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景观改造工程设计及其施工现状与对策
——以厦门岛森林景观改造为例

2020-02-19 04:19
福建建筑 2020年1期
关键词:马尾松树种景观

王 义

(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 福建福州 350001)

0 引言

当前,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生态景观的的设计、建设以及改造工程逐渐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为了能够更好地对现有生态景观进行改造,本文拟研究讨论当前生态景观工程设计、施工现状,且力生态景观的作用和价值最大化发挥出来。本文主要以厦门的森林景观改造工程为研究案例,研究厦门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过程,是如何突破以市区绿化、美化为目标的狭义城市绿化,把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有机地融为一体,构建城市森林生态网络系统[1]。

1 生态景观改造工程设计及其施工现状分析

1.1 生态景观资源的特色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当前,很多生态景观改造工程在进行设计及施工过程中,不够重视将生态景观资源的特色充分发挥,很多生态景观产业链只停留在观光旅游阶段,没有发挥其生态景观资源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1.2 生态景观改造工程的设计缺乏全面性

生态景观改造工程的设计是生态景观改造工程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生态景观时,要逐一、全面的勘察生态景观的建设现状,生态景观的特色资源,各项主客观条件等,为全面设计生态景观改造工程做好基础性和关键性工作。但是,当前很多景观改造工程的设计人员并没有对生态景观改造工程区域的水文条件、气候条件、绿色植被、地形地貌、现用建筑用地、林业地类、现状高程、文化、区位、政策优势等进行全盘的考虑,使得生态景观改造工程的设计缺乏一定的全面性和有效性[2]。

1.3 生态与环保作用没有得到更好的发挥

生态景观改造工程不仅要重视将生态景观的自然之美展示出来,同时更要重视将生态景观的生态作用与环保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环保效益和生态效益,改变了生态景观工程改造的初衷。因此,在生态景观改造工程的设计及施工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保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1.4 生态景观资源的种类单一且不够丰富

目前,很多生态景观改造工程的资源过于单一化,资源的种类并不丰富。例如福建厦门的森林景观工程建设,通过实地调查仙岳山和狐尾山174.6hm2森林资源数据分析如下:

(1)按地类分,其中林分面积162.82hm2,占总面积的93.2%;疏林地面积1.16hm2,占0.7%;果园面积9.4hm2,占5.4%;灌木林地面积0.75hm2,占0.4%;裸露山体(石壁)面积0.46hm2,占0.3%。

(2)按郁闭度分,其中郁闭度0.2~0.4,面积39.5hm2,占总面积22.6%;郁闭度0.5,面积5.96hm2,占3.4%;郁闭度0.6,面积38.5hm2,占22.1%;郁闭度0.7,面积81.2hm2,占46.5%。

(3)按优势树种分,其中马尾松、湿地松面积132hm2,占总面积75.6%;相思树面积17.8hm2,占10.2%;其他阔叶树(酸枣、合欢、橄榄、麻楝、榕树等)面积7.26hm2,占4.2%;桉树面积6.62hm2,占3.8%。

从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厦门城市森林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树种较单一、森林景观以绿为主,彩化、花化、香化明显不足。同时,马尾松占较大比例且遭受松材线虫病和森林火灾的影响,虽然经过十多年综合防治,但马尾松占比例大的局面仍未得到较理想的调整,与国家级森林城市建设目标不相协调。因此,林相改造是城市森林景观工程改造的重中之重[3]。

2 生态景观改造工程的设计及施工策略探究

在生态景观改造工程的设计及施工过程,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改造生态景观的目标,发挥景观的生态环保作用和美学价值,在生态景观改造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过程实施更加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促进生态景观工程的改造效果和质量得到提高。下文对生态景观改造工程的设计及施工策略进行有效的研究和讨论。

2.1 全面考虑和设计生态景观改造工程

在开展生态景观工程设计与改造工作时,做好景观植被、气候、水文、地质、地貌、区域等资源和特点的具体分析和全盘的考虑,结合不同景观区域特色来设计景观工程的改造方案,这样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能够更好地整合生态资源来打造更具魅力的生态景观工程。

