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围绕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要干这些事儿!

2020-02-18 11:14明星
中关村 2020年2期
关键词:科技建设

明星

1月12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会议中心开幕,市长陈吉宁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

陈吉宁指出,“2019年,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面加速。北京发布实施了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30条政策措施,推动出台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三城一区主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

据悉,北京市研发投入强度达到6%左右,技术合同成交额近5700亿元,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13.1%。北京市拥有独角兽企业82家,居全国首位。

那么,2020年,围绕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又有哪些新举措呢?

陈吉宁强调,在新的一年里,北京将在承接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建设“三城一区”主平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开放创新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2019年,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面提速

2019年10月,在“2019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发布会”上,北京市政府印发实施的《关于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正式对外公布。新政包含了五个部分,即加强科技创新统筹、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深化科研管理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共涵盖30条改革措施,简称“科创30条”。

新政修订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推动出台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科研人员长期盼望的科技成果权属改革等实现制度性突破。

近年来,北京市在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基础前沿领域进行广泛布局,大力支持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与发展,探索与世界接轨的科研管理与运行机制。以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为例,该机构正在建设量子信息科技综合性实验和研发国际平台,并且组建了一支全球顶尖人才的研究团队。

量子信息科学作为最具颠覆性的关键性核心技术,其战略意义正在不断提升。鉴于此,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结合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积极承接国家实验室建设任务和国家科技创新2030“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重大项目,启动超导量子计算等重大研究,旨在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2019年,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一期建成投用。中心围绕国家脑科学计划“一体两翼三大需求”的重点研究方向,结合北京的工作基础和优势特色,重点在共性技术平台和资源库建设、认知障碍相关重大疾病、类脑计算与脑机智能、儿童青少年脑智发育、脑认知原理解析五方面开展攻关,实现前沿技术突破。

除此之外,由北京市科委和海淀区政府推动成立,依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百度、小米、字节跳动、美团点评、旷视科技等共建的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是北京市继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之后,着力建设的又一个重要的新型研发机构。

2019年5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联盟,共同发布了《人工智能北京共识》,研究提出北京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准则,围绕人工智能的研发、使用、治理三方面,提出各参与方应遵循的有益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社会发展的15条原则,为规范和引领人工智能健康发展提供了“北京方案”。

在硬科技领域,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设立了33支子基金投向硬科技和创新早期,重点促进硬科技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为构建从原始创新、成果转化到高精尖产业的创新接力新生态,为创新赋能,让创新更有价值。

在知识产权领域,2019年北京市研发投入强度达到6%左右,技术合同成交额近5700亿元,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13.1%。

在“三城一区”主平台建设方面,北京也取得了新进展。中关村科学城深入落实海淀创新发展16条,强化对企业创新服务,持续改善创新生态体系和城市创新形态,涌现出世界首款类脑芯片、我国首款在海外获批的抗癌新药等标志性科技成果。

2019年8月1日,《自然》杂志封面文章介绍了我国科学家在人工通用智能上的新突破:一款名为“天机”的全新芯片架构,结合类脑计算和机器学习算法,为学界提供了一个发展人工通用智能计算平台的新思路。该芯片是世界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计算芯片,未来可以应用在自动驾驶汽车和智能机器人中,赋能各行各业。

2019年11月5日,我国药企百济神州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抗癌新药“泽布替尼”以“突破性疗法”的身份,成为第一个在美获批上市的中国本土自主研发抗癌新药。在我国医药行业加速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本土药企不断加大对新药研发的力度,我国本土创新药“出海”有望提速。

2019年7月29日,在怀柔科學城中的,国家空间环境地基监测网正式开工建设。这个项目开工建设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意味着国家在怀柔科学城布局的5个大科学装置全部实现开工。5个大科学装置分别为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以及子午工程二期。

随着科学城规划发布实施,5个大科学装置全部开工,第一批交叉研究平台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科教基础设施和第二批交叉研究平台获批并集中启动建设,国家科学中心国际合作联盟正式成立。

