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 项目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研究

2020-02-18 09:22温娜
建材与装饰 2020年31期
关键词:工程项目动态工程造价

温娜

(山西八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7)

0 前言

当前我国工程建设获得了较快发展,EPC 工程项目不断增加,为了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EPC 工程项目应重视造价管理工作,深入考察EPC 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以达到预期动态管理的效果。

1 EPC 总承包模式下造价管理概述

1.1 EPC 工程概述

EPC 工程总承包主要指的是建筑企业在业主委托下,总承包工程项目,遵循合同约定内容对工程项目进行工程勘察、施工设计以及工程采购等,实行全过程的承保管理,或者对工程的若干阶段进行承包。经过不断发展,当前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呈现多元化与周期化的发展特点。

1.2 EPC 总承包模式下的造价管理

为了做好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控制工作,企业必须在建造、使用、维护以及拆除等方面全方位控制建造成本,实行合理的管控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工程项目造价水平。全过程造价管理应持续渗入各个工程项目环节中,且在管控造价的基础上还应严格遵循动态管理理念。全要素管理涉及工期、质量以及安全等各个方面,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水平,为了达到预期效果,造价管理人员应全方位考虑各个因素,统筹兼顾彼此间的关系。除此之外,全方位造价管理还会涉及工程参与方、行业协会以及政府机构等各个主体部门,基于此,各主体内部应结合工程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造价管理机制,并为各主体的沟通打造高效方式,避免侵犯各建造主体的经济利益,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工程许可范围内,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

2 建筑工程项目动态造价管理

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施工企业应严格遵照标准化流程控制造价,高效整合各种管理模式,并优化管理步骤,在为企业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在促进工程建设进步的同时,满足社会对工程项目的基本要求。具体而言,建筑工程项目造价动态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可行性研究阶段

在研究建筑工程项目造价可行性时,企业决策部门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制定完整的工程造价管理结构,为此后的造价管理提供综合性研究,保证投资方案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促进此后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需要注意的是,在分析建筑工程项目造价可行性时,企业管理人员应综合考虑建造区域与工程规模等两方面因素,进行深度融合与优化,从而推进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提高建设质量水平。

2.2 设计阶段

在建筑工程项目造价动态管理过程中,工程设计阶段属于必要基础,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期间充分融入工程造价,考虑项目整体的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完成工程分析报告,从而实现最优的管控效果。同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应高度重视设计模块的相关内容,发挥设计技术优势。在设计施工图纸时需要考虑较多因素,包括工程合同管理结构、施工预算结构等方面,且这也是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的前期与关键。工作人员应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分析问题,深度整合造价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工程造价的管理水平,使其可以满足工程建设需求。

2.3 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在整个建筑项目开展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属于工程造价体系中的关键内容,也对管理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时效性,施工人员应采用可行的处理措施,在施工期间落实动态管理机制。首先应做好施工进度的规划工作,保证施工各个环节的进度均可以满足工程建设要求,以更好地维护施工机构的有效性。其次,建设工程施工期间难免会发生施工计划变更问题,此时工作人员应高度重视,严格做好管控工作,为施工机制的良性运行提供更有利的条件。最后,应集中管控施工项目的投标阶段,在遵循相关法律的基础上,根据暂定金额等参数集中管控,保证建筑工程的合理发展。

3 EPC 项目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方法

3.1 重视设计环节

在EPC 工程项目中,设计环节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EPC 总承包模式下,承包单位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设计优势,遵循承包合同中“分享节约成果”的激励机制,全方位增强设计单位的优化意识,发挥EPC 总包优势,达到减少工期、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保证合同双方可以在设计优化过程中获得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3.2 制定工程造价目标

EPC 工程项目造价动态管理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深入考察分析EPC 项目的开展情况,结合实际制定可行的造价管理目标。同时,工作人员应基于在项目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解工程造价目标,形成最优的造价管理模式。在动态管理工程项目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还应研究造价目标涉及的相关要素,完成优化组合。除此之外,在造价动态管理期间,相关工作人员还应实时监控并详细记录施工过程,深入分析工程目标偏离计划的具体原因,采用合理的纠正措施,优化更新工程造价目标,提高运行效益。

