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垃圾分类推动绿色发展

2020-02-22 03:04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0年39期
关键词:管理条例北京市垃圾

聚焦热点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截至2020年7月底,北京市家庭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1764吨。于2020年5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相较此前的版本有不少修改,比如注重从源头减少垃圾管理总成本;细化了处罚条款,强制与自觉并举等。但落实的情况各有不同,有的地方垃圾分类做得不错,尤其是一些试点社区,正在“习惯成自然”;有的地方垃圾分类工作有些眉目,正在积极引导居民开展分类,有些甚至采取积分奖励、换购措施;有的地方则“原来怎么扔,现在依然怎么扔”,垃圾分类主要由物业和保洁员在做……尽管北京市从1996年起即开展垃圾分类社区试点,调整垃圾分类种类,制定实施相关管理条例,但大多数居民对垃圾分类仍然“无感”,形成自觉和习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纵深剖析

1.美好生活的必经之路。

实施垃圾分类制度是通向美好生活的必经之路,也是保持良好环境的必要措施。这不仅有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也是一个国家真正走上现代化的文明标志。

2.正向激励。

过去三个月的实施过程中,一些社区通过采取积分奖励、换购商品等措施,很好培养了居民垃圾分类的习惯,激发了居民垃圾分类的热情。

3.换位思考。

垃圾分类再难,巧妙推动就不难;垃圾分类再繁,习惯了就不繁。万事开头难,要扭转居民长期以来的习惯,既得使“蛮劲儿”,也得使“巧劲儿”,多一些换位思考,有利于培养居民的行动自觉。

任务驱动

垃圾分类是生态文明建設的题中之意。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引导人们形成绿色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也有利于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文明。这也是我们中学生在生活中应当倡导的生活习惯。

1.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近几年,垃圾分类不断完善、推进力度持续加强,由点到面逐步推开,成效初显。进一步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就要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做细做实,持之以恒。

2.借鉴经验,遵循规律。

以日本为例,日本目前实行了堪称世界最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日本家庭垃圾被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资源垃圾和大件垃圾四大类。四大类之下还有进一步的细分,例如资源垃圾还分为矿泉水瓶、玻璃瓶、纸、铝罐、铁罐等,而且每种垃圾都要按规定时间投放在指定地点。

3.转变观念,形成共识。

垃圾分类,人人有责,家家受益。认真做好垃圾分类,对破解“垃圾围城”的困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延缓全球气候变暖、应对国家能源短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4.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相比成人,孩子的可塑性强,他们的环保理念直接取决于家庭的行为。因此,环保教育要从孩子抓起,可以让学生参与垃圾分类和处理的流程,了解垃圾粗放处理的危害等。在社会上,可以把垃圾分类变成一种新的社会时尚,通过创新方式激发人们的参与热情。

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大家携起手来,将“垃圾分类”的事情一件一件办实做好,让我们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猜你喜欢
管理条例北京市垃圾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垃圾去哪了
一图读懂《地下水管理条例》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新形态出版进程中出版管理条例的冲突与重构——以出版管理条例第二章第九条为例
倒垃圾
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