,或提供虚假信息的可能,使银行难以获得充分的信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银行开展绿色信贷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

3.3 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战略准备不充分

绿色金融的发展战略准备不够充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金融机构管理人员对绿色金融管理存在局限性,在金融信贷的短期目标上,对绿色金融的长期发展管理还有所欠缺。另外,一些已经实施了绿色金融项目的企业在对其进行管理时没有确切的长期的管理目标及规划,同时对企业的绿色金融文化认识也不够。其二,一些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的认识与学习还不到位,宣传的力度也不够,所以对企业管理的时候容易受利益的诱惑而忽略环保问题,使得企业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其三,相关金融机构需要对环保以及法律等多个专业的相关内容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实施绿色金融项目管理的人员需要具备全面性的才能,但是事实上这种全面型人才是比较稀缺,绿色金融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4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对策

4.1 完善绿色金融法律法规

由于环境问题涉及社会公众,环境管理涉及环保、能源等部门,为促进绿色金融发展,有效落实环境责任,建议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在国家法律层面制定相关法律,要求金融机构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对信贷企业环境风险通过信息披露、口头问询、实地考察等形式进行动态监控;同时加大对环境违法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处罚力度。

4.2 建立绿色金融信息交流平台

发展绿色金融,需要减少实施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建立绿色金融信息交流平台,包括政府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企业环境信息、金融机构信贷信息、企业贷后行为信息等,通过信息平台,为金融机构投融资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撑,保障绿色金融有序、健康发展。

2017年,第六届全球绿色经济财富论坛分会—绿色金融与绿色产业联盟峰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峰会当日,由国际绿色经济协会发起并成立“绿色金融与绿色产业联盟”。联盟的成立,标志着国际绿色经济协会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工作将更具成效。绿色金融与绿色产业联盟,是国际绿色经济协会与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联合组建的专题平台,是产业绿色化与金融体系深度缔结的专业平台。旨在组建中国金融资源群体与绿色产业实践案例资源,建立绿色产业金融模式的a1案例库,为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奠定专业基础。

“绿色金融与绿色产业联盟”遵守国际绿色经济协会章程与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管理办法,接受国际绿色经济协会与中国金融学会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与管理。联盟将由“绿色金融联盟伙伴、专家委员会、绿色金融工商理事会”三大模块组成。

联盟的成立,将使国际绿色经济协会金融服务平台的功能更加完善。藉此将为协会会员单位提供更多的绿色金融项目、投融资、企业发展、结构整合等方面的服务。绿色金融和绿色产业联盟的成立,将为众多的企业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提供更多更大的帮助与支持。

4.3 实施绿色信贷,建立政策性银行

要想使我国的绿色金融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就要始终坚持减排原则,并且以此为中心采用不同的方式开展各项工作,努力实现环境良好的大国形象,政府应该加大扶持力度,成立政策性的绿色金融银行和相关的绿色金融机构,大力支持企业治理排污问题,为保护环境贡献一份力量。建立绿色信贷银行,有利于国家更加直接的将资金投入到绿色产业中去,推动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壮大,更便于对环保产业及相关的企业进行利率优惠和贷款条件的放宽。绿色信贷银行建立的同时也可以对金融产品的创新起到积极作用。

4.4 创新绿色金融产品

绿色金融产品是推动绿色金融体系建立的基本,首先政府应该积极地支持银行或者其他的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或者环保的债券,并且对相关的利息收入采取免税的优惠政策,利用筹集的资金来支持环保业的发展和相关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其次我们还可以建立绿色基金,并且推出一些有创新性的金融产品,增大金融投资的利益,规避风险,聚集更多的资金用于发展环保事业。

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是绿色金融的两大传统融资渠道。2016年,我国绿色债券市场获得飞跃式发展,全年在境内外市场共发行贴标绿色债券2300亿元人民币,占全球绿债发行的40%。绿色信贷方面,截至2017 年2 月份,21 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余额达7.5 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8.8%。

除此之外,绿色ABS、绿色担保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创新型产品在2016年不断涌现。

4.5 完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环境保护部等七部委近日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该意见,绿色金融体系包括七个基本领域:一是大力发展绿色信贷;二是推动证券市场支持绿色投资;三是设立绿色发展基金,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动员社会资本;四是发展绿色保险;五是完善环境权益交易市场、丰富融资工具;六是支持地方发展绿色金融;七是推动开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绿色中国应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包括银行绿色化转型、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绿色担保体系的构建,完善债券、股权、基金、保险市场建设,积极发展排污权交易,加快建立高效的绿色低碳交易市场,满足多元多层次的投融资需求,提高市场整体竞争力。

4.6 建立完善的金融监督管理机构

完善环保部门和金融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金融部门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得企业的环保信息是建立绿色金融平台的前提。金融部门与环保部门应该明确分工,并相互协调,建立资源共享平台,通过信息平台和企业的征信系统方式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与此同时,完善法律制度中关于绿色金融的相关法律条文,并且在金融法制基础下建立专门的绿色信贷法律,完善我国绿色金融的监管体系,促使我国绿色金融朝着健康蓬勃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金融绿色环境
绿色低碳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环境
君唯康的金融梦
P2P金融解读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