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络直播中出镜记者的转型策略分析

2020-02-21 08:31郭霁莹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24期
关键词:出镜记者转型策略网络直播

【摘要】媒介融合高速发展的当下,传统媒体纷纷试水,争夺网络直播这块流量洼地。从挖掘“在场”的新闻价值,到如今兼顾“在网”传播的影响力,网络直播时代,出镜记者要如何转型以应对这一变化。本文结合优秀的央视新闻网络直播案例,探查出镜记者在其中的角色转换,分析其转型策略。研究发现,出镜记者由传统的“信息发布者”转变为网络直播中的现场编导、事件参与者和解读引导者。为此,传统出镜记者在沿袭专业出镜报道能力、坚守报道操守的基础上,要主动转换报道思维,广泛学习全媒体采编技术,创新叙事方式,丰富报道内容和形式,积极拥抱网络直播的传播新样态,做顺应时代发展、满足人民需求的新型优秀报道人才。

【关键词】网络直播;出镜记者;角色;转型策略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0.24.037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革新,网络直播成为新的流量洼地。近年来,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纷纷试水网络直播,将其作为报道新闻、拓展影响力的第二战场。

随着“大屏”到“小屏”的模式变化,出镜记者们也要积极求变,适应网络直播的传播模式和话语体系,从而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做出有影响力的优质报道。

1. 新闻网络直播概述:

新闻网络直播是由传统媒体主导的,以高质量内容和深度报道为载体的新闻直播样态。2017年,浙报集团17位网红记者9小时的网络直播,让人们看到了新闻报道的“新玩法”,也翻开了传统媒体新闻直播的新篇章,从人民直播到央视新闻+,传统媒体新闻网络直播领域热闹非凡,诚如《人民日报》评论所言,网络直播终将成为媒体报道标配,任何有抱负的媒体都会抓住这块市场。

由此可见,新闻网络直播是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革新的重要一步。传统媒体既要坚持“在场”生产新闻内容,又要将其“在网”传播。因此,出镜记者也要坚守“在场”的新闻价值,同时兼顾“在网”传播的影响力。本文将针对出镜记者在新闻网络直播中的角色定位和转型策略两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2. 新闻网络直播中出镜记者的角色定位

“角色转换”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乔治·赫伯特·米德提出的,指个人跳出自我框架,从别人的视角审视自我,通过“扮演”多种“角色”以适应不同情境变化。移动网络新闻直播不仅影响了新闻的时效性和报道方式,也改变了出镜记者的角色定位。

2.1 新闻现场的编导者

受节目时长和用户收视习惯影响,電视新闻记者出镜时长大多在3-10分钟之间,直播过程常常是多机位转换或直播镜头与备片之间来回切换,因此出镜记者报道时,尽量简明扼要、清晰明确就足以。但移动网络新闻直播以“一镜到底”的时间顺序展开,现场不可控因素极多,这就要求出镜记者对现场报道和新闻信息具有绝对的掌控权,以强烈的编导意识,综合编排直播报道,灵活应对突发情况。

因此,在新闻网络直播中,出镜记者不光要有传统电视新闻记出镜报道的能力,还要身兼包括导演、摄像等数项职能,时刻关注现场环境、检查设备状况的同时,积极与网友保持互动。此时,出镜记者的主动性加强,新闻场成为其编辑意识贯穿始终的可知可感空间。

比如在央视《重访大凉山悬崖村爬钢梯走廊》的这场直播中,由于自然条件限制,记者蒋林采用手机直播方式,全方位直击进村上山过程,以之补充电视新闻报道的画面,多维展现新闻现场。期间,蒋林采用手机伴随移动的方式:一边“爬爬停停”,展现不同高度的纵向空间;一边调转镜头,以手指向,通过镜头的“推拉摇移”展现所处空间,最大程度将新闻现场转化为记者的“编辑”空间。

2.2 新闻事件的参与者

新闻网络直播的报道逻辑和叙事方式与电视直播大相径庭。出镜记者们在直播中参与现场实践,和观众一起探寻事实真相,并实时表达自己的当下感受,使观众最大程度地沉浸在新闻现场,获得真实感和现场感。出镜记者的角色也由“信息发布者”变为“体验者”和“共享者”。

第五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中的十佳新闻直播短视频《藏中电力联网工程:云端天路点亮高原》就是一个典例,其中不少惊心动魄的画面都是记者蒋林通过便携式头戴摄像机拍摄的。通过这一“主观镜头”,观众跟随出镜记者的视角,身临其境地见证藏中电力联网的浩大工程,感受电力工人工作环境的艰险。活动评委颜梅认可道,“第一它画面优美,第二直播中体现的这种高难险,给我们所有评委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冲击,记者在背后的付出更让我们感动。”

此外,出镜记者通过查看平台用户的评论,实时调整报道角度,主动与用户互动,使“在场”与“在网”有机结合,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比如,在这场直播中,记者蒋林会及时根据网友需求调整报道内容,演播室专家也会即时解答网友的提问。良好的实时互动弥补了电视直播的短板,3天700多万的点击量,证实了观众对这场直播的认可与青睐。

2.3 新闻解读的引导者

传统电视直播一般需要多方共同完成:出镜记者负责现场报道,演播厅主持人根据报道和已有资料,评论解读新闻事件。但网络直播中,出镜记者则要单枪匹马进行长时间的全程直播,边报边评。

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在涉及重大政治、经济或法律事件的报道中,出镜记者需要调动相关专业知识,解读点评,帮助观众理解;另一方面,“碎片化阅读”和“注意力经济”时代,深度内容和观点表达更为稀缺,观众渴求更多独到的想法和见解。因此,报道的同时提供有趣的个性化解读,成为网络直播时代出镜记者的新要求。

