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海绵城市下的城市河道治理与景观营造

2020-02-18 09:22王文娟
建材与装饰 2020年31期
关键词:海绵河流河道

王文娟

(太原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24)

0 引言

在现代城市的发展中,城市河流的生态建设是一个标志,它不仅充分体现城市的自然复原力,而且优化城市的生活条件、历史文化、文化和文化。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河道治理与景观设计需要遵循诸多原则,在满足景观实用需求的基础上兼顾美观,此外水生植物配置以及陆域空间的设计也需强化景观的各项功能。

1 海绵城市的相关内容分析

1.1 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主要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具备储水、排水等方面的能力。从生态环境的角度上看,海绵城市属于一种“低影响”开发方式,例如生态湿地、透水路面等的建设完全与自然发展规律相融合,城市发展能够完全顺应生态环保目标。此外,雨水收集、可持续性排系统等内容都被涵盖在海绵城市之中。

1.2 海绵城市的建设原则

海绵城市的建设原则主要为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以及因地制宜,首先规划引领主要指的是将城市的水文体系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主导。其次生态优先指的是保护城市水生态敏感区,选择自然的给水排水方式,促进城市周边河道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安全为重主要指的是注重考虑基础设施安全和水安全。最后因地制宜的原则为结合一个市的经济特征、人文水文特征以及自然特征等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1]。

2 海绵城市下的城市河道治理问题

①水环境。降水尚未治理,城市水源污染严重。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中,一开始很难实现对雨水径流的有效控制,是城市地区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附近有黑水,需要更多治理。由于缺水和污水不规则排放,现有城市地区的污水处理成为城市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河流道路远离中心,成为人们干扰较小,但工业企业、农业面源污染和上游携带污染物对水体的污染较为严重;截污治污建设有待加强,由于现状城区河道污水收集管网不完善,生活污水成为城区河道的主要污染源。另外,部分老城区建设截流式合流制管网;②水生态。水循环不畅,城市水系连通性较差。为河多而水少、洪过而不留的特殊城市。地势上的北高南低、西高东低造成中心城区难以存续水量,大部分城市干流成南北向分布,而缺乏东西向的沟通,导致城市水系多为过境式流淌,未有效保护蓝线,河道生态功能化。河道护岸一般为硬质驳坎,亲水性较差使滨水而居的亲水文化彰显不足。城区部分河道虽然经过整治,但是河道的渠化现象比较严重,致使水体的水环境容量低,自净能力差,生态环境脆弱;③建造大量硬化地形会大幅增加铁路超高系数,并增加排水网的压力。城市雨水系统不好,管道堆积严重堵塞,导致一些低洼地区降水不及时影响,导致局部洗涤。此外,排水管道出口强降水时会出现带有水槽的情况,导致不规则排水。低洪水和管理不善。洪水的主要防御标准低,再加上多年的准备工作、严重的道路建设、阻尼损伤、河流泛滥的可能性,使得整个城市都有可能被洪水淹没,造成严重的生命损失和恶劣的紧急管理[2]。

3 海绵城市下的城市河道治理与景观营造措施

3.1 河道整治原则

城市河道治理是指综合考虑河岸洲滩、供水、航运、防洪、排水等设施,按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调整和调整河道主流位置,由此改变河道淤积、水流与泥沙运动的治理措施。一般地,将河道整治分为平原型和山区型治理两大类,前者主要有拓宽、疏浚、河势调整及裁弯取值等工程措施,后者包括局部疏浚、改善流态、除障、炸礁、航道区划等。城市河道治理应以保证防洪安全为基本条件,所以大多数属于平原河道治理,整治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如下:生态治河和综合整治原则。根据总体规划理顺干支流与中下游间的关系,结合水利工程实现综合化、系统化整治,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此外,为解决岸墙硬质化与河岸生态化问题,治理工程应综合应用新型材料、工艺方法和技术。治河与治污相结合原则。充分考虑治河与景观要求实行统一建设,保证河道治理工程效率及避免对河道的重复开挖。近自然原则。在达到防洪要求的条件下尽量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河道系统亲水性减少对环境产生的冲击,最大限度维持天然岸坡与自然流态,堤岸营造应尽可能选用绿色材料,从而为修复河流生态创造有利条件。高标准建设原则。为保证防洪安全建设高标准防洪工程,在符合城市经济发展要求的条件下实现街道后续发展与堤岸自然景观的协调统一。通过分析与对比多种设计方案,最终优选出满足防洪要求、生态效果突出、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简单可行的方案,保证河道治理预期目标的实现[3]。

