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客运乘务专业课程SPOC教学模式探索

2020-02-22 20:57
市场论坛 2020年1期
关键词:乘务客运高速铁路

杨 琳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株洲 412006)

随着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安全、快捷、舒适等优势吸引了大量旅客。《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制定了新时期高速铁路“八纵八横”,预计到2020年,全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将由2015年底的1.9万公里增加到3万公里。高速铁路网的完善,对高铁运营人才的需求量增大,对高铁乘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各高职铁路院校下相应开展高铁客运乘务专业,该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和课程建设对乘务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高铁客运乘务专业的课程体系,参照铁路客运职业岗位(群)的资格标准,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高铁客运乘务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等三个模块。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含高速铁路客运组织、高速铁路客运设施、铁路客运规章、高速铁路行车组织、高速铁路动车乘务实务、高速铁路客运突发应急处理等课程,是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基础平台。文章经过调查和分析后,将高铁客运乘务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课程教学内容设置重复

通过对相关高职铁路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和课程内容的分析,发现许多课程中的教学知识点雷同,如在《高铁动车乘务实务》、《高速铁路客运组织》、《高速铁路客运突发应急处理》等课程的教学中,均有当列车上发生突发客运事故时,乘务人员应急处理流程的知识讲解,学生对重复性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教学质量不佳。

(二)教材选用不合理

高铁客运乘务专业开设到现在仅仅几年时间,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通过对全国高职院校的高铁乘务专业课程教材选用的调查,课程教材种类繁多,良莠不齐,如《铁路旅客运输规章》、《铁路旅客运输服务》等通用教材较多,符合高职特点的系统性教材较少,教材内容深度与学生能力不相符。例如《高速铁路客运设施设备》、《高速铁路客运组织》、《铁路客运规章》等教材的教学内容重叠,理论缺乏系统性,教材中理论知识偏多,实践操作内容少。同时,使用的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需要专业教师及时掌握高铁发展的最新动态。

(三)学生职业意识培养不够

高铁客运乘务专业招生,学生基础能力分布不均衡,例如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校连续三年制定高铁乘务专业单招计划,提前录取的学生。学生理论学习基础薄弱,动手能力欠缺。高铁乘务员工作有着严格的要求,在列车上长期从事重复单调的工作,面对车上的集中的大客流,最大程度地满足广大旅客在旅行上的需要,还需处理各种旅客突发事件,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和在途中为旅客创造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工作时常承受大的工作压力。因此,在高铁乘务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教学应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师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意识,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的培育。

(四)专业教师力量薄弱

为培养出适合高铁一线运营管理的乘务人才,专业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高铁客运乘务专业教师队伍由铁路专业院校应届毕业生、其他专业转型教师和铁路企业导师组成。学校存在应届专业教师基础薄弱、转型老师专业性不强、企业导师稳定性不够等方面的劣势,师资水平亟待提高。

(五)教学模式单一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单项知识传输模式。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存在教学组织随意,方法单一,课堂缺乏活力,授课内容陈旧,忽视全面育人,只重知识传授等问题。多数学生认为专业课程授课方式简单、枯燥、变化少。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基础弱,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积极性不够等特点,又是在新媒介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对专业学习和教师授课都有新的要求。在“互联网+教育”时代,授课教师更应结合课程内容变革教学方式,为教育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注入新活力。

二、基于智慧职教云的SPOC教学模式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传统课堂教学的缺点暴露无遗,为解决高铁客运乘务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一)智慧职教云平台的介绍

智慧职教云平台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建设,该平台向全社会共享“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成果,含省级、校级及企业的建设资源。教师整合自身课程资源和平台共享资源库,为学生开设自己上线下的SPOC教学模式。课前学生观看平台上微课自行学习,完成作业发现问题;课中教师根据学生课前问题设计教学,针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讲解,解决学生问题。课后教的专属在线课程,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SPOC),开展线师记录下学生的学习日志,评价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优化教学方案,对学生开展个性化和差异性的教学辅导。对比已有的在线教育平台,职教云平台的最大优势是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全方位深度融合,有效将线上学习和线下课堂紧密组织到位。

