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工务机械车在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2020-02-19 04:45郭志强
山西建筑 2020年7期
关键词:工务危险源班组

郭志强

(中国神华轨道机械化维护分公司,天津 300467)

1 工程概况

中国神华轨道机械化维护分公司已运营9年,现有大型养路机械86台,物料运输车13台,轨道车19台,铁路客车及货车型附属车辆117辆。主要承担着神华铁路2 155 km线路的清筛、捣固、打磨、稳定、配砟整形机械化养护和机械化大修换轨、换道岔等业务;大准铁路集中修天窗为35个,神华其他铁路作业垂直天窗约为70个;生产能力为:线路机械清筛430 km/年,道岔机械清筛90组/年,隧道机械清筛10 km/年,线路机械捣固4 700 km/年,道岔机械捣固2 500组/年,钢轨打磨2 700 km·遍/年,机械换轨200 km/年。

随着线路维护任务和项目不断增加,工务机械设备逐年老化、故障增多,在作业中大型养路机械等设备要频繁的转场运行,尤其多车组在长距离和跨管辖运行,应急救援能力面临极大挑战,危险源辨识不到位、不全面,易造成安全事故,影响运输生产。

2 近两年安全管理工作亮点

2.1 正向引导激励,营造安全生产氛围

2019年制定和完善《劳动安全管理办法》《作业现场盯控管理办法》等13个安全管理制度、办法。特别是《中国神华轨道机械化维护分公司安全生产奖惩及责任追究办法》为了激励员工“懂安全、想安全、管安全”,在落实安全环保责任的同时,用安全专项奖励基金这个杠杆鼓励员工积极查找隐患,营造安全生产氛围。办法实行以来,各生产单位共上报安全问题37件,审核通过33件,全公司安全正向奖励65人次,奖励90 500万元。其中防止事故发生的9件、发现设备隐患排除故障的9件,小改小革创新利于安全生产的14件、明示化安全管理的1件。

2.2 “一月一活动”,提升安全文化理念

按公司要求,安全质量环保部积极组织各单位开展安全生产相关活动,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积极开展了集团、公司文件宣贯,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宣贯,安全专职管理人员培训,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救援起复演练,QC小组活动、安全生产法和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竟赛等相关活动,让公司全体员工积极参与进来,提高公司全体人员的安全文化理念,让人人懂安全、人人讲安全到人人管安全的文化氛围。

2.3 班组建设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聘请专家、组织相关人员通过现场调研,2019年印发了《中国神华轨道机械化维护分公司班组建设管理办法》《公司班组建设管理标准》《公司班组建设实施方案》,为班组建设活动解决了“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建立推进、实施、评比、交流、总结、改进的循环模式,不断提升公司班组建设水平。各作业队群策群力,以打造高效、优质、全能班组队伍为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卓有成效的活动,持续推进“6S”管理,稳步抓实班组建设工作,提升班组长综合素养,切实提高班组长安全责任意识。

3 当前设备运行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

近两年工务机械车在运行中发生过轨道车火灾一般事故、DWL-48捣固车发动机仓冒烟、宿营车电机冒烟、DC-32捣固车传动轴断裂故障、DCL-32捣固车空调罩脱落等故障,影响了集团铁路安全运输和经济效益。对发生过的事故未能认真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存在落实双重预防机制不系统、不深入、不规范等共性问题,隐患整治参差不齐;现场处置能力低、响应不到位,延长了最佳处置时间;安全管理工作未能落到实处、责任到人,安全卡控未能做到有的放矢。

3.1 安全培训形式化

各级安全培训没有针对性流于形式,未强化应急处置、救援、重点岗位等专项培训;有的应急演练没有方案或总结,仅书面签到未起到演练的目的;车间、班组培训学习无固定的场所,没有专职老师,兼职老师水平良莠不齐,现场培训学习实际效果较差,仅有年底不施工作业时,集中在工务机械段统一培训,人多、时间短,也不理想。

3.2 安全检查不细致

工务机械设备转场运行未制定详细转场方案,未按要求在出车前全面认真检查、记录,未责任到人;对发动机、作业装置、车顶、传动系统、油管等关键及隐蔽设备检修、检查措施没跟上;未针对跨管辖转场作业进行危险源再辨识,未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设备保养检查记录不全面、不细致,检修、检查责任管控不明确。

3.3 危险源辨识不到位

对老化、超期服役工务机械设备危险源辨识不充分、不到位,未能辨识空调罩等物件坠落引发脱线、传动轴断裂引发脱轨、发动机油管断裂及宿营车电机等引发火灾的风险。因受接触网限界限制,作业队日常检查保养无法登顶进行,也未采取其他有效方法,导致设备处于失检失修状态,作业队在进行风险辨识时,未将该问题纳入管控;司机在运行过程中盯控不到位,未对列车的异响、异味、速度变化等做出辨识反应,未制定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对不同年限及车况的工务机械车采用同样的检修标准和维护保养周期,对老化、超期设备薄弱、隐蔽、死角等环节危险源辨识不到位。