3.2 生态保护原则

景观区域的设计应遵循“生态保护”原则,保证景观区域周围的水文生态系统在建设的过程中不被破坏,结合当地城市的气候特征、水文特征,保证开发前后的生态系统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同时还应在设计环节中融入当地的人文文化,保护和尊重区域特点,严禁大规模的改建[4]。

3.3 重视地域特色

重视地域特色主要是指将人文历史和城市的文化特色融入景观设计中,将景观作为整合城市环境和景观环境的桥梁,从而以点带面地优化整个城市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将人文历史风俗融入景观设计中还有于弘扬中华特色传统文化[5]。

3.4 保护自然风貌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景观设计,提倡在自然生态的基础上追求景观设计效果,可以策划一些禁止人员进入的景区地块,防止人们对景观的破坏,降低景观的维护成本;还可以通过设计密林等方式最大限度还原生态景观环境,一方面保护自然风貌,另一方面为人们提供接近自然生态的景观,增强观赏效果。

3.5 对城市河道的亲水性加强建设

为了保证城市水道的湿度,我们可以通过河岸的科学建设提高河流的湿度。河流护栏不同断面的不同施工技术可用于设计不同的景观平面。它们包括平台、坡度和层次结构。河流的水文建设需要利用河流的绿色设施作为河岸种植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提高河流的水分。绿色植物使它舒适,让夏天的太阳升起和放松。此外,可以增加两岸灌木的重量,从远处建立表示绿岸的林荫道。为了有效地隔离河流和城市的街道,还可以为河岸建立保护区,保护河岸的土壤,提高河流的水分。

3.6 城市河道景观与生态协同设计

①净化水质,恢复自然生境。建设分散的雨洪收集控制区,在排污点等易于控制雨洪水源的区域采取源头分散收集措施,截留收集雨洪资源。同时,优化植被配置结构,净化水质,以乡土植物为主,搭配部分适应性良好的抗性植物以及观花植物,从河岸到水体分为绿化隔离带、乔草防护带、灌草湿生带、挺水植物带、浮叶植物带、沉水植物带5 个层状结构的立体净体系,增强堤岸的抗灾防洪功能,减少水土流失,削减流速度,防止侵蚀河岸并恢复自然生境;②强化体验,激活公共空间。河道空间通常为带状空间,单一的道路景观不免使人感到单调,所以在设计之初应结合地形及河道长度,分段打造,形成相应的主题特色;适当拓展空间,形成景观节点,聚集人流;融入智能化服务、人性化考虑,与时俱进,增强体验感。同时,城市河道空间也是见证城市发展、历史变迁,承载居民记忆的场所。所以在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原有的地域文化,并以符号或文字的形式展现在景观中,形成场地特色,激发公共空间活力;③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建设生态基础,建立成熟的城市安全机制,建设海绵基础,特别是提高城市河流抗洪能力,开发城市长距离系统和多层网络系统,以便在河流两岸建立联系,提高无障碍性。合并周围地块以建立符合您需求的相应功能区域,从而增强区域动态并创建公共空间。植物种植是以土地的物理肌肉育种为基础的。为了从北方建设一种特殊的植物。解决城市设施不足的问题,提高服务水平。

4 结束语

所以海绵城思想与城市河道景观相结合,不仅是城市景观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城市问题的办法。设计师应了解施瓦茨城市的设计思路,更加重视景观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意义,确保景观工作的科学合理设计。

猜你喜欢
海绵河流河道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河流
河道里的垃圾
海绵是植物吗?
流放自己的河流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