(二)SPOC教学模式的构建

文章以《高铁动车乘务实务》专业课程为例,教学内容模块化,利用智慧职教的平台,教师团队系统开发课程资源。每个知识点分为微课导入、讲义精读、自测提升、知识拓展等四步骤。根据课程进度,新话题的上线将以课程公告形式通知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前的线上讨论,激发学习兴趣。

1.课程创建

教师在智慧职教云界面上,创建《高铁动车乘务实务》课程,可充分利用平台里相关课程的共享资源,丰富课程资源。在授课班级中,可通过查询专业班级整体名单导入,也可为每个班级生成一个邀请码,学生自行扫描加入,方便对学生的学习管理。

2.课前学习

据了解,瑞丰生态投产应用的“碳能结晶”技术作为一款具有国际领先地位的新型肥料产品的生产工艺,目前在国内还未广泛应用。“碳能结晶”工艺技术利用了生物酶的催化作用,将有机酸类水溶性碳营养物质和无机盐类大中微量元素养分反应形成复盐结晶,通过该工艺升级的新型功能肥料产品的水溶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对于土壤修护、植物碳营养补充也具有良好的功效。

课前教师在云课堂课程上发布公告,让学生提前预习,以话题讨论、投票、问卷调查等形式展开。例如,在准备讲授复兴号车内设施设备知识时,发布《复兴号车厢内各种服务设备》的问卷调查,学生踊跃参与,纷纷结合自身高铁出行经历进行投票,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对个别疑惑的问题,可观看课程微课视频,查看精读文档,引发思考,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点有了初步了解,带着疑问进课堂。平台上的课程统计能生成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长和学习进度,为教师授课提供客观数据。

3.课中导学

(1)课堂管理。在智慧职教云平台上使用“今日课堂”的模块功能,记录上课的班级,教室和节数,提前导入好知识点课件,引入课中要使用的活动,如讨论、头脑风暴、问卷调查、测试等。在上课时首先使用一键签到或手势签到,迅速掌握学生考勤人数。课堂教学,可采取手动选人、随机摇一摇、学生抢答等方式提问,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兴趣,同时复习上次课学习的知识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课堂开展。在讲解《高铁动车乘务实务》课程中的动车组车内设备知识时,抽象内容较多,学校实训条件有限,学生普遍反映学习时内容枯燥,设备繁多,容易遗忘。在课程内容上引入车厢内设备的讲解视频,数字列车的设备模拟仿真展示,增强了现实感。通过利用云课堂开展互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重点针对学生课前线上讨论的难点,教师教学难点突破,学生参与讨论得出正确结论。为活跃课堂气氛,可适当采用头脑风暴、抢答等方式,个别表现突出的学生可给予加分,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4.课后拓展

三、结语

通过对专业课程《高铁动车乘务实务》的教学实践与分析,基于职教云平台构建高铁客运乘务专业课程的SPOC教学模式,结合了移动课堂和传统教学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职教云平台的模块化功能实现了课程线上、线下学习的真正融合,提高学生课程的参与度和自学能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升学习效果。云平台实时记录学生学习行为数据,教师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后续课程教学设计和学习评价第一手资料。虽然高铁客运乘务专业课程SPOC教学模式现阶段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针对高职学生的基础薄弱,学习自觉性差,低头族较多,学习兴趣低等特点,教师需重构类型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二是部分学生存在平时不看学习资料,考试前集中刷课的情况。如何进行多元化评价,在课前学习,线上互动,课堂表现,课后拓展等环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是利用智慧职教云平台,如何更好的进行跟踪学生学习行为,完善师生线上线下交流,课程管理客观数据的统计,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猜你喜欢
乘务客运高速铁路
《高速铁路技术》征稿启事
《高速铁路技术》征稿启事
预制胶拼架桥法在高速铁路工程中的实践
高速动车组司机乘务交路优化编制方法
百花齐放的“定制客运”,能否拯救道路客运市场?
高职院校空中乘务英语教学实践研究
带立即折返的高速动车组乘务交路回路优化编制方法
提高客运驾驶人安全意识
高校空中乘务专业制服设计研究
基于TD-LTE的高速铁路WiFi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