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小说《生命在燃烧》

2020-02-21 00:19周雯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36期

周雯

摘 要:《生命在燃烧》一书讲述了为石油化学企业昭荣化学工业的发展鞠躬尽瘁,最终英年早逝的主人公柿崎的一生。此书是日本经济小说巨匠高杉良的代表作之一,文中描述的主人公柿崎是日本经济高度成长期工薪族的典型代表,他为工作奋不顾身的精神也感动和激励着一代代日本工薪族。日本经济小说在日本当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中国学界对于日本文学的研究却一直对其鲜有涉及和关注,中国读者对于日本经济小说更是知者甚少。通过对此书和日本经济小说的介绍,以期引发学界及读者对于日本经济小说的兴趣和思考。

关键词:日本经济小说;高杉良;《生命在燃烧》;高度成长期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36-0158-02

一、背景

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进入了高度成长期。二战战败后日本仅用20余年的时间便一举超越了英法等欧洲传统经济强国,跃居当时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作为时代的产物,经济小说在此背景下孕育而生。

1959年经济小说的开拓者城山三郎凭借《总会屋锦城》拿下日本大众文学领域的最高殊荣——直木文学奖,后续一批批优秀作者相继投身于经济小说的创作和大量优质作品的出现,让经济小说展现出了蓬勃旺盛的生命力。王向远教授在《王向远著作集》第三卷中指出:“一般认为,以人的经济活动为中心,以公司、工厂、银行、商社等经济领域为舞台创作的小说,就是经济小说。”将经济小说列为一个独立的文学类型并加以定义,是在日本文坛以外的世界文学界都十分罕见的现象。而作为畅销书的“常客”,经济小说对于日本社会文化有着极大的影响力。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日本经济高度成长期展现出疲态,“中老年工薪族的受难时代”初现端倪。正是在这样的“受难时代”,阅读经济小说成了广大工薪族发泄无助和怨恨的出口。而日本一流出版社讲谈社、集英社正是瞄准了这些读者需求,通过发行《企业情报小说系列丛书》、举办经济小说展销会等方法助推经济小说的进一步发展。在这段时期,以高杉良的处女作《虚构之城》为代表,清水一行、广濑仁纪、咲村观等人的作品,初版发行量大多在5万—8万本,随后根据市场需求通常能达到20万本的销量。其中小岛直记的《小说三井物业》一书发行量也突破了20万本。有趣的是,此书在1969年初版发行时的销量仅有1万本。由此可见,正是这个时代和读者们造就了80年代的“经济小说热”。本文介绍的《生命在燃烧》一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1983年首次出版。从出版发行至今虽已过去了37个年头,但《生命在燃烧》在日本经济小说巨匠高杉良的众多作品中,依然是具有超高人气的畅销代表作,本文所选取的版本是角川文库出版社于2018年推出的第四版。

二、内容

《生命在燃烧》一书描写了主人公柿崎作为研发骨干在日本大分县打造世界级的石油化学联合工厂以及前往中国大庆协助乙烯项目的技术输出,后因过度劳累旧疾复发,在45岁英年早逝、鞠躬尽瘁的一生。

1968年昭荣化学工业举全公司之力在大分县打造大型石油化学联合工厂,在重点项目乙烯工程的建设中,主力导入电脑数据控制系统作为亮点。在那个年代,通过电脑技术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的技术尚处于萌芽期,如果大分工厂的技术攻关得以实现,将成为领先于世界的创举。因此,大分工厂建设项目是决定昭荣化学工业公司命运的关键一步。主人公柿崎便是这个核心技术——乙烯工程数据控制系统的主要负责人。他临危受命,离开东京的家中一人远赴大分工厂进行研发攻关。肩负着如此重任,柿崎夜以继日,经常每天只有2—3小时的睡眠。即便如此,难得的周末休息时间,他还自设“柿崎研讨会”向年轻员工传授计算机系统技术。这些行为引起了一些公司员工的侧目,甚至有年轻员工背地里说他是“工作狂”“自虐狂”。但柿崎的热情并没有因大家的闲言闲语有丝毫退减,而大家却逐渐被他这种牺牲休息时间与大家分享经验、促进共同成长的热情和诚意所打动,连其他技术研究室的新进员工也纷纷利用休息时间参加“柿崎研讨会”。除此之外,为了得到大分县当地民众对于工厂建设的支持,促进互相理解,柿崎还参与了当地市议会议员选举的一系列工作当中。但其实柿崎一直身患糖尿病,他却不顾自己的身体情况过度投入工作,连医生都多次提醒如不多加注意可能会有失明的危险。有上司私下知道了他的情况后,与医生合力劝说让柿崎要有所节制配合治疗,所幸他的视力逐渐恢复正常。在与上司、同事以及下属们的浴血奋战下,主人公柿崎终于研制出了乙烯工程数据控制系统,大分工厂的建设得以顺利推进。

