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构建高校立体化就业协同管理初探

2020-02-22 03:31刘荣稳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4期
关键词:协同管理大学生就业

【摘 要】促进大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长效工程,面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采取协同型的治理路径是高校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有效之“四层面”助推大学生就业道。文章提出从学生、高校、家庭、社会四个层面助推大学生就业,并从高校与学生、家庭、政府方面阐述了协同推动高质量就业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协同管理;大学生就业;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大幅度提高,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明确要求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尤其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下,就业压力与部分矛盾更为突出,所以,高校就业协同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

1 前言

1.1 社会管理创新的视角

社会是由有一定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组成的超乎个人的、有机的整体,社会管理是对社会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不论从广义还是狭义而言,社会管理(Social Management)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现场(Field,F)围绕特定的社会事务(Affair,A)特定的社会实体(Entity,E)之间协同(Coordination,C)的过程。根据实体性质、事务状态以及协同作用,社会实体可分为团体、主体、客体、受体和辅体。在参与社会事务中它们理应发挥各自协同作用。

1.2 高校协同就业的作用

高校肩负的责任是使大学生能够获得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素质和观念,以及实现与展示自我价值,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现贡献力量,这正是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高校推动就业的协同作用所在。就业问题就是政府、学生、高校、企业和媒体之间开展就业管理和服务的协同过程。基于社会管理创新协同视角,在这个就业协同过程中,学校应积极推进与学生、企业和媒体之间在就业中的“协同”作用和水平,积极发挥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协同作用。一是实现资源配置合理化。将学校的各种资源联结起来,协调、运作完成共同的目标或工作任务,通过对有限资源的最大化开发利用,从而最大可能地消除工作中产生的各种障碍和壁垒。二是实现资源使用高效化。大学生就业包括就业数量及就业质量两个维度,创业作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特殊形式,和就业实现协同管理,在2个维度上产生巨大的效益,产生系统协同后的效益大于独立部门的效果,即1+1>2。

2 “四层面”助推大学生就业

2.1 大学生层面

大学生是掌握最先进的知识与文化、技能与技术的群体,在社会生产中,大学毕业生就业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为企业生产提供技术模仿性知识的生产劳动,二是为企业生产提供技术创新性知识如发明、专利等;三是通过创新性知识生产出创新性产品,满足社会需要,成为新的企业、行业进行创业。大学毕业生发明、专利等技术创新性知识生产可以满足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需求,企业应用创新性知识生产需要掌握先进知识的大学生与之相匹配,拉动了掌握模仿性知识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需求。

社会适应能力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学校和社会的最大差距在于其运行规则有所不同,但适者生存的进化规律却成为其最大的相通点。因此,在不影响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鼓励大学生参与包括兼职、社会实践等社会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尽快适应社会的有效捷径。

2.2 高校层面

高校是培养社会各行各业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场所,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高校的责任之一。高校不但要注重知识的沉淀、潜能的挖掘和创新思想的培育,努力构建科研转化机制和提升理念等。同时也要加强高校之间的合作,促进教育学习的交流,建立就业促进项目等,力图给学生更好的教育,为毕业生找工作创造更好条件,从而在大学生就业中积极发挥其推动作用。

2.3 家庭层面

家庭氛围是指家庭中的成员主观感受到的家庭亲子关系、家庭凝聚力、人际氛围关系等,家庭氛围从不同的角度影响家庭成员的心理和行为,总的来说,和谐型的家庭气氛最有利于人格的发展,而冲突型和离散型则不利于人格的发展。因此,在对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时,学校必须紧密结合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趋利避害,引导学生正确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

2.4 社会层面

社会在大学毕业生资源配置过程中,应该发挥公共权力机构的作用,构建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体制,调节好大学毕业生的供求,制定促进大学生资源优化配置的政策,引导大学毕业生在国家期望的地区、行业实现最佳配置,以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3 构建立体化就业协同管理体系路径

3.1 高校与学生自身协同

高校不仅要实施执行国家、政府的各种就业活动、竞赛、方针和政策,而且需要围绕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立体化的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体系,方便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双向选择。不仅要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及时了解经济发展动态和人才需求变化,就业指导与教育,还要了解学生就业创业的需求,企业对新招聘的毕业生的薪酬情况及素质要求。

高校在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上要与时俱进,依照企业的人才标准,社會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专业设置符合市场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专业教育的内容要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时俱进。并且对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和回访,不断改革创新教育管理体制。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自我认识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

3.2 高校与家庭协同

高校辅导员和就业指导相关老师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时,先要妥善评估个体家庭因素,并且协助学生厘清对家庭环境的感受和想法。让个体了解家庭环境在自身的生涯决策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进而引导大学生在自我、家庭与未来间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建立家校联系机制,形成家长与学校的互动平台,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教育部门、高校、院系、班级及家长五级联动的政策宣传网络,更新职业观念,努力让每一位大学生及家长认清就业形势和发展趋向,并知晓、用好政策。在家长的密切配合下,使不同时段的大学生及时调整职业规划。同时,把思想教育作为促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先导性工作,引导大学生将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主动投入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实现自我的价值。

3.3 高校与政府协同

政府职能被确定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大学生就业属于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范畴。各级政府要创造条件,尽快建立公平、竞争、择优、统一有序的就业制度、机制和服务体系。不仅要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定期评估检查和就业信息进行监督,还要与高校合作,调整学科专业。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大学生看清当前就业形势,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就业观,另一方面要加强大学生自主创新就业政策的力度,激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同时鼓励高校与企业积极开展合作办学,更多地建立大学生实习与就业基地,使学生在实习工作时能够专业对口,获得实际工作经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毕业后的就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4.

[2]陈双梅,罗伟.浅谈高校辅导员在就业工作中的角色定位及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0(27).

[3]武梦蓓,周贞云,蔡之澜.高校推动大学生就业的协同作用与路径研究 —基于社会管理创新下就业协同分析[J],学理论.2014,(03).

[4]臧梓何,周贞云,吴颖颖.政府牵动大学生就业的协同作用与路径研究—基于社会管理创新下就业协同分析[J].科技信息. 2014,(04)

作者简介:

刘荣稳,男,硕士,助教,青岛理工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青岛理工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协同管理大学生就业
论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协同管理
面向协同管理的办公自动化应用研究
协同管理理论下的高校技防建设分析
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相关性研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协同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