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通风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和预防措施

2020-02-21 18:10
江西化工 2020年3期
关键词:职员危险源矿井

郭 宏

(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王庄煤矿瓦检队,山西 长治 046000)

前言

现阶段,国内的矿井作业具有难以忽视的安全隐患,在这种情况下矿井作业的安全系统若是存在缺陷就会导致一系列安全事故的发生,这种现象在矿井当中普遍存在,主要包括瓦斯、矿洞塌陷、矿洞作业等情况,对工人和矿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本文基于此展开研究,提出安全事故的引发因素,并且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解决安全问题,希望能对相关研究人士提供借鉴帮助。

一、矿井通风系统环境分析

第一,通风系统的结构。按照国内的硬性规定,矿井必须拥有一套健全的通风系统,并且针对通风系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标准,能够对矿井通风系统形成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也即是对矿井的风雅和风量供需比是否结构合理,在构建通风系统期间应当充分参考到这技术和经济因素,有效调动并结合所有资源,规划出周密且科学的规划来构建通风系统。

第二,风量供需比。风量与供需比要确保固定在合适的比值,也即是1-1.2,若是供需比过小就会致使矿井中无法形成□的风量[1]。

第三,有效供风率,有效供风率应当高于81%,漏风率应当按照国家制定标准进行衡量。

第四,采煤工作面。按照工作面检查结果来判断风速率[2]。

二、煤矿通风安全的影响因素

(一)环境限制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相比较露天矿场,矿井属于地底开采环境,因地质结构相对复杂,开发难度非常之大。并且因挖掘的深度和地质原因,矿井地底部分空间的气温非常高,瓦斯若是承受不住这种压力就会发生爆炸。目前所产生的煤矿事故有绝大部分是矿区瓦斯承受不住压力或含量超标等因素而产生,面对这种情况,矿区空间应当保证良好的通风环境[3]。

2.物质因素。物质因素主要包括通风设备方面,若是煤矿开发部门针对矿区空间的通风网络缺少平衡性和协调性就会导致风流数据和性能较差,无法形成良好的风速锋利,进而影响通风的最终效果,若是通风系统的效率过低就会导致出现安全隐患。

(二)人文限制因素

1.安全基础工作无法起到良好的效果。井下工作职员大多数属于学历低下的劳动宫,受到的文化教育过低,对安全教育方面并不重视,在开采期间很容易造成违规生产的行为。

2.矿工职员的薪水酬劳过低。因矿工职员分为普通劳动人员和中层高层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三者之间的薪水酬劳相差非常大,这种薪水酬劳体系非常不合理[4]。因此在开采期间普通的矿工职员难以形成良好积极的工作态度,针对安全教育的学习态度过于敷衍,无法有效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

3.煤矿职员缺少对通风安全的重视程度。大多数企业都更加重视开采和生产的效益,节约针对通风设备方面的支出资本投入,并且考虑到利用效率等因素,企业在使用设备器件通常会长时间使用,设备经常出现超负荷运作的现象[5]。另外,针对相关的通风管理技术支援缺少相关的安全培训,最终导致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着难以忽视的缺陷。

4.其它因素。开采部门在开采期间并没有对矿区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排查与检查,致使在后期开采期间无法将安全管理体系落到实处,另外,因矿区通风设备并不健全,缺少必要的防尘设备。

三、煤矿通风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

(一)重效益轻安全现象比较严重

因社会经济体系飞速发展和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等因素,大多数煤矿企业都更加注重对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益的关注,在针对安全事故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这种现象下,为了追求煤矿产量而忽视了对安全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大多数企业选择采用超量生产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过度的煤矿挖掘会对煤矿内部结构进行很大的改变,通风情况会造成根本上的改变。另外,少部分煤矿企业缺少对安全生产理论体系与实践的认知与重视,单纯认为只有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才能促进企业发展,但是并没有意识到安全生产是维护企业发展并确保企业长久发展的核心因素。在开发利用期间为了节约成本,没有购买昂贵的设备和支付维修资金,对安全生产体系实施的资金投入非常少,因此容易发生漏风现象,引发一系列的安全事故。

(二)安全生产制度落实不足

大多数公司针对安全生产制度都不缺少制定与规划,但是在实际落实方面都相对较差,主要原因在于三点:

第一,管理人员缺少对安全生产制度的重视性;

第二,工作人员缺少对安全生产制度的重视性、积极性和认可程度。

第三,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主要体现在公司在推行落实安全生产制度方面的相关规章制度,比如缺少相关的监督制度、激励制度和约束制度。另外在公司领导层推行安全生产制度期间都过于表面化,使用极端的手段来维护声誉并解决安全问题,同时也缺少明确的职责义务分配,在实际落实期间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形成交互性。