除此以外,在2019年,未来科学城东区央企创新要素聚集效应逐步显现,一批创新配套设施落地,“混合型”研发格局正在形成;西区深化与沙河高教园科教融合,推进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三期规划建设。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扩区,改革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明确了推进高质量发展20项重点任务,瓦里安研发中心、阿斯利康北方总部等外资项目落地,开放型、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形成。

中关村示范区加大了先行先试力度,引导各分园聚焦主业,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重点建设22家硬科技孵化器,首发100余项新技术新产品,着力加强科技型企业培育,企业研发投入增长16%左右。示范区企业总收入达到6.5万亿元左右,增长10%以上。北京市拥有独角兽企业82家,居全国首位。2019年10月,中关村成功举办了“2019中关村论坛”,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为更好地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北京市加强了高精尖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和组织实施,细化明确各区发展重点,强化市级统筹调度,奔驰新能源汽车、燕东集成电路生产线、小米未来工厂、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实施。在人才引进和培育方面,北京市落实支持高精尖产业发展人才政策,引进人才落户3500余人。另外,北京加快应用场景建设,并发布了首批10项重大应用场景和20项央企应用场景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药健康为引领,塑造高精尖产业发展新动能。5G商用步伐加快,在世园会、篮球世界杯期间实现“5G+8K”超高清视频转播。实施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行动方案,累计开放测试道路503公里,测试总里程达到104万公里。

北京大力推动全产业链布局医药健康产业体系,启动建设了5个示范性研究型病房,建设专业孵化器,支持第三方技术服务、中试服务和代工生产服务等平台建设,全力满足创新品种落地空间需求。发布“促进人工智能与医药健康融合发展工作方案”,重点培育“AI+健康”新兴产业。支持创新医疗器械应用推广,创新医疗器械获批数量全国第一。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引入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运营服务公司,产业促进能力明显提升。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

2020年,科技创新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既是决胜期,也是攻坚期。

陈吉宁强调,必须牢牢把握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始终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紧紧围绕“都”的功能谋划“城”的发展,以“城”的更高水平发展服务保障“都”的功能,更好地履行首都职责,奋力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

他指出,2020年,北京将在以下几个领域着力深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第一,聚焦服务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深入对接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重点研发计划,积极争取承建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围绕量子、光电、医疗健康等领域,超前谋划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国际前沿技术研究,推动设立科学研究基金、颠覆性技术创新基金。

第二,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5G、半导体、新能源、车联网、区块链等领域,支持新型研发机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科技领军企业开展战略协作和联合攻关,加快底层技术和通用技术突破。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落实好法律赋予的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筹建北京应用数学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

第三,更好发挥“三城一区”主平台支撑引领作用。聚焦“科学”与“城”的功能,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分区域、分步骤推进审批权限赋权和下放,深化协调联动发展。

中关村科学城要强化创新策源地能力建设,坚持以基础研究为先导,优化高校院所科研组织形式,推进孵化器提质增效,促进创新要素深度融合,加强头部企业的带动作用,努力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创新型领军企业。

怀柔科学城要重点抓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创新科技基础设施运行机制,加快建设科教基础设施和第二批交叉研究平台,围绕大科学装置和交叉研究平台构建创新链,加快完善城市服务和配套功能,不断补齐创新要素短板。

未来科学城要增强创新要素交流互动的活跃度和聚集度,深化与央企合作,营造“龙头企业+中小创新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高校”的创新生态。东区重点布局能源产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能源谷”;西区沙河高教园加强产教合作,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建设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生命谷”。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加大开放力度,超前对接三大科学城科技成果,着力解决服务和引资的体制机制问题,打造国际化、专业化的运营服务团队,围绕四大主导产业细分产业链,制定关键核心领域技术路线图,进一步开展国际产业合作。

中关村示范区要围绕空间聚焦、产业聚集和服务提升,优化空间布局,强化土地集约利用,进一步深化顺义、房山、通州等分园主导产业和培育产业的发展路径和支持举措,提升各分园发展的专业化、市场化服务能力。