厦门岛森林景观的地形以滨海平原、台地和丘陵为主,丘陵山地则出现红壤和黄壤,并且受地形、母质、水文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产生了滨海盐土、风沙土和潮土。地势地貌构成类型多样,有中山、低山、高丘、低丘、台地、平原、滩涂等。从气候上来说,厦门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从厦门仙岳山及狐尾山森林资源现状情况来分析,林分优势树种马尾松、相思树年龄大多超过40年 ,进入近熟林,部分马尾松或树冠平顶开叉,或树冠窄小,枝下高较高、长势较差,老化特征较明显。林下杂草丛生,天然更新极少,大部分土壤干燥瘠薄,林下枯枝落叶无法分解,部分土壤石栎含量较高,土层较薄,土壤肥力低下,立地质量等级以Ⅲ类地为主,部分为Ⅳ类地。平均树高8m~12m居多,平均枝下高5m~7m。大部分亩株数60~80株,较密的达120~140株/亩,较稀的30~50株/亩。部分林木生长较粗壮,部分林木生长纤细,自然整枝枝下高较高,冠径比例失调。相思树大部分分布在坡中下部和路边,带状或块状分布,树冠开展,少量在林中与马尾松形成株间混交,生长较好的平均高11m左右,生长较差的平均高6m~7m。相思树亩株数50~80株,个别小班达120株~150株,树干分叉成灌丛状。马尾松、台湾相思林由于经营管理比较粗放,抚育没有及时跟上,大部分林下杂草丛生,卫生条件、通风条件较差,都缺乏自然更新能力。局部林木较密,影响林下幼树生长。林下更新层尚未全面形成,森林景观以绿为主。因此,在设计生态景观时要全面地考虑生态景观区域的不同特点,提升生态景观的整体设计效果。

2.2 重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兼顾与统一

在生态景观工程的设计与改造中,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的统一,从生态景观工程改造的具体实际出发,发挥出生态景观的多方效益和多元化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厦门岛森林景观(林相)提升改造项目,遵循保护优先,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综合治理,适地适树原则来开展工作,改造城市森林总面积174.63hm2,其中特色景观园区改造面积7.11hm2,健康步道周边景观改造面积5.23hm2,游步道周边景观改造面积4.26hm2,山体森林景观改造面积154.02hm2,建立科研试验林4hm2。有效地改变了项目区域内87.06hm2以马尾松、湿地松为主的林分结构,森林质量进一步提高,森林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生态功能显著增强,有效提高区域森林生态综合服务功能,也为厦门正在创建 的"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添彩增绿。

厦门是旅游城市, 2013~2018年旅游收入增长迅速,增速均在15%以上。2018年全年收入超1400亿元,增速高达20%。项目建成后,健康步道两侧森林景观有望成为厦门岛旅游的新景点。随着森林景观提升建设,客流量将逐渐增多,将极大促进岛内旅游经济的发展,而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又将带动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一方面为周边居民和外来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为该地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了招商引资、土地开发,有利于厦门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具有较好的间接经济效益[4]。

森林景观改造,使广大厦门群众共享生态建设带来的成果的同时,不仅能够引导人们热爱自然、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还能提升人们对林业的认知,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态环境,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增强护林爱绿的自觉性,对于城市文明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

2.3 丰富生态景观工程设计与改造的内容

生态景观改造工程设计时,要切合实际,结合生态景观区域具体实际以及相关改造方案和规程来进行设计。施工改造的内容要做到丰富、全面和具体。

在厦门岛森林景观改造的设计和施工,按照《厦门岛内山地森林景观改造导则》《厦门岛森林景观提升改造实施方案》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造林技术规程》等文件精神进行设计,遵循远观、近赏、融香、吐声的设计理念,观城市风貌、观森林特色季相、观林缘线、天际线;赏花、赏叶、赏周边特色景观;融植物芬芳、闻十里飘香;远离城市的喧嚣与聒噪,静听大自然“吐露心声”——风声、雨声、蝉鸣、鸟叫等,打造森林生态系统和谐、森林景观自然优美、森林空气清新、森林环境适宜康养的城市生态风景林。力求建成多彩森林、清新森林、多样性森林、康养森林、生态文明森林。厦门仙岳山森林景观设计,通过不同树型、不同形态树种的搭配,与优美的林缘线的设计,形成质感、色彩丰富的林相景观。仙岳山用红色调来丰富森林,在马尾松林里套种彩化树种枫香、黄连木、腊肠树,并在中段南侧马尾松林下套种红叶乌桕、木芙蓉等,形成马尾松+红叶乌桕+木芙蓉特色景观,仙岳山东北面,打造红黄色系,马尾松林内主要配植铁刀木、楝叶吴茱萸等彩化树种来营造森林景观,这样使得森林景观不管是彩化上还是树木的品种上都丰富了很多。也更好地发挥了森林生态景观资源的优势,如图1所示。

