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密胺餐具产业质量现状分析

2020-02-18 17:00陈剑鹏蔡忠厚刘贵深
塑料包装 2020年3期
关键词:三聚氰胺餐具制品

陈剑鹏 蔡忠厚 刘贵深

(国家食品软包装产品及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

一、密胺餐具基本情况

密胺餐具又称仿瓷餐具,由密胺树脂粉加热加压压制成型;具有陶瓷的质感,表面比较光滑清洗起来也是比较方便,也可以通过白底贴花或者加入有机颜料的方式实现色彩款式的多元化。因为密胺餐具具有轻巧、美观、能耐低温、不易碎等性能,被广泛用于餐饮业及儿童饮食业等。

密胺餐具属氨基模塑料,是化工合成热固性材料之一,原料为氨基模塑粉,以密胺(三聚氰胺)和甲醛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为高分子聚合物,然后加入适量的木浆纤维素填料以及着色剂等辅助材料而制成。氨基模塑料20世纪40年代在西方国家研制成功,真正实现产业化生产是在五、六十年代的日本,而中国的氨基模塑料制造行业从60年代开始起步。近年来,国内氨基模塑料年产达到40万吨,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一。生产企业主要分布于广东、福建、浙江、安徽、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河北等地。

二、密胺餐具的风险隐患和风险趋势

密胺餐具作为国家工业产品发证产品,于2006年首次发布的《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列入目录,2018年修订的《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实施细则(一) 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部分》中,密胺餐具仍是目录产品。其产品质量需符合 QB/T 1999-1994《密胺塑料餐具》的要求,产品和原料的卫生指标需符合GB 4806.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和 GB 4806.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树脂》的要求。

密胺餐具,其风险来源主要有两个,其一,由其合成材料分析,密胺餐具的原料密胺树脂是三聚氰胺和甲醛的聚合物,其风险来源主要是甲醛和三聚氰胺在使用过程中的迁移;由于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不过关,加上使用过程中所接触食品种类的影响,特别是接触酸性物质,特别容易造成甲醛和三聚氰胺的析出,从而对人体造成潜在伤害。其二,是添加劣质填充组分,如脲醛树脂。脲醛树脂由于其不稳定及容易释放甲醛的特点,不符合GB 968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要求,不能作为食品接触材料的添加组分,但是由于其价格远远低于密胺树脂,故仍有不法厂家将其添加到密胺树脂材料固化后密胺树脂无色透明,在沸水中成分稳定。而脲醛树脂是尿素与甲醛进行反应后所得,其反应为可逆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尿素与甲醛会发生分解,产生甲醛,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劣质仿瓷餐具在热水中煮过后会出现刺鼻气味的原因。劣质产品的总迁移量往往也是不符合标准要求的。

甲醛的危害:长期、低浓度接触甲醛会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感觉障碍、免疫力降低,并可出现瞌睡、记忆力减退或神经衰弱、精神抑郁;慢性中毒对呼吸系统的危害也是巨大的,长期接触甲醛可引发呼吸功能障碍和肝中毒性病变,表现为肝细胞损伤、肝辐射能异常等。

三聚氰胺的危害:通过 2008年的毒奶粉事件,人们都知道了三聚氰胺是化工原料,禁止添加到食品中,过量摄入将导致人体机能受到严重危害,特别是肾功能损伤。据此,国家《食品安全法》规定:婴儿配方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1 mg/kg,其他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2.5 mg/kg,高于上述限量的食品一律不得销售。

除上述卫生指标,密胺制品的耐污染性也是一个容易出现不合格的风险点,如果原辅料的质量控制和生产工艺的控制未达到要求,生产出来的密胺餐具制品不够密实,其表面容易吸收所盛装食品从而出现“着色”的情况,受“污染”的餐具,其卫生情况值得考虑,特别是餐馆等场所。

鉴于目前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的发证生产采用企业告知承诺制度,企业的违法生产成本显著提升,但是仍无法杜绝有个别不法厂家采用劣质原材料进行生产的可能性,无法阻止少数劣质餐具进入流通领域。但是从风险趋势看,仍是处于可控的状态。