第四,以更大力度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出台北京市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施方案。抓住全球产业链调整机遇,实施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计划。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以设计为龙头,以装备为依托,以通用芯片、特色芯片制造为基础,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链创新生态系统。深入落实5G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穩步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

第五,以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为重点推进垂直行业场景应用,建设基于5G的长距离自动驾驶测试示范线。建设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创新平台,集中推出“AI+医疗”“AI+政务”等一批应用场景。扎实做好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北京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规划建设。加大医药健康产业支持力度,加强研究型病房建设,试点实施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建设生产外包平台,推动更多创新品种落地。支持发展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开工建设北汽新能源高端智能生态工厂、京东方生命科技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推进国有资本布局调整,加快科技创新型企业市场化改革,带动市管国有企业转型升级。

第六,狠抓资金、土地、人才等配套条件支撑。加强财政资金整合,提高对高精尖产业发展的服务水平。加强产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鼓励建设使用标准厂房,降低产业用地成本。在制造业聚集区建设一批中试基地。强化对人才的落户、教育、医疗、住房等服务保障,在中关村实施更大力度的国际人才创新改革政策。

第七,坚持以全球视野推动开放创新和国际合作。加快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北京行动计划,支持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企业在国际人才密集区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离岸科技孵化基地,与海外机构建立多边、双边国际科技合作平台。继续办好国际学术交流季,积极对接国际大科学计划项目,鼓励国际科技组织、联盟或其分支机构在京落地。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向全球开放共享,支持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在京发展。高水平办好中关村论坛,努力打造成为集科技交流和创新成果展示、发布、交易于一体的国际化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平台。

致力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高地

2020年,为深化改革开放,北京将从以下几方面发力,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高地。

第一,实施更高水平全面开放,发挥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与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叠加优势,以高水平开放政策为牵引,聚焦高端专业服务业、数字贸易等重点领域,开展“产业+区域+制度”开放模式集成创新,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贸易竞争能力。

第二,加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提高服务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的能力,承接更多国家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提升金融街论坛影响力。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吸引更多国际金融机构在京落地,争取一批金融开放改革的突破性试点在京率先实施。加快国家级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监管沙盒”试点取得成效,努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科技中心。

第三,提高金融服务民营小微企业能力,完善续贷受理中心功能,建成运营首贷服务中心,推进供应链融资,采取措施缓解科创企业股权债权融资困难,开展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加强对高精尖重点产业的综合金融服务。推动新三板深化改革措施加快落地,做好企業赴科创板等境内外上市工作,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第四,高标准推进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三区”建设,开展大兴机场自贸试验片区立法研究,力争2020年年底前大兴机场综保区一期封关验收,启动亦庄综保区申报工作。创新升级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推动天竺综保区转型发展,申报创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第五,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加强重点外资企业“一对一”服务,推动更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研发中心落户。加快推进中德、中日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完成共建“一带一路”三年行动计划各项任务,做好城市对外宣传和推介,完善京港、京澳、京台合作机制,推动双向投资、两类贸易提质增效。完善国际教育、国际医疗等配套政策和设施,加快国际人才社区建设,持续营造“类海外”环境。高质量办好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提升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

第六,持续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对标国际规则和最佳实践,落实优化营商环境3.0版改革政策,全面完成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各项任务,推动出台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行告知承诺审批制度改革,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试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制度。不折不扣落实好国家减税降费政策。优化公开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和创造力。根据企业需求动态更新“服务包”,及时回应办理12345市民服务热线企业诉求,加大承诺事项督办、评价和落实力度。全市以“办成一件事”为目标,聚焦解决企业、群众办事创业全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痛点,再推出一批“一件事套餐服务”。统一全市各级政务服务事项标准,清除各级政府部门“僵尸电话”,全面清理本市社会组织设定的证明,推动开展银行证明事项清理工作,进一步压减办事申请材料、跑动次数和办理时限。通过以上方面的努力,将北京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高地,进而推动北京经济高质量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科技建设
笔中“黑科技”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科技助我来看云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
“五老”说和团促进和谐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