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重点任务 精准靶向发力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实保障
——晋中市财政局扎实推进财政扶贫政策落实落地

2020-02-22 10:23
山西财税 2020年7期
关键词:晋中市贫困县财政

2017年,习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党的庄严承诺,不管任务多么艰巨、还有多少硬骨头要啃,这个承诺都要兑现”。三年来,晋中财政把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按照“聚力攻坚贫困县、巩固提升摘帽县、加压推进非贫县”的总体工作思路,准确把握财政部门在脱贫攻坚中的职能定位,牢牢把握现行标准,积极筹措资金,坚持用足用好财政政策,用好用活财政资金,扎实推进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落地。2020年2月27日,山西省政府正式发文,批准榆社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晋中市所有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据统计,晋中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从2014年的26.76万人下降到2019年底的1279人,实现673个贫困村退出、4个贫困县摘帽,贫困发生率从11.4%下降至0.055%,脱贫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进展。

一、履职尽责,不负使命

近年来,晋中市财政局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全面履行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将支持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摆在财政工作的突出位置,认真研究部署,增强政治担当、责任担当和行动自觉,坚决做到“扶贫精神及时落实、扶贫工作主动规划、扶贫资金优先保障、扶贫政策足额配套、扶贫事项提前安排”。制定出台《晋中市财政局贯彻落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018—2020三年行动的实施方案》、《晋中市财政局关于全面加强脱贫攻坚期内各级各类扶贫资金管理的实施办法》、《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15个。

(一)持续加大投入,严格现行标准

瞄准2020年交总账目标,按照“脱贫、提升、振兴”三步走战略,牢牢把握现行标准,根据自身财力用足用好财政工具和政策,三年来,全市农村危房实现存量清零、义务教育取得均衡发展、基本医疗保障足额到位、农村饮水安全有效解决,贫困发生率降到0.055%。市本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自2017年以来共计支出7.12亿元。2020年,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坚决防止和纠正过度医疗、过度保障、拔高标准等问题,按照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精准安排经费的原则,安排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25亿元,并于4月底前全部下达。

(二)推动统筹整合,集中有限财力

按照中央和省关于加快推进贫困县实施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有关要求和“大类间打通、跨类别使用”的整合原则,制定了《晋中市推进统筹整合使用财政资金工作方案》,指导4个贫困县制定统筹整合方案,三年来,基本形成了“多个渠道饮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提高了资金使用的精准度和效益,有效解决了扶贫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2017年至2019年,全市所辖四个贫困县共整合资金33.20亿元,其中:2017年整合资金10.22亿元、2018年整合资金10.82亿元、2019年12.16亿元。2020年,截至4月底,计划整合资金规模10.23亿元,已整合资金规模7.41亿元,确定项目总数838个,已开工769,竣工项目217个,开工率91.77%,完成率25.89%。

(三)实施扶贫搬迁,加快项目推进

制定下发《晋中市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管理细则》,协调成立晋中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指导有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6个县设立了资金共管账户,统一承接山西省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提供的1.9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确需同步搬迁的0.28万农户人口和分散安置的0.12万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累计到2020年4月底,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共投入资金16.34亿元,累计支出15亿元,支付率91.80%。同时,站在防风险的高度,足额安排易地扶贫搬迁还款资金,对于2017年7月15日至2018年6月20日期间已承贷的银行贷款本息、5年期地方政府债券,市财政已于3月3日,将市本级应承担偿还的3766.88万元提前归还到位。

(四)强化政策支持,扩大农保险种

市财政从建立稳定的农业保险投入增长机制入手,坚持传统险种和扶贫险种统筹推进,从2017年开始,市级对4个贫困县,单独设置农业保险险种,昔阳、左权、榆社3县设立核桃种植保险,和顺县设立肉牛养殖保险,榆社设立驴养殖保险。对新增农业保险险种的贫困县,每开展一个险种奖励20万元。同时,对全市24.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给予意外伤害综合保障保险,为农户保驾护航。2020年,市级继续将本级承担的农业扶贫保险保费补贴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同口径安排扶贫保险预算1500万元。同时,积极争取将左权的核桃种植纳入省级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范围,试点期间(三年)争取省级财政对核桃给予40%的保费补贴。

二、精细管理,提质增效

一是做好相关扶贫资金预算管理和项目绩效目标管理,实行预算和绩效双监控,加强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加大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平台日常监控力度,及时处置预警信息,紧盯指标分配下达、资金支付使用、绩效目标填报等关键环节,加强数据挖掘,分析存在问题,提高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绩效。

二是实行财政扶贫资金支出管理考核制度,对4个贫困县和5个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县的财政扶贫资金支出进度、统筹整合资金支出进度、财政部财政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平台分配率和支出率进行考核,落实奖惩措施,强化结果运用,有效解决扶贫资金预算执行较慢的问题。

