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传统陶艺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2020-02-22 23:49程红璞
山东陶瓷 2020年3期
关键词:陶土涂鸦陶艺

程红璞

(唐山学院 唐山 063000)

1 引言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在二、三十年前就已把陶艺列入中小学及幼儿园教育教学课程,有声有色的开展陶艺教育并深受学生喜爱。美国陶艺教育以概念为主导而不是媒介为主导,强调理论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修养、训练和学习;韩国日本既有西方的现代陶艺观念,或以西方美术标准来理解现代陶艺,拓展孩子们的艺术思维,同时也注重本国传统陶瓷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保护,在教育上既抓现代又抓传统,二者同步进行。

国家教委在2002年下发文件要求陶艺课程逐步引入中小学课堂。近20年来,国内各大城市的商场、幼儿园、中小学陶艺陶吧如雨后春笋,引进专业师资、筹建属于自己的陶艺教室和陶艺手工活动室。如:上海成立小学陶艺教育教研组,从景德镇陶瓷大学等专业特色明显的学校引进专门的陶艺师资、开设陶艺课程、甚至建立学校自己的陶艺馆。唐山胜利小学借助高校专业的师资和教育平台,促进本校陶艺课程开设,购置陶艺窑炉等设备,研发陶艺校本教材,建设陶艺教室,校园也围绕陶艺主题来建设环境,制作主题陶艺壁画,成为河北陶艺特色学校和河北省小学陶艺教育的标杆。这些都说明陶艺教育在国内学校逐步践行,促进少儿进行文化的熏陶和素质的提高。

2 少儿不同艺术发展阶段的特点

儿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艺术作品所呈现的内容组合、形式以及视觉特征是不同的。很少有人尝试将这些艺术成长阶段与年龄直接联系起来。如果在少儿艺术教育中能针对不同年龄阶段进行不同的艺术训练,这将大大有助于儿童在艺术上的发展。

2.1 涂写阶段

该阶段发生在儿童运用绘图工具在纸上、墙上等绘图表面随机标记各种点线,只是随手涂鸦和操纵绘图工具,很少或者根本不关心所作的标记的外观是什么。这一阶段有三个明显的表现:随机涂鸦、有控制的涂鸦和给涂鸦命名。处于随机涂鸦阶段的孩子,通常是2~5岁,他们不会画出物体的形状,就喜欢乱涂乱画,因为这给了他们一个自由活动手臂的机会,涂鸦的行为纯粹是感觉和随意想象的。在这个阶段,不要把钱浪费在买彩色绘本上,因为那会抑制孩子的想象力,一张大纸、一支又大又粗的蜡笔或者是一块软软的泥巴是最好的。

2.2 符号或图式意识阶段

该阶段他们开始意识到这些物体由直线、曲线、圆点、方点、不规则点以及圆形、方形等形状组成。

2.3 组合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用熟悉的相同符号画重复的对象,譬如他们画一系列的房屋都是相同的,除非在强烈的动机下才会改变。一般说来,儿童在6-11岁之间达到这个阶段,他们能运用各种单线或者重复的线条来定义图形。

2.4 过渡阶段

通常少儿在9岁以后,试图创作符合成人标准的艺术作品的阶段。但作品中仍然有意地保留了图式阶段的许多特征,在作品中存在着一些视觉矛盾,没法控制和掌握物体的各种透视关系,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没真正进入到写实主义阶段。

2.5 写实主义阶段

当孩子以成人艺术家的方式创作艺术作品时,就进入了写实主义阶段,一般来说,达到这个阶段的年龄在12岁或者更大。对媒材、内容和构图组织的控制是显而易见的。形体的把握更加自然或者程式化,知道线性的运用、构图比例、透视关系等的运用,在这一阶段,孩子有了写实主义的能力。

3 陶艺素质教育能够发展少儿的各项技能

从新石期时代的彩陶文化可以看出,先民们在陶瓷制作技艺方面主要以手捏、泥条盘筑、轮制为主,一件陶瓷作品的产生,需要创作者具有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在陶瓷制作的过程中,手与脑的协调也至关重要。陶土是制作陶瓷艺术作品最主要的材料。陶土是土和水的结合,对儿童来说是最自然最环保的玩具,并且可塑性极强,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内心的想法充分发挥想象力,随意捏制或者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现如今,成人紧张的工作压力,孩子们繁重的课业,让人们急切的想寻求一种缓解压力的方式,那么无论多大年龄,玩陶对放松身心都有极大的好处。对孩子们来说,沉浸于陶土游戏和创作甚至有更积极的影响。

