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生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

2020-02-22 15:12于小燕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4期
关键词:装置生物实验教学

于小燕

生物是一门神秘而又充满乐趣的学科,在农村初中的生物教学中,教学资源相对缺乏,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成为广大生物教师面临的普遍问题,也是提高生物教学效果的关键。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201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生物教学要加强和完善实验教学,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新教材中增加的实验教学的内容,更突出体现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然而在教学中我也发现,学生对生物实验课程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喜欢走进实验室中,我充分抓住了学生这一心理特征,积极创新生物实验教学,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做实验,多接触实验材料用具,并学会自己独立进行探究性实验,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生物兴趣。

一、变换实验材料,就地取材设计实验

实验材料是每个实验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实验材料的选取直接影响着实验的成功与否,教材中的有些材料比较容易获得,可以直接准备便于实验。但是还有一部分实验材料受地域、季节的影响难于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在平时的生活和教学中就要求教师多留心、多深入到大自然中,经过多次实践,寻找实验效果和教材中相同且容易获得的实验材料。例如,在“观察种子的结构”一课时,课本中要求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菜豆种子这一实验材料在同学们家中并不是很常见,因此教师可以调整实验材料为黄豆、或者是芸豆,这些都是学生家中比较常见的双子叶植物的种子,便于学生获取观察,使得观察效果较好。在八年级下册最后一个实验“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中实验材料中用到了活水蚤,受环境因素和季节的影响,由于在野外很难获取到水蚤,水蚤身体较小,心率较难测出,导致此实验的开出率很低,很多教师仅限于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进行讲解,是的学生无法进行实际的探究过程。将本实验材料进行适当的调整,就会提高实验的可操作性。将实验中的活水蚤替换为活鲫鱼,探究酒精对鲫鱼呼吸频率的影响。将生活状况相同的活鲫鱼分成五组,每组一条,分别统计出其在清水中的呼吸频率,再分别设置不同浓度梯度的酒精加入五组鲫鱼中,记录五组实验中鲫鱼的呼吸频率,并进行三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在我们的生活和环境当中有很多材料可以用来进行生物实验,这需要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去发现、去完善,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进实验装置,替换实验用具

实验器材是进行生物实验的必不可少的工具,教材中有些实验器材用到仪器较多,安装也较为繁琐,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熟悉装置的时间占用过多。而且一些装置实际的实验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装置的创新与改进。七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中用到了广口瓶、试管、漏斗、连通管、烧杯、橡皮塞等仪器,由于实验仪器较多该实验仅仅是教师进行演示。其实本实验的过程并不复杂,学生在课外也可以自己进行实验,将实验装置简化,实验用具生活化,就可以增加实验的可操作性。于是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生活中材料设置实验装置,使实验用具简单便携。经过同学们的创新思考,最后我们综合改进实验装置,将试剂瓶改为饮料瓶,试管改为小玻璃杯,導管改为饮料管,阀门改为小夹子。这样实验装置得到了简化,实验效果并不会受到影响,学生也可以居家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在创新实验装置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创新的同时产生了生物学习的热爱。

三、调整实验方法步骤,优化实验

教材中的实验有些实验步骤较为繁琐,实际操作中效果不是很好,此时就需要教师根据日常教学经验调整实验的方案。例如“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书中的操作步骤是擦、滴、取、展、盖、染、吸,可是在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观察制作好的临时装片时,发现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并不好,观察的细胞不是很清晰。我在多次的调整实验步骤后发现,如果先将展开的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再盖上盖玻片,观察发现口腔上皮细胞的染色较好,因此,在此实验教学中我将此实验步骤进行了调整,使实验效果得到了优化。又如,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比较蚯蚓在玻璃板和在粗糙纸板上运动的快慢,实验结果和我们预想的不同,蚯蚓在糙纸板上运动的比在玻璃板上要慢。分析原因发现,玻璃板并不是完全光滑,导致实验结果出现误差,如果将玻璃板上均匀的涂上清水,实验发现玻璃板上的蚯蚓运动较慢,糙纸上蚯蚓的运动快。实验中将实验步骤做稍微改动就会使实验效果更明显。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用于创新,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四、让生物实验走进学生的生活,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生物学科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都可以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进行解释,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解决了问题,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知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生活的例子,融入到生活中去。例如,在讲授植物的向光性时,提前在班级窗台上养两盆花,一盆固定在窗台上,不准转动花盆,另一盆花隔天转动一次方向。等讲到植物激素调节的时候,把这盆花当做例子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思考为什么植物长“歪”了呢?这些生物知识都可以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家中养植物时遇到的一些问题。“探究小鼠走迷宫实验”这一实验中小鼠很难受控制,实验结果偶然性太大,实验多次小鼠也很难走出迷宫,我鼓励学生到课外探究公鸡的绕道取食行为,学生对此十分感兴趣,参与度非常高,并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视频制作,课上进行展示,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很多生物知识是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来的,也有很多生物知识要通过实验验证才能得出的。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实验,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得出结果,既能牢固地掌握了知识,又能在实验过程中得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激励他们向下一个目标努力前进,继续深入探索生物知识。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教学资源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例如:在植物叶子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学生分离出四种色素,并通过色素的颜色辨别出色素的种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课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自己去设计并完成实验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到温度对酶活动的影响,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利用淀粉和唾液淀粉酶来做实验,除了受温度影响外,教师还可以拓展实验,进行不同的酸碱度、改变反应条件,附加反应催化物等,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学生的兴趣来自教师的激励和引导,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原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注意力才会高度集中,思维才会异常活跃。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积极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初中生物教材中大多是验证性的实验,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将实验变换为探究性的实验。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教材实验进行变动(如探究光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让学生课后去完成,借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在尝试重创新,改进实验装置,优选实验材料,运用简单有效的实验方法,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和互助合作的学习习惯。

(作者单位:吉林省临江市光华中学)

猜你喜欢
装置生物实验教学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流水LED灯装置
第12话 完美生物
生物趣多多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轰趴装置指南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