3.4 三项设备管理不及时

设备转场运行组织不合理,把GYK故障的捣固车安排为本务机,运监器管理不到位;运行中呼唤应答、对标执行不到位,各车GYK停车位置差异较大,部分运行监控数据分析不及时、管理不到位,对运行安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3.5 应急处置能力不当

现场应急处置采取不当,比如在发现轨道车冒烟起火初期未能第一时间将发动机熄火、切断涡轮增压器润滑油路的工作,导致火情蔓延;未能及时对事故车采取防溜措施,导致次生事故发生,造成事故车辆溜车与后车相撞脱轨,延长了处置时间;这充分反映应急意识不强,没有体现出应急处置过程中的“急”,在现场处置中未能按预案要求,做出正确的响应,决策不果断、处置不迅速。

4 管控措施

4.1 夯实安全环保管理基础工作

强化现场安全环保管理,要保证各级领导把工作重心放在作业现场和设备检修、保养、运行上来,加强安全管理等制度的学习,对现场“三违”问题严格考核。强化安全专项培训,突出安全管理知识、消防、应急、班组建设、岗位技能等专项培训,健全培训档案,要保障职工学习培训时间,突出抓好新入职人员和外委队伍的“三级培训”,加强事故警示教育的培训。每年固定有1周~2周走出去对标脱产学习培训。

4.2 强化设备质量检查、检修管控

要准确把握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杜绝“重生产、轻设备”思想,抓好设备质量检查、检修、验收等管理工作,重点对机械设备的发动机、ZF、油管、油缸、电器、清筛机振动装置、挖掘装置、捣固装置、起拨道装置、稳定装置、各种轮箱、污土输送带装置等加强检查、检修。对接近老化、超期服役的设备,出台针对性检、养、修标准,及时更新技术资料。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务机械车等设备可靠性,并做好检修和相关记录存档工作。加强设备运用过程安全卡控,确保设备运用、转场和作业安全,抓好“三项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分析,提升设备保安能力。

4.3 全面推进双控机制,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共同构建起预防事故发生的双控机制,构建两道保护屏障,能有效遏制事故的发生。推行双控机制其主要目的,就是控制危险源、消除事故隐患,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

1)持续抓好安全环保风险辨识、评估。积极开展危险源再辨识和风险再评估,推广区域风险评估、设备故障风险评估和工作任务风险评估等方法,按照“全员参与、至下而上、至上而下”的原则,结合岗位作业流程从生产组织、人员行为、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全面组织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工作,突出抓好老化设备、交叉作业、特种作业、使用新设备过程中的风险重新辨识,对辨识资料进行统计、综合分析、整理和归档。

2)落实风险管控责任。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对不同类别的风险确定等级,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进行管理,针对风险特点和研判结果,按照“人、机、环、管”和人防、物防、技防综合施策、源头防范的原则,对难度较大的风险点,从专业、组织、安全、技术、应急等方面进行有效管控,做到同一风险在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管控措施、责任各有侧重,有效降低风险。

3)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要紧紧扭住隐患问题,全面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观念。要充分认识做好隐患排查工作的重要性,对排查出的隐患积极完成整治、销号,建档,并定期跟踪复查,确保所有隐患问题闭环管理,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

4.4 提高安全环保应急管控能力

要着重抓好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工作,开展工务机械设备救援起复、宿营车火灾逃生、隧道清筛人员中毒、道岔清筛机挖掘装置故障、运行中设备故障和非正常情况下发生故障等演练活动。要根据预案,完善现场处置方案,推行现场应急处置卡,真正把应急演练落到实处。各类演练要明确目的、原则、类型、内容、频次,通过演练充分验证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操作性,确保遇到突发情况时,快速启动正确的响应,要对演练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切实提高应急实战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

5 结语

为实施集团公司“一个目标、三型五化、七个一流”发展战略,树立智慧安全新的发展理念,要强化责任担当,不断总结应急处置经验教训,提高应急处置的高效性,抓实双控机制,从源头上消除、降低或控制相关安全风险,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决防范安全、环保事故发生,须担当作为,须把安全管理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须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才能确保铁路安全畅通。

猜你喜欢
工务危险源班组
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
班组“5米经理”安全管理模式构建研究
强班组建设 促企业发展
生产班组执行力提升建设
“党员进班组”促进班组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关于地铁工务施工及质量管理的探讨
浅谈铁路工务防洪工作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LKJ电务类、工务类数据结合部问题分析
铁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