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称谓语“小姐姐”走红的语言学思考

2020-02-23 02:11张颖
语文学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小姐姐陌生小姐

○ 张颖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2488)

称谓语作为人际交往的先导,不仅能够标识人们的社会地位,传递交际双方的思想感情,而且还能反映与构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在社交过程中,称谓语的选择通常会受到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如权利、等级、亲疏关系、交际场合等。如今,随着网络社交的飞速发展,“小姐姐”这一新兴称谓走入人们的视线,它似乎打破了之前称呼过程遇到的种种设限,已从线上流行至线下,活跃在诸多的现实社交圈子。那么,如此火热的“小姐姐”称谓是从何而来、如何使用,又是怎样流行起来的呢?本文将围绕以上问题展开讨论。

一、“小姐姐”称谓的来源与发展

实际上现下风靡的“小姐姐”最初来源于二次元文化圈,这里的“二次元”即是“二维”的意思,引申为在纸面或屏幕等平面上呈现的动画、游戏等作品中的角色。“二次元”的说法源于日本,由于日本早期的动画、漫画、游戏、小说等作品都是以二维图像构成,其画面是一个平面,所以通过这些载体创造的虚拟世界被动漫爱好者称为“二次元世界”,简称“二次元”。同时,“二次元”具有“架空”“假想”“幻想”“虚构”之意,因此也被称为“架空世界”或者“梦想世界”。追随并忠实于这些“二次元”作品的粉丝们则组成了他们自己的“二次元文化圈”。

具体来说,“小姐姐”最初源于Love Live企划的粉丝对于μ’s偶像组合九位成员的称呼。Love Live是由日本sunrise动画制作公司出品的二次元动画,讲述了位于东京都千代田区的音之木坂学院因生源骤减而面临废校的危机。为了保护校园,九名性格鲜明的美少女一起走上偶像之路的故事,这几个女孩希望以偶像的名气带动学校生源的增加从而挽救学校。在现实中,动画中的九名配音演员则组成了实际的μ’s组合,以角色的名义发布专辑、广播剧等,经常参加各类电视和网络节目。这九名配音演员有着和动画人物相对应的性格特征和形象塑造,同样都是高中生,是“萌妹子”的典型代表,粉丝们为了表示对她们的喜爱之情,称这九名配音演员为“小姐姐”。由于这九名动画人物均是积极向上、顽强乐观的形象构建,因此对那些痴于二次元动画的众多“宅男”粉丝来说,并不是所有的“御姐”“软妹”“萝莉”都能被称为“小姐姐”,而是仅限于给温柔可爱,同时又散发着满满正能量的女孩冠以“小姐姐”之名。

由于“小姐姐”这一称谓语本身具有“俏皮”和“朗朗上口”的属性,所以传播得十分迅速。先是在二次元文化圈内部,称呼的对象扩散到了一般的萌妹动漫角色和游戏形象上,然后频繁地出现于各大社交网络平台,更多的粉丝都称呼自己的女性偶像为“小姐姐”。最后由线上扩散至线下,“小姐姐”便从二次元亚文化圈逐步扩散到社会主流文化圈,其使用范围也变得更加广泛,发展到几乎可以用来指称所有的年轻女性,而对方是否具备二次元文化特质已经变得不太重要。

二、“小姐姐”称谓的语义演变

(一)概念义的演变

在传统的现代汉语称谓系统中,“小姐姐”有着两种基本的概念义,其一是指姊妹亲属关系范畴中排行最小的姐姐,比如“我已向奶奶、大姐姐、小姐姐、小表舅这些人说过了这件事”。其二是在非亲属范畴的社会交往中,未成年的小女孩称呼比自己年纪大不多的女性对象,例如“我11岁,她9岁,我是她的小姐姐”[1]。而如今流行的小姐姐似乎与以上两种概念义都有所不同。例如:

(1)我的学生中还有一位非常可爱的韩国小姐姐,她在日本工作,因为经常到中国出差,所以需要恶补中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3月1日)

(2)诗言志,歌咏言。这其实是一首传递责任与期许的歌谣。“穿制服的小姐姐,已回家抱上了外孙”,“电梯里的年轻人,那眉眼很像我们”,两句白描,写尽三代人的理想接力。