在故事的后半段,主人公柿崎因乙烯工程数据控制系统的技术输出亲自来到中国的大庆市,他手把手认真指导的热情和耐心同样也感染了中国技术人员,他与大庆技术人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但随之而来的是柿崎因积劳成疾,糖尿病恶化导致视力大幅减退,随后还引起了急性白血病。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当中国技术人员访日时,柿崎还是亲自到机场迎接,并为他们制订了细致周密的技术学习计划。即便在他住院期间,柿崎也通过各种方式对大庆访日技术人员给予详细的细节指导。但就在这途中,他倒下了,在住院几个月与疾病斗争后离开了人世,走完了45年的短暂人生。在主人公柿崎弥留之际,他留下了这样一番话:「俺はどんなことでもつねに全力でやってきた。だから未練はあるが、悔いはない。」(译:“无论做任何事情,一直以来我都是全力以赴的。所以虽然我对于这个世界还有所留恋,但是我没有遗憾。”)就这样,他将自己的生命燃烧成一团火焰,照亮了昭荣化学工业和许多人的未来。

主人公柿崎是支撑着日本经济高度成长期发展众多工薪族的其中一员,他为工作奋不顾己、舍身成仁的态度,也是那个年代典型日本工薪族的缩影。而上文的那一番话,在激励着一代代日本工薪族的同时也振聋发聩,提醒着人们当企业铸成了丰功伟业,记入史册的不应仅是社长、董事长,每一位坚守在各自工作岗位“现场”咬紧牙关奋身贡献的员工们,更是不能被历史所遗忘的。正是这些“无名氏”们造就了那个年代日本经济的辉煌。

《生命在燃烧》一书是根据昭和电工的员工垣下怜的真人真事改编而成。作为日本经济小说代表作家之一的高杉良,也是以对于故事原型和周边进行彻底完整的取材而闻名。在撰写此书期间,高杉良还未成为一名专职作家,而是继续在《石油化学新闻》编辑部任主编一职。为了全面了解故事原型的真实情况,高杉良从工厂上下与之有关联的人物,到故事原型的家人、主治医生,昭和电工公司本部以及大分工廠,甚至远赴中国大庆实地调研取材。这种对于彻底取材的坚持和热情是高杉良对于经济小说创作的执念。因此也有人说,经济小说的作家并不是用头脑而是用双脚,基于踏实的取材来进行创作的。但经济小说毕竟属于文学中的小说这一范畴,基于事实进行故事重组也是必不可少的。《生命在燃烧》的创作同样有在真实取材的基础上加以一定的艺术提升,比如故事原型因为身体原因,实际上并未能前往中国大庆,但对于大庆技术人员的细致耐心指导是确有其事。其实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小说主人公不仅代表了故事原型,更是代表了当时与大分工厂项目建设相关、为之付出过努力的每一名公司员工,主人公柿崎象征着那些“无名氏”员工群体。

三、展望

随着2019年令和新年号的公布,延续三十余年的平成时代宣告结束。随着年号的更迭,日本也迎来了新纪元,政府主张“改革工作方式”,人们的职业观也逐渐发生着变化。反观日本企业,曾以工匠精神为荣并领先世界的日本制造业,在世界经济中的话语权和存在感日趋薄弱。与此同时,少子高龄化带来的闭塞感也逐渐侵蚀着日本人对未来的信心。但正是处在这前路未卜的时代,才更有必要扪心自问,什么是生活的意义、什么是工作的意义这种本源性的问题。《生命在燃烧》一书描述了一个为企业、为国家经济发展忘我贡献的工薪族的一生,他也代表了千千万万个奋战在企业一线的无名之辈们。对于这个时代的我们来说,《生命在燃烧》的主人公柿崎用一生书写出的对于工作和生活的阐释,“为工作而生”,“完全贡献燃烧自我的人生。”这超越时代而具有普遍性意义的价值观,至今依然释放着耀眼的光芒。而这本书也是无论在哪个年代,都应为人们所读所知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