三是强化资产管理,落实属地责任,对扶贫资金投入所产生的国有资产,纳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动态监管,及时督促主管部门逐个落实管护主体、管护责任、管护措施,加强项目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的验收登记、核算入账、规范使用和回收处置,切实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确保持续发挥效益。

四是开展经常性检查,通过专项检查、领导包联督导、“回头看”等方式,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整改提升贯穿于脱贫攻坚全过程,以问题倒逼整改,以整改促进提升,对发现的问题通报了8次。每次检查都列出问题清单,建立整改台账,提出整改要求,并限期整改到位。

五是积极配合扶贫办建立多部门参与的联合督导检查机制,加强部门协作,压实部门责任,多方联动共同推动推进扶贫资金使用的规范、科学和透明。允许各部门根据任务需要授权第三方中介机构采取审核项目实施方案、申报材料、报账材料,以及复核计算相关数据、现场勘查项目实施情况、实地入户调查相结合等方式对财政扶贫资金进行监督检查。

三、扎实驻村,真帮真扶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2017年开始,晋中市财政局担负昔阳县赵壁乡川口村、梭罗峪村和东石龛村驻村帮扶工作。开展驻村帮扶来,晋中市财政局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省、市、县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将驻村帮扶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做到精密部署、严格要求、全力支持、按时完成。

在帮扶村摘帽以后,驻村工作队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主动贯彻十九大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积极践行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工作思路,坚持“巩固、完善、提升”的帮扶策略,做到扶贫力度不减、政策不减、人员不减、帮扶不减,积极研究村经济发展和村民收入现状及存在的困难、问题,在产业发展提升、基础设施完善、打造美丽乡村、软实力建设、稳定村民收入、基层党建上台阶等方面多管齐下,不断巩固脱贫成效和帮扶实效,努力建设和谐、美丽、富裕的新农村。

所帮扶的三个村于2018年1月通过省第三方评估验收,实现了以肉牛籽牛养殖、肉鸡饲养、蘑菇种植、光伏发电为主导产业,农作物和中药材种植为辅,引进肉兔和肉猪养殖丰富产业链条,村内合作社年底分红为补偿的扶贫模式。把村容村貌改善作为重要抓手,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将精准扶贫和精神文明创建相结合,连续四年组织开展了系列精准扶贫实践活动。

四、锻造成色,攻坚克难

一是全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难点和问题。为对冲疫情影响,晋中财政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抓紧调整优化资金使用,在现有资金管理制度框架内,因地制宜加大对产业发展、就业务工、产销对接、开工复工和贫困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安排资金用于对全市范围内复工复产企业优先聘用贫困劳动力就业及对组织贫困劳动力劳务输出的中介机构进行奖补,促进贫困人口外出就业,确保受疫情影响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灵活运用各项产业帮扶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支持扶贫产业恢复生产,对积极开工复建、带动贫困户发展的扶贫项目,优先使用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优先给予贷款贴息支持,推动扶贫项目开工复建,促进扶贫产业持续发展,全面助力我市脱贫攻坚决战取得完胜。

二是全心开展脱贫攻坚问题排查整改工作。紧盯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立足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制定出台《晋中市财政局关于开展脱贫攻坚问题排查整改的通知》,并下发各县组织实施。全面梳理脱贫攻坚以来中央、省巡视、市巡察,国考省考、督查督导,审计等各类渠道所反馈的涉及财政的问题,梳理出问题37个。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点办理”和“批处理”相结合,对各类问题进行全面整改,举一反三、批次推进,逐条逐项分析成因,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措施、时限、责任人,制定整改措施64条,各项涉及财政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毕。同时,高度重视各县脱贫攻坚涉及资金问题的排查整改工作,充分协调有关部门,做好上下沟通协调,及时反馈进展和整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全市脱贫攻坚涉及的145个资金问题全部整改完成。

三是全面铺开财政扶持政策。2020年5月,习总书记再次来到山西,提出了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时代课题。晋中财政将以此为指引,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模式。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着力引导社会资本向农业农村倾斜,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加大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力度,建立支农资金稳定投入机制,适度统筹整合各层面各渠道支农资金。支持启动平川示范区建设,着力推进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建设,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副食品加工产业等主导产业,围绕全省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突出重点,集中精力,打造“主食糕点、肉制品、功能食品、果品、饮品、药品”等产业亮点。支持实施东山片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示范带,以有机旱作农业为特色,以火麻、高粱、养殖、核桃产业为支撑,加快改变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薄弱状况,不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倒计时节奏、大决战状态,晋中财政将继续发挥财政职能,扎实做好资金保障工作,以决战决胜的担当、敢于拼搏的韧劲,全力支持我市同全国全省一道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昂首迈向全面小康。

猜你喜欢
晋中市贫困县财政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晋中市祁县:倾力打造中国茶文化旅游第一城
2019—2020年晋中市食品药品投诉举报分析及建议
山西省58个贫困县产品将陆续走进84所高校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挑好“金扁担” 阔步奔小康——晋中市第二届现代农业博览会开幕
山西已实现4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153个:全国153个贫困县已摘帽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