3.1 培养孩子们的综合技能

陶土天生的特点就是可以任意的摔打、挤压、揉捏、撞击、压扁、撕裂、弯曲等,孩子们在触摸陶土的过程中可以提供身体上的宣泄,释放学习紧张的压力,表达内心的情感,同时陶土很容易成型,这让孩子们感觉他们正在掌控一切,孩子们可以自信的表达内心的想法。

3.2 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会自然的运用他们的想象力,用陶土塑造出脑海中的形象,在长期实践创作的基础上可以滋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并推动他们在创作中探索无尽的可能性。

3.3 探索情感和建立同理心的好方法

艺术是一种非语言交流的形式,陶瓷艺术也不例外。当孩子们在欣赏艺术家或同龄人的作品时,可以允许他们自由的表达他们的情感和看法,他们或多或少的会对别人和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同理心和对他人更深的理解。

3.4 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

给孩子们实验和创造的自由和空间是很重要的,从制作和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学到很多,让孩子们有机会接触陶土和制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职业陶艺家,而是为了培养让他们对自己的创造力充满信心并对这种形式的创造感到舒服和自在。

3.5 提供了一种体验和欣赏世界的方式。

艺术(包括陶瓷艺术)是将我们作为人类和全球社会成员联系在一起的共同基础。它有能力让孩子们接触新的观点和想法,并引导他们去思考作为一个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意味着什么。

4 陶艺素质应用实践探索

我们长期针对以2~14岁少儿为主体对象进行实践,在唐山有代表性的幼儿园及小学开展陶艺素质进校园活动,根据之前少儿不同艺术发展阶段的特点,从而甄选适合儿童心理生理特点的陶瓷制作传统技艺,并形成实验性、复制推广模式。针对2~5岁的幼儿,制定了适合该年龄阶段的陶瓷教学,给每个幼儿发一块软软的泥巴,让他们感受泥性,接触陶土,任意揉捏,拍打……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注重的是玩的过程,不是结果。针对6~11岁的儿童,制定了手捏的陶艺技法,通过多媒体演示或者视频让他们了解各种可爱小动物的特点,然后让他们用陶土捏制出自己心目中的造型。针对9~14岁的儿童,采用拉坯、手捏、泥片等制作技艺创造陶瓷艺术作品。

同时通过多种手段,比如:利用陶瓷博物馆、邯郸彭城富田窑遗址、定窑博物馆、唐山陶瓷博物馆进行研学考察、强化感性认知;利用老艺人、陶瓷行业大师等专业师资进行陶瓷文化知识、陶瓷技艺表演等对少儿进行熏陶;提升少儿的自信心和荣誉感。

从艺术角度系统开展传统陶瓷手工技艺走进儿童艺术素质教育研究,研究思路概括为“一个中心、两大层面、四大步骤”。一个中心:以儿童现代生活方式方法,创建为中心,综合陶瓷艺术、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专业进行系统综合研究;两大层面:研究对象的宏观与微观层面,既有中小学整体综合层面的传统陶瓷工艺教育教学,也有不同心智、体能儿童的详细关注。四大步骤:确立目标,规划研究重点难点;收集文献资料,实地调研;运用理论原理解析问题案例;提出传统陶瓷手工技术走进儿童艺术素质教育方法途径。力求问题剖析总结,探索方法模式的可复制性。

5 陶艺素质对少儿素质教育的意义

5.1 手脑并用,全方位思维训练

研究表明,手脑并用的训练,是发展思维的良好手段,劳动是促进智力发展的实践活动。俗话说:“心灵手巧”,“心灵”可导致“手巧”,而“手巧”反过来又可促使“心灵”。开设手工制作课让学生经常动手,既可锻炼学生的手指功能、协调能力,又能促进少儿的思维发展。

5.2 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

基础教育小学阶段就要培养孩子文化自觉,文化是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让少年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挺起文化自信的脊梁。

5.3 提升素养

让不同专业学生参与,可以提高少儿对传统陶瓷文化的认知并提升自身文化艺术修养,是一种创造性的素质教育活动,学生不仅练手、练眼、更要练心。需要学生大量的实践,体悟到艺术规律、掌握熟练的技巧,从而提高诸多修养,净化心灵品格。

猜你喜欢
陶土涂鸦陶艺
创意涂鸦
创意涂鸦
爱健身的陶土
“疯狂”的陶艺
学陶艺
让孩子自己来
涂鸦等
奇妙光涂鸦
感悟陶土
当代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