图1 仙岳山森林景观效果图

2.4 景观设计与改造要具有意境和特色

在生态景观工程设计与改造过程,必须要将生态景观原有的特色优势发挥出来,设计和营造景观意境,展示生态景观的美。

在厦门岛森林景观设计,利用仙岳山、狐尾山的山体优势。在林分稀疏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设置7个特色景观园,结合山体森林景观步道的游览线路,营造了“春夏花繁叶茂,秋冬层林尽染”的景观视觉效果。在7个特色景观园地块做了详细的现场调研工作,通过对森林资源等情况研究分析后,在树种的设计上做了出彩的搭配。春夏黄花园区保留现有马尾松、相思树,林地清理后,按2.8m×3m,80株/亩进行补植,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比例按7∶3进行配植,以黄花槐为基调,以黄花风铃木、腊肠树、银叶金合欢、台湾栾树为骨干树种,靠近园路一侧配植部分灌木,使观赏更具层次感。种植比例为黄花槐:腊肠树:银叶金合欢:黄花风铃木=4∶2∶2∶2。春夏红花园区保留靠近主干道一侧长势较好的翠芦莉等灌木,按1m×1m块状劈除杂灌草,以80株/亩种植新增乔木,以火焰木为基调树种,凤凰木和木棉为骨干树种,打造“红花似火”的烈焰园区。种植比例为火焰木:凤凰木:木棉=7∶2∶1。紫薇园区林地清理后,以80株/亩按比例进行补植套种大叶紫薇、小叶紫薇、洋紫荆,形成紫薇花海。种植比例为大叶紫薇:小叶紫薇:洋紫荆=3∶3∶4。如图2所示。

图2 紫薇园效果图

楝叶园区保留原有植被(麻楝),林地清理后,按60株/亩补植套种,套种植物选用楝科植物,如苦楝、大叶桃花心木、非洲楝等,形成小规模的楝科植物园。种植比例为大叶桃花心木∶非洲楝∶苦楝∶麻楝=3∶1∶4∶2。紫荆园区保留原有植被,林地清理后,按25株/亩在林隙中央进行补植套种,打造“粉花似霞”的景观效果。种植比例为洋紫荆∶美丽异木棉∶榕树=5∶2∶3。桐花园区保留原有植被,林地清理后,以80株/亩按比例进行补植套种油桐、千年桐、白花泡桐,打造白花胜雪的植物景观意境。种植比例为油桐∶千年桐∶白花泡桐=2∶1∶1。

秋叶园区保留现有植被(马尾松、相思、麻辣等),林地清理后,直接以80株/亩进行补植套种枫香、黄连木、无患子、乌桕,打造“秋叶红于二月花”的景观意境。种植比例为枫香∶黄连木∶无患子∶乌桕=2∶3∶2∶1。如图3所示。

图3 桐花园效果图

综之,在生态景观设计与改造过程营造意境和特色,不但要充分了解生态资源情况,还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树种搭配设计来解决地块所存在的问题,以发挥出资源优势,打造出具有特色的生态景观,才能让人们体会到环境带来的生态美。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生态景观工程改造过程,要对生态景观工程改造设计及施工的现状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把握,并结合生态景观改造工程的现状和特点来进行生态景观改造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工作。设计生态景观改造工程时,要具备全面性和客观性、重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使生态景观工程改造效果和品质得到更好地提升。

猜你喜欢
马尾松树种景观
马尾松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景观别墅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火山塑造景观
树种的志向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树种的志向
马尾松栽培技术及抚育管理
马尾松松针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