(《 人民日报 》2018年5月30日)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这里的“小姐姐”既非指亲属关系中排行最小的姐姐,也非指社会交往中稍稍年长的女性同辈,更不是指称“宅男”眼中带有二次元文化特质的小姐姐,而只是对陌生女性的一种社会通称。我们还可以看到,“小姐姐”在使用形式上,也不再拘泥于单独使用,还可以构成“NP+小姐姐”“AP+小姐姐”等诸多形式。

(二)色彩义的演变

“小姐姐”作为称谓语的一种,起初是个中性表达。但从“宅男”粉丝称呼他们喜爱的虚拟动漫人物为小姐姐再发展到这些粉丝称呼现实中温柔可爱、充满正能量的清新女孩为小姐姐时,“小姐姐”已经有了褒义的感情色彩在里面。下面这两则例子中的“小姐姐”则明显带有“赞扬”“敬佩”的褒义色彩。

(1)粉丝逐渐增多,网友给朱宁锐贴了很多“标签”,例如“正能量小姐姐”“想成为的样子”“独立”等,这些都是朱宁锐从未想过的评价。(《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3月3日)

(2)听到“漂亮的小姐姐”一词,所有孩子都开心地起哄起来,这些当代中国年轻人的热词,对他们来说一点儿都不陌生。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7月28日)

当然,如今风靡的“小姐姐”除了可以表达“赞美”“敬佩”之意外,在不同的语境下,“小姐姐”的用法有时也会带有“调侃”“戏谑”的意味。比如下面的这个用法:

(3)“小姐姐”吃45个“蛋糕”, 一口就露馅了,网友:我们太单纯。

(《263财富网》2018年10月27日)

此外,“小姐姐”用在一定的语境下,有时还带有“撒娇”“撩人”的感情色彩,比如这个句子:“小姐姐,我想……”,常常用在男生对自己喜欢的女生搭讪的语境中。实际上,“小姐姐”在其功能上不仅可以像上面提到的例子那样被用作面称直接称呼对方,同时也可以作为背称对说明对象进行介绍和描述,甚至可以自称为“小姐姐我……”。

三、“小姐姐”称谓流行的原因

(一)对陌生女性称谓系统的有益增补

作为社交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语言形式,称谓语是打开交际之门的一把钥匙,但受性别、年龄、职业以及社会变动和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在称呼对方时犹豫不决,甚至陷入无称可呼的尴尬。正如陈建民[2]所言:“在社交称谓中,有名无实的缺陷(即缺环)仍尖锐存在”,常庆丰、马宏基[3]则称此种现象为“称谓语的困境”。其中,学者们讨论较多的便是在社会交往中如何称呼陌生的年轻女性,之所以对陌生年轻女性的称呼出现“缺环”(或称“困境”),是与人们的社会心理和价值观念变化紧密联系的。

提起称呼陌生的年轻女性,大家多会想到“小姐”“女士”“姑娘”等一些传统称谓语以及“美女”“女神”等流行称谓语。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称谓语的语义内涵发生了许多变化。在封建社会的不同时期,“小姐”有着不同的指称对象,从官女、妓女再到未婚女子,“小姐”的尊卑地位也是几经浮沉,到了元代,“小姐”的卑贱之义消失,逐渐演变为官宦或书香门第之家未婚女子的敬称。在“文革”时期,“小姐”被视作“剥削阶级意识” 的产物,似乎沾上了“资产阶级臭小姐”的味道,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在称呼方面也要跟国际接轨,“小姐”开始恢复它本来的含义,并且得到一定程度的泛化,可用来泛指一般的年轻女子,而不局限于指称有钱、有地位或者有文化的女子。到了后来因为“小姐”在指称服务行业的营业员时沾染了不良之风和低俗色彩,出现了语义贬值,并部分成为从事色情服务业女性的代称[4],所以“小姐”这一称谓的热度也下降不少。正是由于“小姐”容易使人产生“三陪小姐”“按摩小姐”等贬义的联想义,从而导致人们在称呼年轻女性时会非常谨慎地使用“小姐”这个称谓。而“女士”通常适用于较为正式的交际场合,且一般常与姓氏连用,构成“张女士”“陈女士”等用法,所以在称呼陌生女性时也难以成为首要选择。而“姑娘”“闺女”之类的用法不仅较为随意,同时还要求使用者的年龄辈分要高于被称呼的对象,所以它们也不适合推而广之地用在年龄相仿的人群的交际中来指称陌生女性。“美女”“女神”等用法也由于其内涵的虚化而被泛滥使用,即不论是否美丽、是否具有女神气质,都被称之为“美女”“女神”。“美女”“女神”的语义降格容易造成一些对自己外貌并不十分满意的人产生心理上的“错位”,从而对类似称谓产生反感甚至厌恶[5]。

