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置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2020-02-22 04:33葛夫莲
中国药业 2020年4期
关键词:资源配置医疗卫生山东省

葛夫莲,徐 文

(1.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 2. 山东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广大居民的健康“守门人”[1],其服务能力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近年来山东省陆续发布《山东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山东省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山东省基层卫生人员全科医学知识培训方案(2019-2021 年)》,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资源配置得当是服务水平得以提升的重要前提,因此资源配置效率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中尝试对山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置效率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提升资源利用率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

1 资料来源

资料来自2009 年至2014 年《山东卫生统计年鉴》、2015 年至2017 年《山东卫生计生统计年鉴》和2018 年《山东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2 方法与结果

2.1 模型建立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中的BCC 模型测算效率,对综合效率的内外部影响因素进行Tobit 回归分析。Tobit 回归模型为Yit=β Xit+μi[2]。式中,Yit(因变量)为BCC 模型测算所得的2009 年至2017 年山东省17 个地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资源配置综合效率值(其中i 表示各个地市,t 表示年份,下同);Xit为不可控变量(自变量),是指对综合效率造成影响的各种内外部因素;β 为回归系数,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前提下,其值为正,表明该影响因素指标对综合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反之,则有负向影响;μi为随机误差项。

2.2 相关指标的选取与说明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人员结构、工作效率、医师工作量及卫生服务价格等内部因素,也包括人口、社会、经济和政策等外部因素,详见表1。上述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民群众的卫生服务需求,进而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3-4]。

2.3 基于DEA-BCC 模型的效率分析

通过Deap 2.1 软件包录入诊疗人次、入院人数2 个产出指标和床位数、机构数、卫生技术人员数3 个投入指标,运用BCC 模型测算效率,结果见表2。BCC 结果同时显示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规模报酬情况,且综合效率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乘积,本研究中仅对综合效率作重点分析。

表1 山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

由表2 可知,从纵向时间序列角度来看,2009 年至2017 年,山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效率均值各年份都处于DEA 非有效状态,最低为2012 年的0.814,最高为2010 年的0.883。这表明山东省2009 年至2017年每年5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置率较低,未能充分让现有卫生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医疗服务产出。从地区角度横向来看,根据其综合效率值可将全省17个城市分为3 类:第1 类是连续9 年效率均处于DEA有效状态,仅有临沂市和菏泽市,占比11.76%;第2 类为效率值在个别年份处于DEA 有效状态,该类城市有5 个,占比为29.41%;第3 类为连续9 年效率均处于DEA 非有效状态,有10 个,占比为58.82%。

2.4 基于Tobit 模型影响因素分析

使用Stata 14.0 软件对2009 年至2017 年山东省17 个地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置效率及其13 个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Tobit 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 和表4。

由表3 可知,2009 年至2017 年,各地市的卫技人员占比及病床使用率均较低;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的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的差异最明显,侧面说明各地市具体情况差距较大,上述情况均可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置效率产生一定影响。

表2 2009 年至2017 年山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置效率

表3 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

由表4 可知,卫技人员占比、病床使用率、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医师人均每日担负诊疗人次、医师人均每日担负住院床日、人口密度这6 个因素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置效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门诊患者人均医疗费用、住院患者人均医疗费用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的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这3 个因素对效率有显著影响(P<0.05)。

3 讨论

机构工作人员构成中,卫技人员占比对综合效率的影响显著( P=0)且影响系数为正,说明提高卫技人员占比可提高卫生资源配置效率[5]。表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合理分配和调整卫生人员结构,适当提高卫技人员占比,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病床使用率和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对于资源配置效率有重要意义( P=0,0.001),对效率影响显著。病床使用率的影响系数为正,说明提高病床使用率可提升效率;而出院者平均住院日的影响系数为负,说明缩短平均住院日可提升效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医疗服务的质量,也要注意提高工作效率。

表4 综合效率影响因素的Tobit 回归结果

医师人均每日担负诊疗人次和住院床日对效率具有显著影响( P=0)。前者影响系数为正,后者影响系数为负,说明增加医师每天诊疗量及缩短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可提升效率。

Tobit 回归结果证实,门诊和住院患者人均医疗费用均对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即过高的门诊费和住院费会降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将医疗费用控制在合理水平,努力做到让居民花最少的费用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人口密度对效率影响系数为负( P=0),说明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置效率反而会降低,这可能是因为人口密度越大的地方越易建设大医院,患者会扎堆去大医院看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就诊量受到影响。再者,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也很有可能造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过多[6],形成供过于求的局面,使部分卫生资源处于闲置状态,也会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各地区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区域卫生规划。

城镇化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对综合效率无显著影响(P>0.05)。首先,城镇化水平越高,越有利于集中优势医疗资源[7],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对于大医院而言,集中优势资源的能力较弱。其次,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它能一定程度上影响各地区卫生资源总量,但对卫生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关系不大。再次,较高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会提高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购买能力,进而增加卫生服务需求量,生活质量提高,身体更健康,疾病发生率会有所降低。最后,就需方角度而言,医疗保险的介入改变了患者对医疗卫生服务价格的敏感程度,也有可能是因为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是医保定点机构,患者无法享受医保报销的优惠政策。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对综合效率具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P<0.05),这表明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受到的财政支持力度越大,则其发展空间就越大,资源配置效率也会相应提高。

综上所述,综合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因素是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主要方面,要重视机构自身的内涵建设,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和保障机制,提高卫生人员素质和能力,建立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使医疗服务产出最大化为目标的绩效考核制度[8]。要以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等为载体,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服务水平,真正实现让广大人民群众“小病能看,大病敢看”,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医疗卫生山东省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人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