3.3 严格控制工程过程计量

在工程计量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以工程合同为基本指导依据,严格审核工程量。首先,工作人员应明确工程项目的承包范围,确定工程技术等内容,将施工图纸工程量作为基本指导,确定控制总量。其次,造价控制人员应做好技术材料的收集工作,利用动态化方式明确EPC 项目的开展情况,深入当地市场了解建筑材料、设备的实际价格,得到当地物价的调研结果。最后,造价管理人员利用现场测量方式明确各类材料的规格及数量,复核相关工程量。除此之外,在变更工程量时应结合工程建设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新的工程量。

3.4 调整人工费用差额

在EPC 工程项目管理期间,工作人员不宜改变人工费用的实际组成与具体计算方法,应适当调整人工费用差额,将各项津贴与基本工资相加,形成预算工资单价,以此作为人工费用差额的调整依据。此种方法可以避免人工费用脱离工程实际,降低建筑产品价格的偏离程度,保证工程造价管理的合理性。

3.5 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选择、评价、控制均属于供应商管理的重点内容,在整个管理过程中,造价人员应严格审核供应商资质,保证其提供的建筑产品满足工程质量要求,在交付时间与价格方面均符合工程实际。造价人员应充分收集供应商的相关信息,围绕技术、质量以及商务等因素审查供应商资质,并将其纳入数据库,提高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效率。

3.6 控制材料、设备采购

建筑材料与设备在整个工程项目施工成本中占据较大比重,侧面反映出采购工作的重要性,且其也属于降低工程造价的有效方法,直接影响着EPC 项目的施工质量。为了获得性价比最高的材料与设备,工程造价人员应合理挑选供应商,综合考虑供应商能力及产品价格等基本因素。同时,还应做好供应商信誉的调查工作,明确付费方式,保证双方可以处于诚信合作的状态。在安排发货时间及规模时,管理人员应以工程进度为指导,保证工程的基本用料需求,避免出现仓库堆积货物的情况。施工期间难免会出现施工材料存在差异的问题,谈判时应与业主探讨,尽量让业主主动承担此方面风险。

3.7 加强施工成本控制

EPC 总承包模式包括较多方面,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施工环节的成本控制工作,为了达到预期效果,工作人员应由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做好招投标环节的成本控制工作,选择合理的施工分包单位,合理控制EPC 项目总成本;②EPC 总承包方应做好施工单位的选择工作,严格遵循施工指标与规范内容,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基础上,深度分析施工单位具备的能力,尽量选择技术水平高且报价低的施工单位;③注重合用管理,在EPC 总承包模式影响下,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工作占据十分重要的作用,与诸多经济因素及相关规定存在紧密联系。因此,工作人员应充分保证合同规范化管理,做好成本的管控工作,保证施工项目双方可以更好地履行自身义务;④注重工程项目的变更管理,工程施工质量极易受到施工条件、施工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施工变更问题,在EPC 总承包模式管理下,相关工作人员应充分重视并做好此方面的管控工作。

3.8 实行信息化管理

为了提高工程造价的管理效率,相关工作人员还应以全面动态管理思想为指导,结合EPC 项目的实际特点,做好信息建设工作。为了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相关工作人员应形成动态管理思维,在选择企业业务领域的基础上,扩大企业的管理业务范围,引入更多新型技术方法,以便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4 结束语

当前工程项目中开始广泛采用EPC 总承包模式,其属于技术复杂且系统性的管理模式,组织管理难度较大,需要较高的建设成本,加大了工程建设风险。对于任何一项EPC 总承包工程而言,利益均与风险共存,为了帮助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企业必须做好风险预控工作,合理采用造价控制模式。

猜你喜欢
工程项目动态工程造价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动态
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工程项目造价控制中常见问题的探讨
工程造价之旅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的几点思考
成套集团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践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