“小姐姐”这一称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对陌生年轻女性无称可呼的尴尬,“小姐姐”比“小姐”多了几分单纯和亲昵,比“女士”增了几分亲近和热情,比“美女”“女神”也添了几分真诚和敬慕。由此来看,“小姐姐”的出现弥补了对陌生年轻女性称谓的缺口,是对汉语称谓系统的有益补充。

(二)与人们社会交际心理相吻合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也日益增大,人们更倾向于在简单、和谐的氛围下进行社交活动。而“小姐姐”这样的称谓正是符合了当今社会大众的审美眼光和社会心理,尤其是随着“萌文化”从小众逐渐走向大众,“萌萌哒”“你好萌”等“萌系”用法开始风靡网络乃至现实社交之中,这种伴有轻松、可爱形象的语言表达似乎更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营造出更为愉悦而纯粹的社交氛围,从而受到众人的追捧和模仿。“萌”的特征大致可概括为可爱弱小、天真无邪、单纯善良等,引起“萌”感的人或物往往展现出一种简单的气质,它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定式,他们喜欢用轻松愉快的态度面对问题,有着“大智若愚”“大道至简”般的生活智慧。“小姐姐”恰恰是“萌文化”的衍生品,含有人们对美好单纯人物形象的赞美之情,称呼素未谋面的年轻女士为“小姐姐”自然是饱含褒义感情色彩,符合交际的礼貌原则,“姐姐”前加一个“小”字,本身也符合汉语中“小”字所表示的亲昵的小称的意思[6]。

另一方面,“小姐姐”不仅维护了称呼对象的面子,同时也保全了称谓语使用者的面子。学者何自然和陈新仁指出:“‘面子’指的是每一个社会成员想要为自己争取的一种在公众中的自我形象。”[7]称呼别人“小姐姐”实际上和自称为“宝宝”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小姐姐”还要小的不就是“宝宝”自己吗,所以称呼别人“小姐姐”同样是证明自身天真可爱的“萌系”表达,自身美好善意的一面自然也展现给了对方。通过使用“小姐姐”这一称谓,不论是称呼者还是被称呼者都能够以美好可爱的形象展示给对方,并以这样的形象塑造化解双方的陌生感和不信任感,运用模糊和自嘲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富有趣味性,进而突破彼此的心理隔阂从而顺畅地完成交际过程,增强交际效率。由此来看,“小姐姐”这一称谓不仅能够营造轻松和谐的交际氛围,还能同时满足交际双方的心理期许和各自的社会身份认同。

四、结 语

称谓语是语言交际中最为丰富而活跃的成分,也是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变化的重要载体。新兴称谓语的大量涌现,一方面体现了社会因素和语境制约对语言形式的影响,另一方面反映出人们的价值伦理观念的转变与重塑。“小姐姐”这类“萌系”称谓语的流行实际上是一种对成人世界复杂关系的解构与人类心智的返祖现象,它的流行反映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个人安全感的缺失与精神危机的泛滥。如今,在工具理性逐渐腐蚀人文关怀的当代社会,童稚化的称谓语“小姐姐”满足了人们对简单天真生活情趣的追求,也弥合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随着我国对文化强国建设的有力推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力培育和宣扬,人们的精神文化水平也在逐步提高,至于“小姐姐”的用法是否会持续存在和继续泛化,还是会随着人们精神世界的发展与进步而退出历史舞台,就需要等待时间的检验和证明了。

猜你喜欢
小姐姐陌生小姐
蛇舌草小姐要改名
我们是唐朝小姐姐
人最怕:深交后的陌生
熟悉的陌生词(四)
熟悉的陌生词(三)
缺牙小姐
熟悉又陌生的“”
尚芸菲携最新单曲《潇洒小姐姐》走进校园
“等一下”小姐
年轻真好