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总目次

2020-02-21 17:25
思想战线 2020年6期
关键词:人类学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的书写新范式

张 林,周济民 4-1

思想走在行动之前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伟大贡献

刘 佳,顾保国 4-7

新时代价值观教育的境遇及实现路径选择

李建宇 4-13

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新时代观的理论逻辑

陈金龙,杨 亮 5-1

新时代观的唯物史观意蕴

石德金 5-8

人民主体性的意识形态当代治理:一个微观分析视角

吴育林,赵悦彤 5-16

马克思正义思想的理论旨趣与实践指向

廖小明 5-25

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打赢脱贫攻坚战

王晓红 6-50

民族学与人类学

理解个人、社会与文化

——人类学田野民族志方法的探索与尝试之路

赵旭东 1-1

审美人类学视野下的时尚美学:访彭静莲教授

向 丽/问译,彭静莲/答 1-17

天下田里

——关于“田”的知识考古

彭兆荣 1-28

甘肃凉州达氏宗族的文化实践:“边汉社会”的又一类型及概念再思

杜 靖,李 耕 1-35

物质性与虚空性

——理解汉人民间宗教的两个向度

石 峰 1-49

病痛叙事的人文特征及其利用路径探析

——医患关系研究前沿报告

王建新,赵 璇 1-59

“人与仁”:传统中医医患关系的当代启示

任杰慧 1-67

精神疾患的仪式治疗与文化调适机制

——基于凉山彝族“苏尼”身心健康的人类学探究

唐钱华 1-77

美国“民族史学”发展历程:回溯、反思与展望

刘海涛 1-84

明清时期傣、白族名混称的原因、影响及其辨识

古永继 1-99

中医人类学视野下的具身性与多重世界

和少英,姚 伟 2-1

成为少数民族医药:一个历史本体论的视角

赖立里 2-9

明清时期掸傣土司区域的非中心化政体与联姻政治

马健雄 2-19

历史的遗产:南诏国寻传蛮分布区城镇建设与治理考述

李艳峰,李宇舟 2-33

“生”“熟”之间:咖喱在中国的在地化

李静玮 2-40

司马迁的民族思想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谱系建构述论

王文光,江也川 3-1

从“五族共和”到“民族熔炉”与“民族自决”

——孙中山民族思想研究

龙晓燕,薛 昊 3-8

输出还是互动?

——中国农耕文化进入非洲研究

高良敏,齐腾飞 3-15

平行与交织

——军政时期缅甸华人的生存策略、日常政治与国家想象

段 颖 3-26

都市移民社会中佛教灵性实践的人类学透视

戴 路 3-36

人类学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

——兼谈中国人类学的当代使命与责任

石 硕 4-23

走出弗里德曼宗族研究困境:从“分离说”到“配套说”

张继焦,党 垒 4-34

社会人类学的认识论传统及其启示

卢成仁 4-44

从“一姓一祠”到“六姓共祠”:小白井村公共空间变迁的社会文化阐释

牛文斌 4-54

热闹:艺术存在的生活状态

——以元阳县少数民族农村文艺队发展为中心的讨论

郑佳佳 4-63

黎族家屋生命力象征与空间秩序

谷 宇 4-72

“立足当下,指向未来”的艺术民族志

——兼论音乐民族志与相关学科的互文性渗融关系

杨民康 5-35

中国民族宗教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祁进玉,马婧杰 5-49

“美本”与“纳帕”:民族杂居背景下纳西族祭天习俗的变迁

王正宇 5-58

作为生存策略的亲属实践:旅游发展下摩梭人家屋社会的生计变迁与调适

马腾嶽,马 群 5-65

乔健和《印第安人的诵歌》

周大鸣 6-1

中国近代贱民与底边社会

——乔健教授晋东南乐户研究及其启示

赵树冈 6-8

由文化适应到文化自觉:广州苗族务工者的文化实践

温士贤 6-15

有序的混沌:中老边民互市的人类学考察

张雨龙 6-24

政治学·管理学

中国何以须要一个国族?

周 平 1-106

海洋法公约“历史性”话语体系及其南海历史权利认知意义

宋培军 1-126

能源命运共同体:全球能源治理的中国方案

朱雄关 1-140

绿色减贫的靶向功效、运行逻辑及长效机制

——基于“主体一产业一空间”三维互嵌耦合阐释框架

王元聪 2-144

“有疆无界”到“有疆有界”

——中国疆域话语体系建构

李大龙,铁颜颜 3-42

县乡领导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的功能廓析与路径创新

——一种基于IAD的分析框架

史云贵,薛 喆 3-63

从殊途到同归:案例中基层权力非正式运作的未预结局

孙薇薇,董凯悦 3-72

激活国家:历史制度主义视阈中的国家治理

赵子尧 3-81

北极疆域演变:动力机制、现实条件、障碍因素及趋势走向

李振福,刘永麟 4-82

文明国家:中华国家范式的一种理论阐释

朱碧波,张会龙 4-91

村级治理的变迁、困境与出路

贺雪峰 4-129

何以走向协商治理?