(三)安全管理漏洞较多

安全管理体系是目前国内提出不久的新型理论体系,目前仍然处于摸索实践当中,但是安全管理制度能够从根本上杜绝矿井安全事故的形成与发生,导致安全管理体系体现出显著的成果。目前,大多数企业缺少对安全管理制度的具体落实细节,也即是针对各部门所应当承担的责任、义务与职能方面的划分不明确,无法针对矿场生产期间可能存在的瓦斯气体进行有效的排除,并且对通风设备缺少定期周全的维护管理,在这种情况下瓦斯气体会在一定期间内聚集并引发瓦斯爆炸,对矿井开发利用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并且会对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形成严重的危害。安全生产制度应当是由各个环节所组成,若是期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和系统性的管理就无法有效发挥出安全生产制度的作用性。

(四)监督力度不足

国内目前针对矿井通风安全管理体系落实方面明显缺少必要的监管部门,无法形成有效的约束效果,导致监督力度和效率过低导致安全生产系统并不完善,管理者为了可以获取更多的矿井生产收益会忽略在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面对这种情况下国家政府缺少相关的专业部门进行督查。另外,行业之间也缺少统一规范的监督规范,无法针对矿井安全体系落实提供监督作用。

四、煤矿通风安全的保障措施

(一)提高全员安全防范意识

首先,煤矿部门或煤矿企业管理者应当站在战略发展角度上充分了解通风安全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对安全防范意识的重视程度和了解程度,采取适当的宣传手段和演讲活动,以此来对各部门职员进行演讲与宣传。

其次,企业管理者应当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将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加入到考核体系当中,面对不同部门的职员应当培养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技能,开拓职员的安全视野,使部门管理者能够利用正确的管理途径来解决通风问题。

最后,应当不断加强全体职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可以通过塑造企业文化的方式来进行安全防范意识传播,充分贯彻以安全为主的矿井开发理念。

(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在生产期间应当针对生产各个环节部分的职员进行职能与义务的划分,并且评定不同级别的安全责任等级,采取匹配的安全考核制度与激励制度,同时还要明确各个部门职员的安全生产责任与义务,具体可以采用班级的组织模式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也即是针对不同部门的职员以部门或生产环节为单位,针对整个班级明确责任制,使各部门的职员能够充分意识到自身的义务与责任,有效激发部门职员主人翁的意识。

(三)建立风险预防安全管理体系

煤矿企业应当建立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而建立科学有效的通风系统,具体如下:

首先建立事前预防体系,也即是针对危险源进行识别与判定,由专门部门针对矿区的通风系统进行定期排查与检测,同时评估每个通风位置的安全等级与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等。

其次建立事中处理体系,也即是针对辨别出来的味轩园制定相关的应对措施,确保危险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安全处理,控制住危险源的危害程度,并且针对危险源的具体内容创建相关数据档案,以此充当日后检测的内容,并且对危险源进行科学分析与处理,采取具体化的管控处理方式对信息进行分析,若是遇见了不可控制的危险源应当发送预警信息并上传到相关管理者,并且制定出具体化的技术性风险管控措施,为管理者提供参考意见。

最后建立事后处理体系,也即是针对不可控危险源的处理方式。管理者在接收到相关档案时,同时也会接收到相关的对策方案,管理者应当按照对风险源管控期间收集的动态数据来进行判定并且测量风险级别,针对不同的风险级别选择并使用具有针对性的风险管控措施。

(四)加大通风安全监督力度

煤矿企业的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应当按照实际情况对管辖区域内的煤矿通风情况进行实事求是的全面排查、跟踪与核定,在针对煤矿通风系统的排查方面要确保和定期检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得到重视与处理,同时要采取审查现场和复查制度,加大现场复查力度和复查效率,建立完善的跟踪系统,完善监督报告的质量,提升监督部门的工作效率。国家相关部门应当按照相关标准对矿井的通风系统与安全系统进行治理,并且按照责任落实制度进行刑事追究与责任追究,充分落实监管的行政职能与监督职能,起到良好的警示效果与惩罚效果。

结论

通风安全管理体系是煤矿企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只有确保安全生产的绝对落实才能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与生产效益,因此需要针对通风安全体系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管理体系,激发企业各部门职员针对通风系统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重视程度,加强职员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

猜你喜欢
职员危险源矿井
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以机器人研发应用引领矿井“四化”建设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铁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的研究
迟到的理由
高瓦斯矿井防治瓦斯异常涌出措施的应用
水循环高效矿井乏风热泵系统分析与应用
打错了
反差就是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