对此,央视记者唐鑫做出了优秀的示范。他在《三星副总李在镕一审判决》直播中说道:“李在镕无罪释放的可能性比较低,因为在一审开庭时韩国检方曾要求韩国法院判处12年刑期,这不是一个短刑期……韩国民众愤怒的原因有一部分在于,在21世纪如此民主的社会中,还有这么黑暗的政商勾结。”直播中,短短几句话就概括了新闻事件、个人判断和观点态度,迅速吸引了观众的注意,营造了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3. 网络直播中出镜记者的转型策略分析

3.1 多职化发展,做全媒体记者

过去,记者分工明确:文字记者写稿子、摄像记者拍画面、出镜记者说现场;而媒体融合的当下,出镜记者需要同时集采编播评于一身,做一名全媒体记者。最重要的是,出镜记者要有强烈的编导意识,摸清现场状况,熟知每一道流程,谙练各种新媒体设备,从而应对新闻直播现场的各种突发情况。

比如,在对2018年4月美军空袭叙利亚事件的直播报道中,央视驻叙利亚记者徐德志在战事刚打响时,便及时启动了直播,独自肩负起出镜记者、编辑、导播、摄像、卫星传送工程师、新媒体直播等多重任务,从大马士革第一时间发回移动直播报道。摄像机镜头前,他独自忙碌的身影,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人评论他“一个人,活成了一支队伍”。

由此可见,融媒体时代,新闻网络直播的出镜记者必须熟练操作各种数字媒介新闻采集设备,努力提升新闻报道的多元表达能力,才能做出更多优秀的直播报道。

3.2 沿袭专业报道能力,创新直播表达方式

对于加入新闻网络直播的传统出镜记者来说,尤其是纸媒转型过来的记者,最重要的就是沿袭并提升出镜报道的专业能力。同时,新媒介的发展带动了传播主体语态的变化。新闻网络直播中,出镜记者的语言呈现出口语化、人格化以及活用非语言符号的等特点,因此,出镜记者还要努力创新表达方式,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要善于使用肢体语言强化细节体验。肢体语言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极大影响了报道效果。新闻网络直播强调体验感,出镜记者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抓取现场细节,表达自己的直观感受,丰富报道,提升用户的收视体验。

第二,语态应向生活化、口语化方向转变。新闻网络直播中,出镜记者的语言应以简单句式、口头词汇为主。在叙事上,要灵活安排语句结构,保障思路清晰、表达流畅。同时,也要注重交流感,多采用“同伴式”解说口吻。比如,尽量使用“你”而非“你们”的称谓;语气、节奏的处理要符合网友视听习惯,增强表达感染力。

第三,趣味化報道同时,坚持个人特色,坚守新闻价值。出镜记者要在报道中尝试趣味化表达,利用网络语言、“造梗”等方式,吸引观众注意。但同时,不能一味东施效颦讨好观众,盲目追求“爆点”,丧失对新闻价值和报道原则的坚守。

3.3 变受众思维为用户思维,化节目意识为产品意识

网络传播具有移动化、社交化的特点,这意味着在信息超载且无处不在的时代,传统受众拥有了信息选择和传播的主动权。因此,传统媒体出镜记者向新闻网络直播记者转型时,一定要转变传播理念——不光要“在场”生产新闻,还要“在网”传播。记者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有感情和想法的观众;记者要完成的不是“流水账”式的叙述,而要让用户关注直播的每个视角,并积极与之互动交流。

因此,新闻网络直播中,出镜记者要充分利用网络直播的互动性特点,与用户积极交流,根据其实时反馈,即时调整直播内容,真正从用户的需求和关注点出发,做出他们喜闻乐见的新闻直播产品。

4. 结语

新闻网络直播以“网络直播+出镜报道”的模式,将新闻业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这种全新的报道模式为大众了解新闻增添了多元视角,更为出镜记者乃至整个传统媒体行业记者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挑战。

传统媒体记者,尤其是电视出镜记者要意识到自身角色的转换,积极求变,加快拥抱互联网,在掌握传统电视新闻直播报道能力的基础上,关注“移动互联”的内核,努力推进“在场”生产新闻与“在网”传播意识的有机结合,向多职能化、专业化、创新化方向发展。以“用户思维”和“产品意识”丰富报道内容,优化新闻网络直播模式,做出富有时代特点、满足群众需求的优秀新闻网络直播报道。

参考文献:

[1][美]乔治·赫伯特·米德.心灵、自我和社会[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2]石焱.浸媒体时代网络新闻直播转型的探索[J].青年记者,2020,(05),82.

[3]白丽媛.“主流网红”这样炼成[J].青年记者,2017.

[4]贺华,王雪.出镜记者及其报道技巧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6(11).

[5]央视网.《焦点访谈>打造网络“新视界”》(EB/OL),http://images1.wenming.cn/web_wenming/zgwmw_ysp/ysp_zx/201801/t20180112_4557766.shtml.

作者简介:郭霁莹(1996.1-),女,辽宁大连人,硕士学位,中国传媒大学,研究方向:国际新闻学.

猜你喜欢
出镜记者转型策略网络直播
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研究
新时期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探析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从新媒体艺术角度浅析网络直播的娱乐创新
从“澎湃新闻”上线的成功看中国传统媒体转型的策略
浅析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突发事件现场报道出镜记者的报道技巧
大连国际环保展绿色营销的可持续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