——城镇化与乡村治理的转型逻辑

袁 松 4-137

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背景下中缅边境跨境人口流动治理研究

尤伟琼,董向芸 5-87

打赢边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的制度密码及实现路径

王超品 5-95

中华民族:一种基础性的社会政治资源

范 俊,孙保全 5-109

治理单元重构与城市社区治理质量

何绍辉 5-119

农村后备干部培养体系的转型与重塑

梁永成,陈柏峰 5-127

增长的极限:论能源收益递减效应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曹峰毓,吴 磊 5-138

万联时代层累式信息分化及因应策略

谢俊贵 6-32

利益联结机制中的扶贫责任偏离及其治理

范建刚 6-41

国内经济大循环视角下的“电商直播”

李 贤,崔博俊 6-56

压力型体制下的派出所运作

——以数字任务为中心展开

陈 青,张晓辉 6-64

从“生命政治”到“文化治理”:对公共文化的一种定位与解构

刘 莉 6-72

历史学

论康熙年间清朝与安南政治关系及边界问题

段红云,杨丽云 1-115

《地图学史》项目与未来中国地图学史研究:访马修·H.埃德尼教授

成一农/问,马修·H.埃德尼/答,包 甦/译,成一农/整理 2-48

对中国古地图和地图学史研究未来的展望

——对马修·H.埃德尼教授访谈的回应

成一农 2-56

中国慈善的传统与现代转型

周秋光,李华文 2-61

南宋户部与内藏的分权与合作关系研究

吴晓亮,胡 燕 2-75

民国时期云南地方与中央税权关系的嬗变

董世林 2-83

“汉化”抑或民族融合

——清前期边疆治理中的杀虎口

张佩国,张 晋 3-54

云南青铜文化若干关键问题研究

李东红 3-89

石寨山文化时期滇池水域

陈 斌 3-98

社会流动论争与“富民社会”视阈下的科举制

董雁伟 3-107

盐业资源与地域发展:以河东盐的历史演进为中心

张 欣,赵小平 3-117

宜兴徐氏义庄与明代江南宗族义庄发展

潘伟峰,王卫平 4-98

7~14世纪中国与西欧封建社会发展比较新论

钱金飞 4-110

朗州蛮与唐末五代长江中游政治地理格局的变迁

——以雷氏父子为中心的考察

曾育荣,黄柏权 4-120

东汉王朝对西北边疆治理策略研究

李晓斌,王兴宇 5-78

中东地理学家印象中的“中国海”

姚继德,乌苏吉,白志所 6-106

多元视角下的傈僳族源流考释

段丽波 6-120

社会学

优序求助:互联网时代的乡村互助关系重构

郝国强 2-92

哲学视域下的网络社会治理探析

龚振黔,龚 婷 2-101

现代化进程中乡村社会的师道尊严

刘 皛 2-109

法 学

刑事案卷与文字关系的历史及启示

——基于清代案卷材料运用的考察

牟 军,朱 慧 2-116

我国部分民事案件当事人妨碍诉讼心态之缘、型、纠

胡思博 2-124

网络法中的“网络”

胡 凌 3-127

论公共空间的隐私

岳 林 3-136

论网络平台规则

邱遥堃 3-148

生态法治之实践维度

谢秋凌 3-159

清水江文书中纠纷解决的价值取向研究

钟一苇 3-166

法院组织控制中的信任机理

黄 瑞,王启梁 4-145

法理视野下的西南边疆司法治理模式建构

徐 清 5-103

环境司法积极发展与效能有限的解释

张 丽 5-147

司法过程中的社会科学思维:以人类学为中心

侯 猛 6-79

新兴法领域的社会科学运用:以金融法为中心

缪因知 6-87

合同诈骗罪及其合同效力的司法认定

——以“托盘贸易案”展开

张 慧,成 功 6-96

文艺学

时空之流的个人记忆

——冯友兰、金岳霖、钱穆以西南联大为中心的回忆录

杨绍军 1-149

论“八卦”的特征和社产、情感功能

谭光辉 1-158

基于振荡的意义涌现与生成

——论梅洛-庞蒂与加达默尔的语言观与意义生成观

冯文坤 2-152

论艺术的双标出性

陆正兰 2-165

从影像意识重新理解视觉文化:基于现象学视角的分析

张 骋 6-131

元代散曲选本中的元人散曲观及曲学史意义

王亚男 6-139

哲 学

马克思的哲学在何种意义上是一种先验政治美学?

——兼与张盾先生商榷

李金辉,王 旗 1-165

语言学视野下中西医原创思维模式对比研究

刘志成 4-156

旅游研究

旅游需求新趋势的理论探索及其对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启示

王克岭,董俊敏 2-132

社区旅游经营者社会责任:驱动因素与表现形式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

吕宛青,葛绪锋 5-156

喀什老城空间改造中的文旅融合与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梁 媛 5-165

旅游孤岛效应:旅游区与周边社区的利益博弈

田 里,宋俊楷 6-147

融合与跨界:康养旅游产业赋能模式研究

杨红英,杨舒然 6-158

猜你喜欢
人类学
VR人类学影像:“在场”的实现与叙事的新变
“逸入”与“生成”——音乐人类学表演研究的“交互”路径
艺术人类学视角下的当代环境陶艺的公众性表达
伊莎白及其中国人类学、社会学考察
传统的重建:现行朝鲜族婚礼的人类学解读
人类学:在行走中发现
中华蜂种群急剧萎缩的生态人类学探讨
艺术人类学视野下戏曲与晋商的关系
关于“望果”的人类学分析——以琼结白日“望果”为例
体质人类学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