三、近三年监督抽查情况

近三年的国家监督抽查中,仅2018年对密胺餐具做了专项的抽检。

2016年对塑料材质-接触乳制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其抽检范围覆盖密胺餐具产品,通报结果:食品相关产品全年抽查了6种2413家企业生产的2919批次产品,抽查合格率为97.6%,比2015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接触食品的消毒剂产品抽查合格率为100%;塑料材质-接触乳制品的塑料包装材料和容器、玻璃材质-接触食品的容器 2种产品抽查合格率均高于95%;纸材质-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橡胶材质-接触食品的密封件、金属材质-接触烘焙食品的生产设备3种产品抽查合格率介于90%和95%之间。未对密胺餐具质量单独进行统计。

2017年对食品用蒸煮膜、袋、盒,密胺餐具两种产品的监督抽查中,通报结果:共抽查了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426家企业的1506批次产品。经检验,有1418家企业的1498批次产品合格,8家企业的8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0.5%。共发现不合格项8项次,包括阻隔性能(氧气)5项、耐污染性3项。本次在生产领域抽查了1271家企业的1271批次产品,其中4家企业的4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 0.3%;流通领域抽查了 234家企业的235批次产品,其中4家企业的4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1.7%(有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同时被抽查到的企业)。可以看出,生产领域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低于流通领域。本次抽查大、中、小型企业比例为 1:10.3:29.4,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0.0%、0.0%、0.8%。密胺餐具主要不合格项目为耐污染性。

2018年对密胺餐具,抽查了18个省(区、市)的84家企业的84批次产品,检出8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检出率为9.5%。重点对感官要求、总迁移量、高锰酸钾消耗量、重金属(以Pb计)、脱色试验、三聚氰胺迁移量、甲醛迁移量、耐干热性、耐低温性、耐湿热性、耐污染性、翘曲(地部)、跌落等13个项目进行了检验。不合格项目涉及总迁移量、高锰酸钾消耗量、脱色试验、三聚氰胺迁移量、甲醛迁移量。

四、国内外风险预警和召回情况

由于贸易壁垒和自身产品质量控制的原因,我国出口产品召回事件时有发生,对于密胺产品,根据网上公布的最新消息,我国出口西班牙的一批密胺餐具因为甲醛迁移量超标(22.4 mg/kg),不符合欧盟(EC)No 1935/2004法规要求,需要召回。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7年7月,中国出口的 12批密胺制品因甲醛超标被欧盟食品和饲料类快速预警系统(RASFF)通报,最高检出量高达51 mg/kg,超过我国GB 968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及欧盟 EU No10/2011 法规中规定的限量(15 mg/kg)3倍以上。

2018年国家成立了新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各地也先后合并出新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加上近期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和工业产品审查细则的更新,这也对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也趋严,国内质量缺陷产品的召回也趋于常见。例如,2018年9月淮南炫达密胺制品有限公司向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淮南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自 2018年9月 18日起,召回 2018年7月29日至8月25日期间生产的型号为ZH-2白色密胺勺,涉及产品数量共计91000只。淮南市恒美密胺制品有限公司向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淮南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自8月30日起召回7月至8月间生产的型号为B-4.5、5345两款白色密胺碗产品,涉及产品数量共56800只。

五、国内外法规及标准制订情况

目前,我国的食品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已经经过多次修订,2016年颁布的GB 4806系列标准和GB 31604系列标准均与欧盟最新标准要求一致,实现国内国外质量要求统一,其中与密胺餐具相关的标准有GB 4806.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4806.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树脂》、GB 31604.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总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1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2,4,6-三氨基-1,3,5-三嗪(三聚氰胺)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4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甲醛迁移量的测定》等;GB 968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对可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添加剂也做了更加明确的规定。

六、对生产企业和监管工作的建议

对于生产企业,由于国家对该类产品的生产实施许可政策,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实施细则》的要求,采用符合要求的生产原料,改进生产工艺,确保产品符合标准的要求。同时对产品的使用条件进行合理合规的表述和标识,确保消费者可以正确使用产品,并避免潜在的伤害。

对于监管部门来说,目前工业产品生产发证采用企业告知承诺制度,提升企业违法成本,同时也对我们的监管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监管部门应定时和不定时对企业的生产采取监管措施,确认企业的生产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可采用方式包括产品监督抽查,现场生产检查等手段,监督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终端产品,规范其生产。

猜你喜欢
三聚氰胺餐具制品
三聚氰胺价格两个月腰斩
三聚氰胺:上半年走势偏弱 下半年能否反弹?
浅谈食品接触之“竹纤维”制品
餐具叮咚
三聚氰胺:上半年机会大于下半年
看餐具,识鸟喙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三聚氰胺价格上蹿下跳为哪般
有趣的西式餐具
何首乌不同炮制品对H2O2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